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高校師生情
88歲的王聯芬鶴顏白發,精神矍鑠。22歲畢業(ye) 那年,她未曾想,會(hui) 與(yu) 西藏、與(yu) 西藏的教育事業(ye) 延續著半個(ge) 多世紀的不舍情緣。
1957年,王聯芬畢業(ye) 於(yu) 中央民族大學藏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是西藏民族大學(前西藏公學)第一批從(cong) 事雙語教學的教師。采訪中,她講述了參加工作時的難忘經曆。大學畢業(ye) 那年,她聽從(cong) 黨(dang) 中央的號召,離開首都北京,來到陝西鹹陽參與(yu) 籌建西藏公學。籌建初期,在西藏招收的3000餘(yu) 名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nong) 奴家庭,都是漢藏語雙文盲。麵對這群“特殊”的學生,她從(cong) “a o e”開始講起,與(yu) 學生同吃同住同勞動。
圖為(wei) 王聯芬接受采訪。趙朗 攝
剛來鹹陽,學生們(men) 充滿了好奇,有些沒見過蘋果,王聯芬就自己掏錢給學生們(men) 買(mai) 。作為(wei) 老師,除了教授文化知識之外,更多的課餘(yu) 時間用來照顧他們(men) 的生活,為(wei) 學生理發,教他們(men) 做好個(ge) 人衛生,掌握勞動技能。學生年齡參差不齊,有些年齡小的需要格外照顧,晚上查寢時,她會(hui) 細心地幫學生們(men) 蓋好被子。王聯芬說:“那時候很多從(cong) 西藏來的女生生理期不知道怎麽(me) 辦,我就把她們(men) 當成自己的女兒(er) 一樣來照顧。”
王聯芬身材嬌小,長著一張娃娃臉,學生們(men) 親(qin) 切稱她為(wei) “娃娃老師”。這位老教師精通藏語,建校初期參與(yu) 了藏語文、漢語文教材的編寫(xie) 。上課時,她總會(hui) 穿插藏漢雙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xi) 內(nei) 容。這個(ge) 教學習(xi) 慣一直延續到她退休。
圖為(wei) 西藏民族大學學生在圖書(shu) 館學習(xi) 。趙朗 攝
圖為(wei) 西藏民族大學學生在上課。趙朗 攝
記憶中,她的第一批學生幾乎從(cong) 來不缺課,格外珍惜學習(xi) 機會(hui) 。即便在休息時間,都能在校園看到學生們(men) 學習(xi) 的身影。學生們(men) 要求自己當天的學習(xi) 的知識當天要學會(hui) 。如果碰到不懂的字詞句,他們(men) 會(hui) 晚上熄燈後在被子上用手指寫(xie) 寫(xie) 畫畫,抑或是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裏反複練習(xi) 。一年多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xi) 水平突飛猛進。
王聯芬執教30餘(yu) 年,她的學生畢業(ye) 後絕大多數回到了西藏。逢年過節,她總會(hui) 收到來自西藏的電話信息問候,有些學生也會(hui) 為(wei) 她寄些西藏特產(chan) ,“他們(men) 都還記得我,我心裏非常高興(xing) 。”
今年西藏民族大學秋季開學典禮,正值教師節。典禮上,王聯芬見到了她的學生查洛,兩(liang) 人都已是滿頭白發。雖然數十年未見,但查洛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老師。師生久別重逢,淚灑現場。陪同查洛前來還有同樣畢業(ye) 於(yu) 此校的兒(er) 子平措。如今,孫女也在這裏開啟了大學的生活。一家三代在同一所學校學習(xi) ,成為(wei) 一段佳話。
執教30餘(yu) 年來,她與(yu) 西藏學生的故事總也說不完。
圖為(wei) 2023年9月,藏族學生在迎新晚會(hui) 上表演節目。趙朗 攝
圖為(wei) 2023年9月,藏族學生在迎新晚會(hui) 上表演節目。趙朗 攝
楊紅是西藏民族大學財經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曆在她身上也印刻出了別樣的民大師生情。“教育就是真心換真情”這是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她認為(wei) 從(cong) 事學生工作,一定要用心做老師,用愛做教育,以心換心,方能知心教心。
來自西藏拉薩的格平,剛進校時不善言談,膽小內(nei) 向。楊紅就經常與(yu) 他談心談話,一直鼓勵他,既要努力學習(xi) ,也要多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組織協調和辦事能力,鍛煉交際溝通能力。四年間,格平學習(xi) 非常刻苦,畢業(ye) 時,既考上了北京工商大學碩士研究生,也考上了那曲國稅的公務員。經考慮,格平選擇了先工作。
格平畢業(ye) 後,與(yu) 楊紅一直保持聯係。在楊紅的鼓勵下,2018年,格平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管理學碩士研究生。接到格平的電話,她格外開心。她表示,看到學生的成長進步,就覺得當老師再苦再累都值得。
學生央金拉姆是一位來自山南隆子縣的淳樸女孩,剛進校時,性格內(nei) 向靦腆,不願與(yu) 人交流。楊紅時常和她談心聊天,後來得知她父親(qin) 早年去世,一直跟隨母親(qin) 生活,家裏經濟也比較困難。
楊紅經常鼓勵她要努力學習(xi) ,幫她辦理了學校助學金,還聯係了社會(hui) 愛心企業(ye) 資助她。央金拉姆勤奮刻苦,成長進步很快,在校期間先後榮獲三好學生和兩(liang) 次國家勵誌獎學金,畢業(ye) 後考上了日喀則市的公務員。
讓楊紅記憶尤深的一段經曆,是在一次教師節,羞澀的央金拉姆親(qin) 手做了節日賀卡送給她。楊紅好奇寫(xie) 了啥,不善表達的央金拉姆說了句“老師你看看就知道了。”打開的瞬間,楊紅眼睛濕潤了,眼淚不自覺流下來。賀卡上寫(xie) 著:親(qin) 愛的楊老師,您像我的媽媽一樣,讓我感覺到了人間的溫暖。
言語間,楊紅哽咽著,這份真摯的表達直到現在依舊感動著她。即便畢業(ye) 多年,央金拉姆每年都會(hui) 發信息打電話問候楊紅。今年教師節,遠在西藏的央金拉姆還專(zhuan) 門為(wei) 楊紅訂了束鮮花送上節日祝福。她評價(jia) ,這些來自西藏的孩子成績雖然不是最優(you) 秀的,但孩子們(men) 都很善良樸實,懂得感恩。
在西藏民族大學,師生情深,各民族學生之間其樂(le) 融融。周末或重要節慶日的民大校園總有一道別樣的風景線,各族學生同跳鍋莊舞,幾百甚至上千的各族學生自發聚集在一起,歡歌笑語跳鍋莊,這是學校民族團結的生動寫(xie) 照。
西藏民族大學現有來自34個(ge) 民族的在校學生13000人,70%的學生來自西藏,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生約占50%。學校以“校史館”“西藏社會(hui) 發展進步展覽館”“西藏曆史文化博物館”為(wei) 陣地,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宣傳(chuan) 月”“四講四愛”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和“春華秋實”“民族團結教育十大品牌”等校園文化活動為(wei) 載體(ti) ,營造了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校園氛圍,在潤物無聲的“滴灌”中,構築各族學生共有精神家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第三屆高校畢業生創業論壇舉辦
近日,由拉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拉薩市雙創辦協辦,拉薩市高校畢業生創業協會承辦的“夢創拉薩·職引未來”拉薩市第三屆高校畢業生創業論壇成功舉辦。 [詳細] -
那曲市讓主題教育答卷更有民生溫度
在開展主題教育中,那曲市堅持人民至上、踐行為民宗旨,把群眾的事當做黨委、政府的大事要事來辦,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千方百計辦好民生實事,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詳細] -
拉薩市第三屆高校畢業生創業論壇啟動
日前,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市雙創辦協辦,市高校畢業生創業協會承辦的拉薩市第三屆高校畢業生創業論壇啟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