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林芝市察隅縣管好育好用好鄉村振興專幹隊伍

發布時間: 2024-05-28 09:30:00 來源: 西藏日報

  近年來,林芝市察隅縣堅持把建設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隊伍作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關(guan) 鍵,著力在管、育、用上下功夫,持續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幹事創業(ye) 活力,助推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強製度、嚴(yan) 管理,推動隊伍建設。製定出台《察隅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管理辦法(試行)》,堅持嚴(yan) 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並重的原則,明確獎勵激勵、責任追究等規定,細化18條具體(ti) 管理措施。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按1000元/人/年的標準發放生活補助,對工作在艱苦及偏遠鄉(xiang) 村的按1300-1500元/人/年的標準發放。對表現優(you) 秀符合條件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優(you) 先發展入黨(dang) ,優(you) 化暢通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成長路徑。截至目前,全縣從(co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中共發展黨(dang) 員12名,選拔進入村“兩(liang) 委”班子15人,招錄(聘)為(wei) 公務員(事業(ye) 單位工作人員)4人。

  強幫帶、重培養(yang) ,推動全麵發展。2023年,采取“示範幫帶+集中培訓+觀摩交流”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幫助提升專(zhuan) 幹能力素質。通過第一書(shu) 記“手把手”教學、駐村工作隊示範帶動、優(you) 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N+1”幫帶等方式,在實踐中幫助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提升本領能力;將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教育培訓納入年度幹部教育培訓計劃,以黨(dang) 的建設、基層治理、產(chan) 業(ye) 發展等內(nei) 容為(wei) 重點,通過專(zhuan) 題輔導、案例教學、實地觀摩等方式,培訓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100餘(yu) 人次,進一步幫助開闊視野、啟發思路、增長才幹。

  強激勵、搭平台,推動作用發揮。根據日常督導、年終考核和個(ge) 人現實表現等情況綜合評定考核等次,對考核優(you) 秀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全額發放績效考核獎勵、考核不稱職的不予發放,形成爭(zheng) 先比優(you) 的良好氛圍。結合實際壓擔子、交任務,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在村級事務管理、產(chan) 業(ye) 項目發展、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中發揮作用。2023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累計參與(yu) 惠民政策、法律法規等各類宣講宣傳(chuan) 活動3000餘(yu) 場次、誌願服務2300餘(yu) 次,化解矛盾糾紛300餘(yu) 起,協助製定村集體(ti) 經濟發展規劃97個(ge) 、助力村集體(ti) 經濟增收100餘(yu) 萬(wan) 元。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林芝市察隅縣首次舉行公務員記三等功頒證儀式

    近日,察隅縣首次舉行公務員記三等功頒證儀式。察隅縣相關領導為連續三年考核優秀記三等功公務員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章。4名優秀公務員分別在改革發展主戰場、鄉村振興主陣地、群眾工作第一線、急難任務最前沿忠誠履職、積極作為,為推動察隅縣高質量發展、促進改革開放先行貢獻了積極力量。 [詳細]
  • 校地雙向奔赴 致力共贏發展

    多年來,察隅縣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積極依托高校資源,創新平台載體,深化校地合作,為鄉村振興賦能。西藏農牧學院將察隅縣納入學院“百校聯百縣興千村”工作計劃,推進教育資源和地方資源優勢互補,促進校地合作高質量發展。 [詳細]
  • 林芝市察隅縣落實落細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

    近年來,林芝市察隅縣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原則,按照“擴麵、增品、提標”要求,切實發揮保險業的風險保障和經濟補償作用,落實落細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持續織密織牢農業生產“保障網”。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