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安居樂業生活美 共築幸福“石榴園”

發布時間:2023-09-18 10:21: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老式銅壺、火盤、風箱、馬鞍、耙子、紡車……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青春山街道園丁社區,有一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基地展覽室”,每天來這裏參觀的居民和遊客絡繹不絕。這些老物件不僅(jin) 承載著鄂爾多斯各族群眾(zhong) 的生活記憶,而且見證了歲月變遷、國家發展,激勵各族群眾(zhong) 接續奮鬥,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我們(men) 想展示的不僅(jin) 是老物件本身,還有它們(men) 背後的故事,這會(hui) 激勵我們(men) 團結前行。”園丁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黨(dang) 群服務中心主任阮曉宇介紹說。這裏的200多件展品都是園丁社區居民巴音老師捐贈的,有些是他家裏沿用下來的,有些是從(cong) 民間收購的,社區專(zhuan) 門打造了這處展廳來歸類展示,讓共同的記憶和共同的文化成為(wei) 各族群眾(zhong) 交往交流交融的紐帶。

  園丁社區是個(ge) 多民族聚居的社區,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五分之一。轄區內(nei) 有5所學校,其中有2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針對少數民族多、學校師生多、陪讀家長多的特點,園丁社區充分發揮“紅石榴”品牌效應,以“融合”工作法為(wei) 抓手,助力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引導各族群眾(zhong) 共居、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石榴園”。

  在園丁社區三樓的書(shu) 畫室裏,有一麵展示書(shu) 畫報的牆,格外吸引眼球。這麵牆上掛滿了從(cong) 1985年到2020年出版的《書(shu) 畫報》和《中國書(shu) 畫報》,這些書(shu) 畫報是社區退休教師哈斯朝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時捐贈的,目的是讓社區居民了解書(shu) 法發展曆史,感受時代變化,增強文化認同。書(shu) 畫室裏還有社區3名老黨(dang) 員捐贈的珍貴書(shu) 籍和書(shu) 法作品供居民欣賞。平日裏,來這裏畫畫、練書(shu) 法的居民和孩子們(men) 一波接一波,社區裏有書(shu) 法特長的老人會(hui) 免費給大家教授書(shu) 法,過年時居民們(men) 還一起寫(xie) 春聯,這裏成了社區各族群眾(zhong) 其樂(le) 融融的家。

  為(wei) 聯合社會(hui) 各界,統籌優(you) 勢資源,推動各族群眾(zhong) 逐步實現在空間、社會(hui) 、心理等方麵的全方位嵌入,園丁社區成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促進會(hui) ,由社區書(shu) 記、退休老幹部、轄區“五老”宣講員、社會(hui) 組織負責人、熱心居民等各類社區能人作為(wei) 促進會(hui) 成員。依托這些社區能人在各自擅長領域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開展“石榴籽”微課堂、“敬老愛老促團結”“學雷鋒我行動”等誌願服務活動,社區共建的力量逐漸壯大。同時依托促進會(hui) ,成立紅石榴誌願服務聯盟,根據促進會(hui) 成員的特長和興(xing) 趣愛好,牽頭組建了石榴根、石榴葉等7支誌願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各類誌願服務活動。

  此外,園丁社區還將轄區劃分為(wei) 3個(ge) 民族事務網格,配備3名網格長、10名專(zhuan) 職統戰網格員,組建了網格、小區、社區三級議事會(hui) ,實行“多多議善”工作法,目前開展協商議事活動100餘(yu) 場次,解決(jue) 了小區充電樁選址、綠化、屋頂漏水等各族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推動基層社會(hui) 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邁上新台階。

  在康巴什區的另一個(ge) 街道社區,團結和睦、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圍一樣濃厚。

  這幾天,家住康巴什區康新街道悅和社區的劉慧老人又開始忙碌了起來。今年77歲的劉慧是悅和社區“共享奶奶”項目的帶頭人,這個(ge) 項目主要是依托社區裏身體(ti) 健康、有空餘(yu) 時間的老奶奶們(men) ,幫助那些因工作忙碌不能按時接孩子放學的社區居民接回孩子,在社區活動室裏陪孩子們(men) 寫(xie) 作業(ye) 、畫畫、做手工,等待家長回家。“現在年輕人工作忙,我們(men) 老年人能幫就幫一點忙。我們(men) 社區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各族群眾(zhong) ,大家都生活在共同的家園裏,隻有互幫互助、團結和睦,才能把家園建設得和諧美好!”在劉慧老人的帶動下,如今悅和社區裏已有21名老人自願加入“共享奶奶”隊伍。

  悅和社區是個(ge) 流動人口占比高達99%的社區,轄區居民來自全國27個(ge) 省市。社區根據轄區實際,打造“21℃暖”黨(dang) 建品牌及“達雅爾夥(huo) 夥(huo) 來”社會(hui) 治理品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增強“五個(ge) 認同”,推動黨(dang) 的建設與(yu) 民族工作融合共進,帶領轄區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合力共建幸福家園、共同追求美好夢想,為(wei) 民族團結架起一座暖心、安心、穩心的橋梁。

  悅和社區黨(dang) 支部以各族群眾(zhong) 的需求為(wei) 導向,設置“紅暖悅和”“溫暖集市”“暖暖相伴”“情暖小屋”等5類18個(ge) “21℃暖”服務項目,針對獨居老人、困境兒(er) 童等群體(ti) ,實施“一個(ge) 新書(shu) 包”“暖心生日宴”“幸福來敲門”等“情暖小屋”項目;針對個(ge) 體(ti) 商戶、小微企業(ye) 等群體(ti) ,實施金融集市、就業(ye) 集市、跳蚤集市等“溫暖集市”項目;針對紅色共享聯盟成員、睦鄰黨(dang) 群聯絡員等群體(ti) ,實施“暖暖相伴”項目;針對流動人口資源共享的需求,實施“共享奶奶”“共享爺爺”、共享課堂等“溫暖共享”項目;常態化開展“月悅節”公益日活動,受益群眾(zhong) 8000餘(yu) 人次,居民滿意度達96%以上。

  這些暖心服務項目的實施,讓民族團結成果惠及轄區各族群眾(zhong) ,讓大家在悅和社區不僅(jin) 住有所居,更能安居樂(le) 業(ye) 。(記者 郝雪蓮 賀希格巴雅爾 阿拉坦敖都 朝波)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