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香飄致富路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聶雄奶牛養(yang) 殖基地是山南市規模最大的高原生態奶牛養(yang) 殖基地之一,同時也是山南市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奶牛場。
深冬時節,隆子河穀的風是愈發凜冽,讓人不禁裹緊了衣服。但養(yang) 殖基地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現代化的場區幹淨整潔,庫房、消毒室、飼料加工間等養(yang) 殖設施一應俱全,膘肥體(ti) 壯的奶牛在悠閑地吃草。場區內(nei) 的工人絡繹不絕,寒冷的天氣沒有降低他們(men) 的工作熱情,一個(ge) 個(ge) 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養(yang) 殖基地有奶牛700多頭,帶動就業(ye) 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2人。”養(yang) 殖基地負責人巴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你看這些牛,多壯實,今年存欄預計能達到1500餘(yu) 頭,其中產(chan) 奶牛800餘(yu) 頭,預計年產(chan) 奶1900噸,實現創收1000餘(yu) 萬(wan) 元,可輻射帶動200多人增收。”
“為(wei) 了讓更多的群眾(zhong) 受益,也為(wei) 實現項目效益最大化,我們(men) 的奶牛都是在本縣購買(mai) 的。”巴珠說,養(yang) 殖基地的第一批奶牛是以平均每頭1萬(wan) 元的價(jia) 格從(cong) 群眾(zhong) 手中購買(mai) 的,共400多頭,這些奶牛不僅(jin) 品質好,更重要的是可以讓老百姓實現增收。”
記者來到奶牛養(yang) 殖基地的牛棚時,剛好趕上了奶牛的“午餐”時間,一名工作人員步履蹣跚地在牛棚裏忙碌著,她是日當鎮紮村的村民卓瑪曲珍,她說:“我從(cong) 小就腿腳不好,沒辦法出去打工,以前基本都待在家,自從(cong) 在這裏工作後,包吃包住,一個(ge) 月還能拿到4000元工資。”
飼草料是加快畜牧業(ye) 發展的基本前提。巴珠介紹說,目前,奶牛養(yang) 殖基地從(cong) 群眾(zhong) 手中流轉了荒地3000多畝(mu) 種植飼草,每畝(mu) 每年給租金400元,不僅(jin) 讓群眾(zhong) 得到了實惠,同時也節約了很多購買(mai) 飼草的資金。
“有各級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我們(men) 一定會(hui) 抓住政策機遇,帶領大家把奶牛養(yang) 殖基地建成有組織、有規模、有效益、能就業(ye) 的現代化高科技養(yang) 殖基地,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致富。”巴珠充滿信心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阿珠:心係家鄉交通狀況 想為家鄉架“致富橋”
西藏昌都市八宿縣郭慶鄉覺約村村民阿珠,今年64歲。作為自治區政協委員,阿珠想為家鄉架三座“致富橋”。 [詳細] -
石秀次仁:我摘掉了“窮帽子”!
石秀次仁是西藏那曲市尼瑪縣軍倉鄉2村村民。過去,他整天喝酒、打架,對自己的未來毫無規劃,是村裏人見人嫌的後進青年。 [詳細] -
青海甘達村的“賽吉普如”:實現增收“小目標” 群眾致富路更寬
近日,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紮西科街道辦甘達村傳來喜訊,被當地牧民群眾譽為“賽吉普如(藏語意為金子做的飯碗)”的超市,2019年全年營業額達630餘萬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