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鄉村教師帶涼山娃子出山:大山成為“布拖女足”的“沙綁腿”
多年前,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2300米海拔的高山日曬,有這麽(me) 一群女孩子,在山野鄉(xiang) 間訓練足球,她們(men) 麵龐黑黢黢,卻冰心朵朵、目光堅毅。
如今,近80名涼山女娃走出大山,當初大山的試煉成為(wei) 饋贈,讓人們(men) 記住“布拖女足”的,是她們(men) 的實力,而讓她們(men) 不曾忘記的,是自己的引路人——“85後”四川鄉(xiang) 村教師阿涼子拉。
31日,2023第九屆中華慈孝文化節開幕,阿涼子拉成為(wei) 本屆慈孝人物,並來到浙江省杭州市活動現場領獎,他說,“當初我走出大山,就是為(wei) 了回家帶出更多涼山孩子,從(cong) 教16年來,我一直守著初心走到現在。”
阿涼子拉(右)接受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女子體(ti) 操團體(ti) 冠軍(jun) 、2010年廣州亞(ya) 運會(hui) 女子體(ti) 操團體(ti) 冠軍(jun) 江鈺源(左)頒獎。 主辦方 供圖
“布拖女足”命運的齒輪,從(cong) 2016年3月開始轉動。彼時,阿涼子拉來到布拖縣瓦都鄉(xiang) 小學當校長,“足球體(ti) 育本身就是我的專(zhuan) 業(ye) 特長,我希望通過足球,為(wei) 涼山娃子找到一條出山的路。”他說。
“運動員在訓練時,會(hui) 在腿上綁沙袋增加負重,通過'沙綁腿'來鍛煉身體(ti) 能力。”阿涼子拉表示,在這方麵,涼山的娃子有天然優(you) 勢。
一般來說,2000米-2500米海拔是運動員最適宜的訓練場。阿涼子拉坦言,當“高反式”訓練成為(wei) 常態,大山的“負重”會(hui) 成為(wei) 涼山娃子的“沙綁腿”,走出大山的那一刻,命運的饋贈將如期而至。
這也是阿涼子拉返鄉(xiang) 執教的主要原因。當初,他自己走出大涼山,為(wei) 了給更多涼山娃子走出大山的機會(hui) ,畢業(ye) 後,他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大涼山。
在阿涼子拉看來,想要解開“大山枷鎖”,有兩(liang) 座大山壓著,一座是的大涼山本身,一座是人們(men) 心中的大山。
“受惠於(yu) 九年義(yi) 務教育的普及,涼山的娃不愁上學了,但是中途輟學的情況仍然存在。”阿涼子拉表示,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叫吉爾莫沙作的女孩。
小沙作是賽場上的突破手,卻難以獨自對抗命運。讀五年級那年,沙作的父親(qin) 因病去世,家中母親(qin) 體(ti) 弱多病,姐姐早嫁顧及不暇,家中收入不濟,唯一能依靠的隻有沙作了。
當聽到沙作親(qin) 口說要輟學時,阿涼子拉第一次慌了,“如果有一個(ge) 娃子半途而廢,就會(hui) 有第二個(ge) ,本來家長對於(yu) 娃子們(men) 搞體(ti) 育就有質疑,尤其是女娃子。”他說。
為(wei) 了挽留沙作,阿涼子拉親(qin) 自登門,對沙作的母親(qin) 做出承諾:隻要讓孩子上學、踢球,經濟上可以給予最大程度資助。
從(cong) 剛開始自掏腰包,到後麵尋求了更多的幫助,在阿涼子拉的苦心經營下,沙作堅持了下來。
“我專(zhuan) 門執教女足,就是要打破人們(men) 心中的成見,大涼山的女娃子不僅(jin) 是結婚生子一輩子,更可以奔跑綠茵場,還可以走出大山去追夢。”阿涼子拉說,“從(cong) 2016年到現在,我這裏沒有一個(ge) 女娃子掉隊。”
“布拖女足”在訓練。 主辦方 供圖
這一切的努力在2018年開花結果。隨著阿涼子拉被調到布拖縣拖覺鎮小學當校長,發源於(yu) 瓦都鄉(xiang) 小學的“布拖女足”隨之轉到了新學校:從(cong) 山野訓練,到水泥場地,再到塑膠足球場,裝備優(you) 化、訓練科學,“布拖女足”迎來了首戰。
同年,阿涼子拉所帶領的“布拖女足”首次參加涼山校園足球聯賽,就以黑馬之姿8:0首戰告捷,7天的比賽23顆進球,“布拖女足”狂轟濫炸的同時,未丟(diu) 一球,拿下了該聯賽的冠軍(jun) 。
“我隻是開了一個(ge) 好頭,更多還是社會(hui) 各界人士支持,以及娃子們(men) 自己努力。”阿涼子拉表示,從(cong) 大山走出去,“布拖女足”的隊員們(men) 到成都、瀘州等多地求學,並且紛紛進入了更高能級的足球體(ti) 育領域。
自此,從(cong) 地區聯賽一路逆襲,“布拖女足”在今年5月拿下了省級校園聯賽冠軍(jun) ,留下了山區孩子逆天改命的傳(chuan) 說。
輕舟已過萬(wan) 重山,命運的饋贈開始了。今年7月,成都第31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hui) 期間,來自“布拖女足”的15歲小將瓦渣麽(me) 日各,作為(wei) 涼山屈指可數的國家一級運動員,帶著大山裏的期盼,傳(chuan) 遞著涼山體(ti) 育精神的薪火。
眼見“布拖女足”成功出山,對涼山娃子的慈,對“涼山母親(qin) ”的孝,成了阿涼子拉的精神支柱。
今年9月,學校開學在即,當初的小沙作頂住了命運的重壓,馬上就要讀高三了,而她是阿涼子拉第一批帶出大山的孩子之一。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等娃子們(men) 上了大學,成了材,走向更廣闊的世界,給家鄉(xiang) 帶來更多的選擇。”阿涼子拉如是說。
從(cong) 中國到世界,慈孝是中華文化的共鳴,也是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的“最大公約數”。隨著慈孝文化不斷被演繹出新的故事。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國新聞社、杭州靈隱寺主辦,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新聞發展中心、中新社國際傳(chuan) 播集團浙江分公司承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90後走訪大涼山 “真探”公益真相
直到走進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站在刀削般的崖壁前,仰頭望著直入雲霄的鋼梯,看到有背著書包的孩子熟練地向上攀爬,90後青年孔銀璐此刻意識到自己幾天前在網上隨手捐贈的一元錢流向了何方。 [詳細] -
從4人到226人 足球助力大涼山“雲端小學”綻放夢想
冬春之交,在海拔2700米的大涼山深處,土黃色的群山中,一塊嶄新的綠茵場赫然映入眼簾。藍天、白雲、黃土、綠茵……四種顏色在這裏交匯成一幅獨特的畫麵。[詳細] -
用民族文化吸引世界目光 大涼山國際藝術節展多元風情
“豹的速度我隻敢想像,如果它向我撲來……”剛結束的第四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期間,位於四川西昌的火把廣場,每到下午5點總能傳來一陣古老的吟唱——詩朗誦《豹》通過嘹亮的高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