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力量助中西部教育全麵提升
圖為(wei)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紮西宗鄉(xiang) 完全小學的學生在上計算機課。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攝
10月中旬,教育數字化助力中西部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會(hui) 在銀川舉(ju) 行。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會(hui) 上強調,一年多來,教育係統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優(you) 質資源供給能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水平持續增強,技術規範、內(nei) 容保障和係統安全不斷強化,師生數字素養(yang) 得到增強,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在推動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應用方麵走在了全國前列。
今年以來,教育部和有關(guan) 省份已多次舉(ju) 行與(yu) 中西部地區教育有關(guan) 的會(hui) 議。今年6月,新時代振興(xing) 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會(hui) 暨教育強國戰略谘詢會(hui) 在甘肅蘭(lan) 州召開,教育援青工作會(hui) 議在青海西寧舉(ju) 行;8月,教育援疆工作會(hui) 議、教育強國戰略谘詢會(hui) (新疆)在新疆烏(wu) 魯木齊舉(ju) 行,教育對口支援西藏工作會(hui) 議在西藏拉薩舉(ju) 行;9月,教育部直屬高校在滇定點幫扶十周年座談會(hui) 在雲(yun) 南昆明舉(ju) 行。
作為(wei) 我國教育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西部教育在實現教育整體(ti) 質量全麵提升、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征程中肩負著重要的曆史使命。
優(you) 質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通過實施西部地區“兩(liang) 基”攻堅計劃、深化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改革、營養(yang) 改善計劃、校舍安全工程、農(nong) 村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改善計劃、農(nong) 村教師特崗計劃、對口支援、定向招生等重大舉(ju) 措,逐步推動中西部教育邁上新台階。
然而,由於(yu) 自然、曆史、社會(hui) 等多方麵原因,中西部地區教育發展水平與(yu) 其他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整體(ti) 偏弱,影響教育的持續發展;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亟待推進,教師資源配置數量、質量和結構還存在區域性失衡。
“目前中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程度,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要求之間,還存在明顯的差距。教育數字化是一輛‘快車’,能夠幫助中西部地區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戰略與(yu) 宏觀政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吳霓說。
近年來,國家在教育數字化方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教育數字化在基礎設施配備、科技教學建設等方麵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2022年,我國全麵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把諸多典型應用、資源內(nei) 容等“珍珠”串成“項鏈”,集成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截至今年9月,該平台輻射1880萬(wan) 教師、2.93億(yi) 在校生及廣大社會(hui) 學習(xi) 者,訪問用戶覆蓋了全球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平台訪問總量超過330億(yi) 次,訪客量超22億(yi) 人次。
對於(yu) 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和學校,數字化平台提供的資源和服務彌足珍貴。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副校長賀穎春表示:“近年來,學校與(yu) 內(nei) 地優(you) 質學校建立合作,利用線上資源,全麵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及專(zhuan) 業(ye) 能力。為(wei) 了讓資源擴散到基層,學校還建立了縣、鄉(xiang) 、校‘三級教研網絡’,通過網上推門聽課、網絡教研、網絡培訓等多種方式,帶動全縣教師的學科教研工作。”
這種“以東(dong) 帶西”“以大帶小”的資源共享模式,在數字化手段的支持下進一步提升了教學效率,也形成了良好的機製。吳霓表示,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已經日趨明顯。
教育數字化需要多方參與(yu)
“如果說教育數字化是一輛‘快車’,那麽(me) 要在中西部地區開好這輛車就必須充分了解它的性能,還應配上合格的‘司機’。”吳霓說。
吳霓表示,數字化資源分配應向欠發達地區有針對性地傾(qing) 斜。對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鄉(xiang) 村地區進行教育信息化資源配置時,應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事一策,依據當地情況合理地去配置資源,確保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此外,提升教育數字化行政管理人員的管理質量和水平也是助推中西部地區教育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吳霓表示,落實中西部地區教育數字化工作,應及時開展區域政府分管領導、教育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和中小學校長等的培訓,使其充分理解教育數字化的基本知識,進一步推動教育數字化應用。
從(cong) 外部因素來看,為(wei) 有效發揮教育數字化作用、助推中西部地區教育發展,信息化企業(ye) 的參與(yu) 非常重要,各類信息化企業(ye) 應有序加入教育數字化的事業(ye) 當中來。
對於(yu) 中西部地區的學校來說,其承擔著教育資源提供者的職責,因而應主動利用數字化技術擴充教育資源。例如,學校可以通過在線“一課雙師”課堂,推動城鄉(xiang) 資源共享。學校還可以開發雲(yun) 端資源、進行師資共享,豐(feng) 富藝術選修課程,緩解副科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此外,學校可利用網絡學習(xi) 空間進行校際聯合,通過“1+N”或“N+N”的網絡課堂方式,組建一批貧困地區網絡聯校群,覆蓋全部學校,實現城鄉(xiang) 學校教師“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教一個(ge) 班”。
“政府、社會(hui) 、企業(ye) 、學校要形成合力,教育數字化這輛‘快車’才能行穩致遠。”吳霓說。
協同發力填平區域教育“鴻溝”
教育數字化並不是解決(jue) 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在推動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製度、財政等因素應協同發力,共同化解目前中西部教育麵臨(lin) 的結構性難題。
吳霓指出,從(cong) 大的方向來看,中西部教育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相輔相成。“我們(men) 應徹底改變城鎮擁擠、鄉(xiang) 村薄弱的教育境況,合理規劃學校布局,統籌城鄉(xiang) 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城鄉(xiang) 教育發展差距,推進城鄉(xiang) 教育一體(ti) 化進程。”吳霓說。
目前,學科教師結構性缺乏是中西部地區學校特別是農(nong) 村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吳霓建議,應該製定和規範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編製標準,深化事業(ye) 單位機構改革,集中資源發揮規模效益。
經費是中西部地區教育發展的核心資源。吳霓提議,進一步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穩定增長,建立完善教育經費投入長效機製,保障財政性教育經費依法依規投入到位,穩步提升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例,並向中西部地區適當傾(qing) 斜。
“我們(men) 應正視中西部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找準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隻有教育數字化和其他政策協同推進,才能填平區域教育發展的‘鴻溝’。”吳霓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優師計劃”每年為八百三十二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培養一萬名左右師範生
習近平總書記9月7日給北京師範大學“優師計劃”師範生回信,對他們寄予殷切期望:“希望你們繼續秉持‘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砥礪品格,增長傳道授業解惑本領。[詳細] -
“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高峰論壇”舉行
近日,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導、省教育廳主辦、西北師範大學承辦的“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高峰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西北師範大學舉行。 [詳細] -
絢爛的教育之花在中西部綻放
2021年,靜寧一中簽了11名省部屬重點大學畢業生,這對這所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喜事。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