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外學者:“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各國文化流動起來

發布時間:2023-07-21 09:3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20日電(孟湘君 陳彩霞)“‘一帶一路’橫跨歐亞(ya) 非三大洲,連接四大文明、五大宗教和九大語係,文化線路建設可以幫助沿線國家彼此理解各自的曆史,進行不同文明間的對話。”近日,在中新社“東(dong) 西問·中外對話”欄目中,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李丹教授如是說。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國與(yu) 絲(si) 路沿線各國的文化經貿交流更為(wei) 密切。“文化先行”已成為(wei) 中國深化與(yu) 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方式之一。

  李丹表示,語言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橋梁與(yu) 紐帶。中國的孔子學院、西班牙的塞萬(wan) 提斯學院、德國的歌德學院、英國的文化教育協會(hui) 等,都是通過打破語言隔閡來打通不同文化間交流的第一關(guan) 。

  李丹還稱,“一帶一路”沿線的文化交流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比如,福建莆田的媽祖很有名,被稱作是“和平女神”,守護海上和平與(yu) 安全。媽祖祈福巡遊活動算是一條文化線路,通常在秋季會(hui) 去多地做巡遊,沿途能喚醒人們(men) 的身份認同,也能幫助其他國家的人更好地了解中國。

  李丹還表示,除了語言、旅遊和文化線路建設,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也能加深對各國文化的了解。當前高校有很多針對非西方國家交流訪問的機會(hui) ,學生們(men) 能用完全不同的視角去打開不同的天地,而且會(hui) 影響不止一代人。因為(wei) 孩子去哪裏留學,其父母和親(qin) 戚的目光也會(hui) 被牽動到那兒(er) ,加深對當地天氣、食物和風俗習(xi) 慣的了解。文明交流在消除隔閡、誤解,增加人們(men) 相知相通等方麵,大有可為(wei) 。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西班牙卡米亞(ya) 斯大學“全球文化路線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組聯合主任達奇(Ignacio Ramos Riera)則表示,文化差異的存在是正常的,也讓人類因此有了更多可能性。就像在自然界中,物種的多樣性是保障生存的關(guan) 鍵。

  “文明和文明的關(guan) 係,歸根結底是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各方必須是平等的、多元的,而不是像在叢(cong) 林裏,一方是強大的騎士,另一方是被剝削的弱勢群體(ti) 。文化差異不一定會(hui) 造成衝(chong) 突。”達奇認為(wei) 。

  達奇指出,首先要放下傲慢,需要有探索、冒險的精神,才有平等、尊重,去接納多樣性,繼而相互信任、合作等。“過去幾年,中國和其他國家在全球平台上越來越多地扮演著主動者的角色,也是這個(ge) 時代需要它們(men) 積極發聲。”他解釋道。

  達奇還表示,文化交流與(yu) 政治、經濟發展密切相關(guan) 。此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國總統馬克龍相繼訪華,釋放積極信號。自歐中建交以來,雙方經貿互惠共生,具有強大的合作動力。

  達奇進一步指出,在加強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消除彼此的誤會(hui) 與(yu) 成見非常重要。不同的文化、宗教、民族傳(chuan) 統及不同的政黨(dang) 等,都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要太快、簡單地下判斷。“我們(men) 需要找到不同渠道,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他總結道。(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