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高站位 嚴擔當 敢創新

發布時間:2023-11-02 09:38:00來源: 西藏日報

  推動民兵預備役隊伍建設,堅持黨(dang) 管武裝是根本。走進尼木縣人武部,“堅持黨(dang) 對軍(jun) 隊絕對領導”十個(ge) 大字在雪白的牆上格外醒目。

  近年來,拉薩市尼木縣委、縣政府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牢牢扭住黨(dang) 管武裝根本原則,深入研判縣域形勢,與(yu) 縣人武部黨(dang) 委共同研究一體(ti) 抓建的方法路子,切實推動黨(dang) 管武裝由“一般抓、平常用、見效難”向“重點抓、超常建、管長遠”轉變,開創了領航黨(dang) 管武裝的嶄新局麵。

  軍(jun) 地一盤棋,推動黨(dang) 管武裝工作製度化

  “地方再難,不能難為(wei) 部隊;任務再重,不拖強軍(jun) 後腿,不能等到最危險的時候才想起人民子弟兵!”在縣委議軍(jun) 暨鄉(xiang) 鎮黨(dang) 委第一書(shu) 記述職會(hui) 上,尼木縣委書(shu) 記的發言擲地有聲。

  如果進行橫向對比,尼木縣的經濟水平在拉薩市並不突出,但在國防建設方麵卻走在前列,這與(yu) “第一書(shu) 記”的帶動作用密不可分。縣人武部黨(dang) 委第一書(shu) 記,自覺擔起第一責任、站到第一位置、當好第一榜樣,既“掛帥”,更“出征”。每周定時到人武部現場辦公,解決(jue) 實際問題;每次首批民兵集中訓練時,總是以身領訓、帶頭參訓;每逢國防建設需要縣裏相關(guan) 部門配合時,一定指定專(zhuan) 人歸口落實、跟蹤問效……

  縣委的統一領導,走活了軍(jun) 地“一盤棋”。全縣始終堅持把武裝工作與(yu) 全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同規劃、同部署,把國防教育與(yu) 精神文明建設同推進。同時,積極探索建立黨(dang) 管武裝工作目標管理機製和定期巡查製度,推動黨(dang) 管武裝工作製度化、常態化。

  建強國防後備力量,既要有科學的頂層設計,更要有強大的執行力。近年來,尼木縣先後投入數百萬(wan) 元完成縣人武部“三室兩(liang) 庫”硬件建設和戰備物資器材籌備,高標準打造全區人武係統首個(ge) “作戰指揮係統”,把縣人武部的應急處突硬實力推上了新的高度。同時,大力提升軟實力。通過嚴(yan) 格落實黨(dang) 委政府主導、軍(jun) 事機關(guan) 主抓、職能部門配合的動員機製,使國防動員質效得到進一步提高。縣人武部與(yu) 當地政府攜手,逐鄉(xiang) 逐村登記、逐戶逐人核對,以“零誤差”標準為(wei) 精準動員提供了詳實數據。

  “國防建設是每個(ge) 人的事,任何一個(ge) 部門的單打獨鬥都不可能把全民國防建設好。”縣人武部部長紮西次仁表示,隻有政府全力保障、軍(jun) 地齊抓共管、逐級按職盡責,才能開創黨(dang) 管武裝工作新局麵。

  下大力氣做好應急應戰能力訓練

  去年7月,尼木縣突發泥石流,一支30人的民兵應急隊伍配備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設備,在1小時內(nei) 齊裝滿員抵達現場開始救災,用時比以往縮短近一倍。

  應急能力的提高,得益於(yu) 該縣人武部下大力氣做好戰備“硬實力”建設,更離不開應急隊伍長年累月的能力積澱。近年來,該縣人武部堅持把民兵隊伍按部隊標準抓好抓實,每年選送50餘(yu) 名民兵骨幹到警備區所屬部隊,與(yu) 現役官兵同吃同住,讓他們(men) 在軍(jun) 營中接受基礎體(ti) 能、實彈射擊、指揮作業(ye) 和民兵動員支前、防汛救災、反恐維穩等應急應戰能力訓練。

  能力強了,更要提高聽黨(dang) 指揮的政治自覺,把“兩(liang) 個(ge) 維護”落實到各領域、全過程。2021年,縣委“一班人”先後3次赴人武部宣講調研,為(wei) 人武部官兵開展理論輔導12場次,發放學習(xi) 讀本110冊(ce) ,使人武部官兵思想受到洗禮、政治得到升華。縣人武部借鑒流動黨(dang) 員教育管理經驗,健全人武部統管、編兵單位主管、鄉(xiang) 鎮部門協管機製,進一步強化屬地教育管理責任,確保民兵隊伍教育管理不斷線、不失控。

  後備貴在常備。為(wei) 提高常態化應急能力,該人武部從(cong) 基幹民兵中抽出30名精幹,打造成保持高度在位的“應急尖刀”。為(wei) 保障這支常態民兵的生活需要,人武部不僅(jin) 協調相關(guan) 部門按標準落實相關(guan) 補助,還為(wei) 其發放基本工資。如今,在黨(dang) 的好政策支持下,這支民兵隊伍的人均年收入走在全縣前列,思想更加穩定、士氣更加高漲。

  服務地方,傳(chuan) 承黨(dang) 的優(you) 良作風

  秋收時節,尼木縣林崗村村民玉珍家的田裏走進了一群“迷彩綠”。原來,該人武部了解到村民玉珍家因勞動力不足導致青稞不能及時收割這一情況後,便第一時間組織基幹民兵隊伍主動上前幫忙。

  民兵隊伍是離基層百姓最近的一支隊伍。近年來,該縣人武部組織民兵常態化開展“學雷鋒、做好事”和“擁政愛民、雙擁共建”活動,在縣域內(nei) 累計植樹900餘(yu) 棵、綠化荒地95畝(mu) 、辦實事24件。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該民兵隊伍也是衝(chong) 鋒在前。由縣人武部牽頭建立的民兵先鋒模範養(yang) 殖基地如今養(yang) 殖多胎羊500多隻,不僅(jin) 提高了民兵的經濟收入,也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學習(xi) 養(yang) 殖技術提供了平台。

  隊伍形象好了,發揮“一兵幫一戶,一排穩一村,一連守一方”職能作用自然就如魚得水。在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積極配合下,一張覆蓋全縣所有鄉(xiang) 鎮、村(居)的民兵信息網初見成效,為(wei) 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hui) 穩定提供了堅強保障。結合“強黨(dang) 、固基、扶村”工作,人武部官兵深入群眾(zhong) 中,麵對麵宣傳(chuan) 黨(dang) 的惠農(nong) 惠民政策,傳(chuan) 播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一樁樁小事、一件件實事是該縣民兵紮根基層、建設家鄉(xiang) 的見證。如今的尼木縣,廣大群眾(zhong) 對民兵高度認可,廣大適齡青年希望投身軍(jun) 旅、加入民兵隊伍的意願越來越強。相信在黨(dang) 的領導下,依托人民群眾(zhong) 的強大力量,全縣黨(dang) 管武裝工作必將邁上新台階、取得新成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