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優師計劃”每年為八百三十二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培養一萬名左右師範生

發布時間:2022-09-22 10:04:00來源: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9月7日給北京師範大學“優(you) 師計劃”師範生回信,對他們(men) 寄予殷切期望:“希望你們(men) 繼續秉持‘學為(wei) 人師、行為(wei) 世範’的校訓,珍惜時光,刻苦學習(xi) ,砥礪品格,增長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本領,畢業(ye) 後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為(wei) 黨(dang) 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為(wei) 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2021年起,國家啟動“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you) 秀教師定向培養(yang) 計劃”(簡稱“優(you) 師計劃”),由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與(yu) 地方師範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為(wei) 832個(ge) 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培養(yang) 1萬(wan) 名左右師範生。本報記者采訪3名北師大首屆“優(you) 師計劃”學生,傾(qing) 聽他們(men) 畢業(ye) 後將紮根基層教書(shu) 育人的心聲。

  ——編者

  物理學專(zhuan) 業(ye) 學生楊皓博——

  “像前輩一樣成為(wei) 真正的師者”

  “初中時,我就被父母送到了四川綿陽讀書(shu) 。也有同學和我一樣,為(wei) 了接受更好的教育遠走他鄉(xiang) 。當然,還有更多同學受限於(yu) 家庭條件,最終也沒走出大山……”物理學專(zhuan) 業(ye) 的楊皓博,家在四川省巴中市諾水河鎮。

  正是這段跨地區的求學經曆,讓楊皓博深刻體(ti) 會(hui) 到了區域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希望大山裏的孩子未來在家門口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後返鄉(xiang) 從(cong) 教”的理想便在他心中萌發了。去年高考,楊皓博決(jue) 定報考北師大“優(you) 師計劃”。

  大一寒假時,楊皓博返鄉(xiang) 調研,和巴中市一名小學副校長進行了交流,副校長的想法讓他很受觸動:現在鄉(xiang) 鎮學校的硬件設施水平不斷提升,也培養(yang) 了一批優(you) 秀教師。不過有的教師在取得一些成績後,會(hui) 選擇跳槽到外地條件更好的學校。這名副校長感歎:“我特別希望家鄉(xiang) 的基礎教育越辦越好,越來越多的優(you) 秀人才能回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紮根下來,用愛和智慧點亮孩子們(men) 的人生路。”

  副校長的這句話,烙在了楊皓博心中。“家鄉(xiang) 養(yang) 育了我,學成之後回到這片土地,紮根家鄉(xiang) 基礎教育一線,是我作為(wei) ‘優(you) 師計劃’學生的使命!”楊皓博暗下決(jue) 心。

  今年暑期,楊皓博參加了學校組織的120周年校慶尋訪活動,拜訪北師大資深教授顧明遠。“我攙扶著顧先生在校園裏散步,先生得知我是‘優(you) 師計劃’學生後,便回憶起他當年留學回國後,到北師大附中任教的經曆。” 楊皓博感慨:先生這份割舍不掉的育人情懷,真是令人佩服!

  夏日炎炎,校園裏綠樹成蔭,有許多蚊蟲,先生接過工作人員準備好的止癢膏,堅持先給在場的同學們(men) 抹。看著眼前這位兩(liang) 鬢花白的老者,那一刻,楊皓博眼眶濕潤了……尋訪活動還安排了錄製授課,93歲的顧先生堅持給同學們(men) 上了一堂完整的課。他在黑板上寫(xie) 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xing) 趣就沒有學習(xi) 。教書(shu) 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

  耄耋之年,仍率先垂範,悉心指導後輩。“我真正體(ti) 會(hui) 到了什麽(me) 是‘學為(wei) 人師、行為(wei) 世範’。”楊皓博說,“我想向顧先生學習(xi) ,像前輩一樣成為(wei) 真正的師者!”

  作為(wei) 一名從(cong) 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走出的孩子,楊皓博是教育的受益者,也是教育差距的親(qin) 曆者。“學成之後,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錘煉本領、增長才幹,勇毅前行!”楊皓博堅定的話裏充滿對未來的期待……

  生物科學專(zhuan) 業(ye) 學生張然——

  “影響更多有誌於(yu) 從(cong) 教的同學”

  生物科學專(zhuan) 業(ye) 的張然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le) 市。她初中時的班主任姓江,是一名來自武漢的援疆老師。

  當時,班裏有些同學英語基礎薄弱,學習(xi) 起來格外費勁。江老師每周末都會(hui) 在學校裏義(yi) 務輔導。在她的努力下,班級整體(ti) 的英語成績有了很大進步。課餘(yu) 時間,江老師還經常和同學們(men) 談心,同學們(men) 都願意和她敞開心扉。張然說,“大家的關(guan) 係非常融洽,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孩子們(men) ,遇見你們(men) 是我最大的財富……”他們(men) 畢業(ye) 那天,江老師哽咽著送給大家的畢業(ye) 寄語,張然至今記得。

  “江老師從(cong) 武漢來到祖國西北,踐行人民教師的使命擔當。我是這片土地上長大的孩子,更應懂得反哺這塊養(yang) 育了我的土地!”張然說,“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wei) 一名像江老師一樣的好老師。”

  大學這一年的學習(xi) 生活,張然增長了學識,開闊了眼界,更明晰了未來的從(cong) 教之路。張然說起另一名讓她印象深刻的老師——教授動物學的韓潔。

  韓老師有著豐(feng) 富的野外科考經曆,講起專(zhuan) 業(ye) 知識深入淺出。“韓老師在研究渤海中部、南部大型底棲動物的群落結構方麵頗有建樹,學養(yang) 深厚,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深受同學們(men) 的喜愛。”

  實驗課上,韓老師十分嚴(yan) 格,一再強調:“實驗是生物科學教學的基礎,不打牢這個(ge) 基礎,就做不了合格的生物老師。”

  更讓張然敬佩的是,韓老師還曾經在新疆大學援疆工作3年。“以後我的課也要像韓老師的一樣有趣精彩!同時,我還要做一名研究型老師,結合新疆富有特色的生物多樣性,讓學生發現新疆的更多魅力。”

  “求學路上遇到好老師是我的幸運。”在北師大的學習(xi) 經曆讓張然明白,成為(wei) 一名好老師,需要不斷完善自我,提升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錘煉教學技巧。她知道,自己離成為(wei) 一名好老師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今,張然已經做好了規劃:畢業(ye) 後回到基層教育一線,用自己的學識和閱曆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張然說:“我想影響更多有誌於(yu) 從(cong) 教的同學,一直在三尺講台上發光發熱……”

  地理科學專(zhuan) 業(ye) 學生熊國錦——

  “幫助大山深處的孩子走出去”

  “有困難隨時找我!”小學老師的一句話,深深印在了熊國錦心中。地理科學專(zhuan) 業(ye) 的熊國錦,來自貴州省岑鞏縣思陽鎮盤街村,小時候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爸媽常年在外打工,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熊國錦對童年的這段經曆記憶猶新:“有一次我生病了,老師背我去醫院,還墊付了醫藥費。第二天我準備還錢,老師卻堅決(jue) 不收,還說有困難隨時再找她。”

  從(cong) 那時起,當一位優(you) 秀人民教師的夢想,便像種子般在熊國錦心中悄悄種下。2021年,填報高考誌願時,一看到北師大“優(you) 師計劃”,他毅然決(jue) 定報考。“既能實現教師夢,又能回報家鄉(xiang) ,像我的老師一樣,幫助大山深處的孩子走出去。”

  今年,按照學習(xi) 計劃,熊國錦和同學們(men) 來到原國家級貧困縣貴州省黃平縣,在當地一所中學做教育實踐,當了回臨(lin) 時班主任。

  為(wei) 了讓同學們(men) 更快接納他,熊國錦每天都會(hui) 抽時間和孩子們(men) 談心,記錄每位同學的性格特點和學習(xi) 困惑。熊國錦說:“有一個(ge) 學生對高三快節奏的學習(xi) 生活不適應,不知該往什麽(me) 方向努力。我就和她一起分析薄弱學科,幫助她製定針對性更強的學習(xi) 計劃;並且鼓勵她多和同學們(men) 交流,勇敢地表達自己。”

  臨(lin) 別之際,這位同學給熊國錦寫(xie) 了一封信:“好老師的言行會(hui) 影響一個(ge) 人的一生。因為(wei) 您,我也想成為(wei) 一名人民教師……”

  “短短14天,孩子們(men) 不僅(jin) 接納了我,還因為(wei) 我的一句話、一堂課,喜歡上了教師這份職業(ye) 。”熊國錦說。

  在北師大學習(xi) 一年多,熊國錦時刻在為(wei) 當一名好老師做著準備。為(wei) 了提升教學能力,他報名參加學校組織的未來教師素養(yang) 大賽。為(wei) 了寫(xie) 好教案,他查閱上百篇資料,精心設計教學內(nei) 容,一遍遍請老師幫忙打磨。為(wei) 了講好模擬課堂,他對著鏡子反複練習(xi) ,一遍遍錄製,請同學提意見。熊國錦高興(xing) 地說:“最終,我的教案從(cong) 幾百份參賽教案中脫穎而出。”

  “我從(cong) 大山中來,將來還要回到家鄉(xiang) 去,紮根大山裏的教學一線。”熊國錦說,“我要嚴(yan) 謹篤學,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努力成為(wei) 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努力成為(wei) “四有”好老師(記者手記)

  “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men) 的樣子,他們(men) 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2014年9月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深情地說。

  每個(ge) 學生的心中都銘刻著好老師的形象:學生生病,毅然背起趕赴醫院;利用周末,給英語基礎薄弱的孩子義(yi) 務補課;耄耋之年,繼續悉心指導後學……在幾位年輕師範生的求學之路上,好老師就像一盞盞明燈點亮了他們(men) 的教師夢,堅定著他們(men) 畢業(ye) 後紮根基層、教書(shu) 育人的決(jue) 心。

  “學為(wei) 人師、行為(wei) 世範”。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一大批優(you) 秀教師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用教書(shu) 育人的實際行動書(shu) 寫(xie) 著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感人故事,樹起萬(wan) 千學子心中當之無愧的“大先生”!見賢思齊,後學們(men) 薪火傳(chuan) 承,走上講台,繼續為(wei) 學子們(men) 傾(qing) 心付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人們(men) 常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yun) 推動另一朵雲(yun) 。希望每個(ge) 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師!“優(you) 師計劃”的師範生們(men) ,早早地樹立教書(shu) 育人的遠大理想,著實給人希望!然而,好老師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學管理實踐中、在教育改革發展中鍛煉和成長起來的。未來的路還很長,他們(men) 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ge) 腳印走好屬於(yu) 自己的為(wei) 師之路。

  相信新時代的師範生,一定能跑好交到他們(men) 手中的這一棒,努力成為(wei)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