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昌都市持續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

發布時間:2024-02-28 09:47:00來源: 西藏日報

  橫斷山脈山高穀深,三江並流途險流湍,薈萃了雄健渾厚的高原風光;

  千年古道關(guan) 鍵樞紐,多元文化交流融匯,沉澱了豐(feng) 富多彩的人文景觀。

  在藏東(dong) 明珠這片大地上,昌都各族兒(er) 女賡續曆史傳(chuan) 統,譜寫(xie) 民族團結之歌、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

  源遠流長——

  融匯多元文化

  曆史悠久的茶馬古道,將藏、川、滇與(yu) 各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洛隆縣作為(wei) 茶馬古道必經之地,各族群眾(zhong) 在此南來北往。

  從(cong) 洛隆縣城出發,向西行約25公裏,便到了碩督鎮。據《洛隆縣誌》記載,清雍正時期,入藏清軍(jun) 曾有兩(liang) 千多人在碩督鎮駐紮,後來一些漢族士兵與(yu) 當地藏族居民結婚生子,民族團結的故事在碩督鎮綿延流傳(chuan) 。

  走進碩督鎮,民族團結廣場上兩(liang) 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映入眼簾。一楊一柳相依而生,相傳(chuan) 這兩(liang) 棵“團結樹”是碩督鎮第一對藏漢聯姻夫妻所植,數百年來不斷生長,成為(wei) 碩督鎮一道靚麗(li) 的風景。

  “碩督鎮目前有35戶民族團結家庭。村裏不同民族的新人舉(ju) 行婚禮時,他們(men) 都會(hui) 來到樹下祈福,共盼永結連理。”碩督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曉偉(wei) 向記者介紹道。

  而保留至今的獅子舞,則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見證。在碩督鎮,當地百姓將熱巴舞、鍋莊等西藏特色民族舞蹈元素融入早年傳(chuan) 入當地的舞獅中,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表演形式——碩督鎮獅子舞。

  60多歲的鄧巴阿尼是獅子舞第五代傳(chuan) 承人。“我們(men) 將傳(chuan) 承和弘揚好碩督獅子舞藝術,多帶一些學徒,讓獅子舞走出碩督,走出洛隆,走出昌都,讓獅子舞擁有更大的舞台。”鄧巴阿尼想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獅子舞,這也是他堅持的動力。

  除了“團結樹”和獅子舞,碩督鎮還保留有大片的清軍(jun) 墓葬、古城牆等遺址,一些居民家裏珍藏有月餅模具、漢式秤、各式錢幣及藏漢雙語的賬目等;有的家庭保留著做月餅、秋季醃酸菜等傳(chuan) 統,這份特殊情感早已鐫刻在一代又一代碩督人的心中。

  心手相牽——

  共建幸福家庭

  地處214國道上的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是藏東(dong) 地區唯一的納西族聚居地。這裏有納西族241戶、854人,占全鄉(xiang) 總人口的17.5%。

  同時,納西民族鄉(xiang) 還生活著藏族、漢族、白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群眾(zhong) 。各族群眾(zhong) 在這裏繁衍生息、休戚與(yu) 共,共同建設和美家園。2018年,納西民族鄉(xiang) 被國家民委命名為(wei) 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之一。

  藏族群眾(zhong) 毛易是土生土長的納西民族鄉(xiang) 上鹽井村人,他的妻子是納西族。雖然文化習(xi) 俗並不相同,但他們(men) 彼此互相尊重,相親(qin) 相愛,共同經營著一個(ge) 幸福的家庭。

  毛易很珍惜現在的生活,他說:“在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下,我們(men) 通過努力,生活過得舒心又安逸。在我們(men) 看來,理解包容、互幫互助、團結和睦是過好多元化大家庭的幸福密碼。”

  在納西民族鄉(xiang) ,家家戶戶有著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的習(xi) 慣。大名鼎鼎的“達美擁”葡萄酒正是在這裏誕生。

  生產(chan) “達美擁”葡萄酒的西藏芒康縣藏東(dong) 珍寶酒業(ye) 有限公司成立於(yu) 2009年。多年來,公司不僅(jin) 積極帶領當地群眾(zhong) 種植葡萄,還吸納周邊各民族群眾(zhong) 就業(ye) ,幫助群眾(zhong) 實現在家門口就業(ye) 。

  該公司總經理曲措說:“公司有藏族、漢族、納西族、彝族、白族等7個(ge) 民族的員工,平時大家一起努力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各項任務。我們(men) 還專(zhuan) 門成立了民族團結工作小組,加強各民族員工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推動形成人人促進民族團結、人人爭(zheng) 當民族團結模範的良好氛圍。”

  深度融合——

  推進創建工作

  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昌都市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一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主線,對照自治區黨(dang) 委“四個(ge) 創建”“四個(ge) 走在前列”戰略部署,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教育,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民族相互尊重、攜手奮進的良好局麵。

  ——召開專(zhuan) 題學習(xi) 360餘(yu) 場次,組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和民族團結主題宣講教育活動3000餘(yu) 場次;

  ——協調援藏省市和企業(ye) 加強幫扶協作,累計落實援助資金和物資設備共58.13億(yi) 元、實施項目1342個(ge) ;

  ——實施2023年宣傳(chuan) 教育基層行活動,深入各縣(區)18個(ge) 基層點位開展表演和宣講,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宣傳(chuan) 活動30場;

  ……

  一組組數據,是昌都市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的成績和寫(xie) 照。為(wei) 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外延,昌都市還堅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工作理念,創新實施“民族團結+”工作模式,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yu) 基層黨(dang) 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基層治理等相結合,先後開展了“民族風采進軍(jun) 營”“中華文化進校園”“民族團結傳(chuan) 幫帶”“民族團結我先行”等創建活動,使得創建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如今,藏東(dong) 大地隨處可以看到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守望相助的溫馨畫麵,隨處可以聽到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奮鬥的感人故事,各族兒(er) 女正攜手奮進,繪就“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壯美畫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昌都市八宿縣邦達鎮同尼村駐村工作隊

    西藏昌都市八宿縣邦達鎮同尼村第十二批駐村工作隊開展駐村工作以來,堅持以“傳幫帶”為抓手,協助村黨支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思路、新格局,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全麵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詳細]
  • 追尋曆史足跡 賡續紅色血脈

    2月22日,共青團昌都市委員會組織昌都市俄洛鎮第二福利院65名青少年在昌都市博物館開展“追尋曆史足跡 賡續紅色血脈”主題參觀活動。青少年們參觀了三江文明、昌都解放與和平發展等內容,從豐富的文物、視頻、圖文資料中領略昌都...[詳細]
  • 昌都市丁青縣人民武裝部紮實開展 征兵宣傳工作

    為有效抓好征兵工作的準備工作,激發廣大適齡青年的參軍熱情,進一步確保兵員質量,近日,昌都市丁青縣人民武裝部早謀劃、早部署,多舉措紮實開展征兵宣傳工作。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