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人口較少民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

發布時間:2023-09-18 10:22:00來源: 西藏日報

  西藏作為(wei) 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一直處於(yu) 反分裂、反滲透的前沿,國防安全與(yu) 鄉(xiang) 村發展不平衡等諸多問題交織在一起,決(jue) 定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需與(yu) 守土固邊相結合,盡快實現當地社會(hui) 的高質量發展。2023年4月3日,經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準,決(jue) 定撤銷米林縣,設立縣級米林市,以原米林縣的行政區域為(wei) 米林市行政區域。米林市由西藏自治區直轄,林芝市代管。米林縣撤縣設市後不僅(jin) 有利於(yu) 增強邊境地區的行政管理能力,還有利於(yu) 邊境地區經濟、社會(hui) 和國防安全。正因如此,研究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對於(yu)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和戰略意義(yi) 。

  一、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重要意義(y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有利於(yu) 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全麵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著力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宣傳(chuan) 教育常態化,按照有關(guan) 文件精神和部署要求,廣泛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宣傳(chuan) 教育,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思想基礎,確保了當地的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和全麵穩定,彰顯出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的科學性與(yu) 實踐性。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有利於(yu) 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增進“五個(ge) 認同”,有利於(yu) 維護國家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核心是“五個(ge) 認同”,而在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對偉(wei) 大祖國的認同顯得尤為(wei) 重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可以促進當地珞巴族與(yu) 其他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在相互學習(xi) 、相互借鑒中,共同發展和進步。同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能夠加強當地不同民族之間的了解,從(cong) 而更好地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引導當地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

  二、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現實挑戰

  作為(wei) 我國西南邊疆民族地區,西藏具有“兩(liang) 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的特殊戰略定位。邊境地區往往地勢崎嶇、氣候惡劣、資源匱乏等,自然條件較為(wei) 惡劣。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群山環繞,通信設施覆蓋不足,導致通訊不便。電話、互聯網等現代通信設施的建設受到技術和地理條件的限製,這給當地居民的信息交流、社交互動和經濟發展帶來一些障礙。曆史上的戰爭(zheng) 、遷徙、流動人口等因素,也對當地的發展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遷移來的珞巴族與(yu) 當地藏族同胞一起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構成。在發展過程中,不同的族群帶來了各自的文化傳(chuan) 統,並在互動中相互融合和影響,進一步豐(feng) 富了當地的文化多樣性。穩定強邊與(yu) 鄉(xiang) 村發展不平衡等諸多問題交織在一起,決(jue) 定了當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要與(yu) 守邊、護邊、巡邊等強邊思想有效融合,居民在建設幸福家園的同時守護神聖國土,維護生態環境,才能盡快實現當地經濟社會(hui) 的高質量發展。

  三、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實踐路徑

  加強軍(jun) 民融合發展,維護西藏邊境安全。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審議《關(guan) 於(yu) 新時代加強黨(dang) 政軍(jun) 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的意見》。維護西藏邊境安全,要紮實做好邊境地區軍(jun) 警民共建、軍(jun) 民融合、民族團結工作。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要積極與(yu) 駐地邊防部隊聯合,通過軍(jun) 地雙方定期組織開展政治理論互學、三會(hui) 一課互聽、主題黨(dang) 日互動等活動,切實使當地幹部群眾(zhong) 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使守土固邊意識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有效融合。要健全“部隊+支部+民兵”的邊境聯防聯控工作模式,組織開展民兵訓練、應急衝(chong) 突演練。在日常邊境巡邏任務中,部隊軍(jun) 官、護邊巡邏隊、“紅袖標”小分隊聯合開展巡邏活動,打造軍(jun) 地聯防“大聯動”、聯控“大穩定”、聯建“大發展”的工作格局。

  加強邊境地區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大力培養(yang) 少數民族幹部。基層黨(dang) 組織是黨(dang) 的戰鬥力的基礎,是西藏發展穩定的堅強戰鬥堡壘,是西藏邊境建設不可缺少的排頭兵。以往的經驗和現實告訴我們(men) ,必須牢牢地把邊境地區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這項工作扭住不放。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要進一步把黨(dang) 支部建在村民小組、駐村點上,積極探索在放牧點依托當地獨有的“小木屋”建立“小木屋黨(dang) 支部”的有效做法,帶領居民守好一方疆土、建好一片村落、富裕一方人民。固邊興(xing) 邊,關(guan) 鍵是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地方黨(dang) 委要積極出台加強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的政策措施,鼓勵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牧民、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中的優(you) 秀黨(dang) 員幹部到邊境地區任職,優(you) 選配強邊境鄉(xiang) 村黨(dang) 支部,為(wei) 邊境鄉(xiang) 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促進經濟發展,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廣大邊境地區軍(jun) 民工作、生產(chan) 、生活的共同物質基礎,是邊境地區行政單元主體(ti) 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是物質生產(chan) 的基本條件和勞動力再生產(chan) 的重要保障。隻有持續推進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為(wei) 維護邊境安全夯實物質基礎。新時代,要圍繞改善民生、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統籌推進“十四五”有關(guan) 邊境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公共服務設施,圍繞邊境一線重點鄉(xiang) 鎮、村莊、口岸,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轉型升級,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全麵提升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共服務水平,圍繞“水電路訊網、科教文衛保”等多個(ge) 方麵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重點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

  總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對邊境地區的發展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yi) 。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是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發展麵臨(lin) 著諸多方麵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更加重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以促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加強邊境地區人口較少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從(cong) 而實現共同繁榮發展,共同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貢獻力量。

  本文係西藏大學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養(yang) 計劃“西藏邊境地區人口較少民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2021-GSP-S137)項目成果。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