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孫建學、索朗巴珍夫婦攜手走過三十三年

發布時間:2023-07-25 09:43:00來源: 西藏商報

  “老頭子,來,喝一杯酥油茶吧!”伴隨著酥油茶氤氳香氣,孫建學、索朗巴珍夫妻倆(lia) 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相識、相戀、相許,這對漢藏夫妻已走過三十三個(ge) 年頭。星星白發,他們(men) 仍然記得邂逅時的悸動。2019年,孫建學一家被拉薩市城關(guan) 區吉日街道辦事處評為(wei) “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家庭”,他將這塊牌子懸掛在家中最顯眼的位置:“這是對我們(men) 夫妻的肯定!雖然我倆(lia) 民族不同,但是我們(men) 一路走來相互扶持,感情好得很!”

  【結婚·一見鍾情】

  孫建學祖籍甘肅,出生在拉薩。8歲時回到甘肅蘭(lan) 州讀書(shu) ,17歲重返拉薩。“當時,父親(qin) 因故過世,我就接了他的班,成了一名修路工人,在波密養(yang) 護段工作。”孫建學說。

  “這個(ge) 年輕人,為(wei) 人老實還勤快!”是當時很多人對孫建學的評價(jia) 。第一座通麥大橋是一座鋼筋水泥澆築的大橋,就是孫建學和十幾位工友交出的“成績單”。修橋、鋪路,孫建學在波密養(yang) 護段一待就是20年。他工作的道班同事,有本地藏族,有甘肅來的漢族、回族、東(dong) 鄉(xiang) 族。耳濡目染,孫建學不知不覺間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藏語。

  1990年,24歲的索朗巴珍從(cong) 昌都市類烏(wu) 齊縣來到通麥舅舅家探親(qin) 。在樹木蔥鬱的通麥,在那個(ge) 炎熱的夏天,一次見麵注定了兩(liang) 個(ge) 年輕人的緣分。索朗巴珍的表姐是介紹人,正準備將親(qin) 戚家的另一個(ge) 女孩兒(er) 介紹給孫建學。姐妹倆(lia) 高高興(xing) 興(xing) 去找孫建學,沒想到,這個(ge) 楞頭小夥(huo) 子一下子看中了活潑開朗、愛說愛笑的索朗巴珍。“姐姐,我不要其他女孩,就要她!”索朗巴珍被孫建學的直接羞紅了臉,躲在了表姐身後。

  大約一個(ge) 月後,身在通麥的孫建學收到了來自表姐的一封電報,大意是:“妹妹同意了!”他心裏樂(le) 開了花,甚至沒來得及回複一封電報,就坐上了去索朗巴珍家的車。經過幾個(ge) 月相處,兩(liang) 個(ge) 年輕人就領證結婚了。沒有盛裝、沒有婚禮,隻有淳樸的感情與(yu) 家人真摯的祝福。

  【感情·相濡以沫】

  時間來到了1991年9月,身懷六甲的索朗巴珍準備去縣裏的醫院生產(chan) ,卻被眼前一場巨大的泥石流攔住了去路。時間不等人,為(wei) 了保證母子安全,夫妻倆(lia) 決(jue) 定連夜翻越泥石流片區。“三十多年過去了,兒(er) 子都工作了。我每每想起這件事,心情總是非常複雜。”孫建學說。

  在向山頂攀爬的過程中,索朗巴珍挺著大肚子,行動十分艱難。遇到溝壑時,孫建學會(hui) 先過去,然後用身體(ti) 或膝蓋給妻子“鋪路”。當索朗巴珍跨過一個(ge) 又一個(ge) 溝壑時,她的內(nei) 心十分安定,因為(wei) ,最值得信任的人就陪在身邊。當晚,兩(liang) 人在山頂將就度過了一夜。次日,他們(men) 下山趕往波密縣。1991年9月15日,夫妻倆(lia) 迎來了兒(er) 子的誕生,這是他們(men) 愛的結晶。

  三十三載的婚姻生活,沒有大吵大鬧,隻有充滿愛意的磕磕絆絆。“他年輕時抽煙、喝酒,我有時候會(hui) 嘮叨幾句,也是為(wei) 了他的身體(ti) 健康著想。”索朗巴珍說,除此之外,兩(liang) 人再沒有紅過一次臉。孫建學對妻子的愛意藏在一日三餐裏。原來,這些年都是孫建學在廚房忙活,他從(cong) 來不讓妻子操心家務。

  【大院·團結之花】

  2014年7月1日,孫建學退休,與(yu) 妻子一起搬進了位於(yu) 拉薩市城關(guan) 區八朗學社區的昂巴康瓊大院新居,開始閑適愜意的退休生活。

  提起昂巴康瓊大院,孫建學總有說不完的話題。這個(ge) 大院是個(ge) 名副其實的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大院,院內(nei) 居住著漢、藏、回、土、撒拉、東(dong) 鄉(xiang) 、維吾爾等多個(ge) 民族的居民,互助友愛、尊老愛幼、盡孝道、講親(qin) 情一直是鄰裏間的傳(chuan) 統美德。“平日裏,大家都是互幫互助。遇到各民族的節日時,還會(hui) 共同慶祝,彼此分享美食,大院整體(ti) 氛圍非常好,像我們(men) 這樣兩(liang) 個(ge) 民族結合的家庭有好幾對呢!”孫建學笑著說。

  記者在大院采訪時,不少居民都流露出對孫建學的讚許,稱讚他是一個(ge) “熱心腸”。2014年起,他開始擔任大院的戶長,聯係範圍是他所居住的二樓,鄰居們(men) 親(qin) 切地稱呼他一聲“叔叔啦”。二樓有8戶人家,25口人,來自漢、藏、回、撒拉四個(ge) 不同的民族。大家處得像一家人一樣,本來是輪流一戶一周打掃衛生,現在大家都是誰有空誰就幹,不分你我。

  “我出生在拉薩,這裏就是我的家鄉(xiang) 。從(cong) 小到大,我看到各個(ge) 民族的人們(men) 生活在一起,在這片土地上經商、工作、打拚,大家團結、向上,齊心協力推動著雪域高原的建設。”在孫建學眼中,“民族團結”不是一個(ge) 抽象的詞匯,而是每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