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引領群眾“拔窮根”

張尚華 發布時間:2020-01-14 09:17:00來源: 西藏日報

  2019年初,按照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和強基惠民工作整體(ti) 部署,自治區工商聯派出了第九批駐村工作隊進駐日喀則市昂仁縣達局鄉(xiang) 謝如村。

  研究確定工作隊人選之前,區工商聯領導找到政工人事處副處長郭海亮談話,問他能不能吃得了村裏的苦,家裏有沒有什麽(me) 困難。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出生在農(nong) 村,是地地道道農(nong) 民的兒(er) 子,這點苦不算什麽(me) 。

  正式接受了駐村扶貧任務後,在區黨(dang) 委黨(dang) 校經過短暫的培訓,郭海亮和其他3名隊員就正式進村了。

  摸清情況才能找準窮根。

  進村的第一個(ge) 月,郭海亮帶領駐村隊員集中開展了3次走訪,走遍了謝如村兩(liang) 個(ge) 自然村92戶群眾(zhong) ,上門走訪了2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10戶邊緣戶,進一步完善了台賬。

  通過多方麵走訪調研,郭海亮了解到謝如村基礎設施差,沒有村集體(ti) 經濟,群眾(zhong) 大多數依靠打工掙錢,勞動技能低、就業(ye) 門路窄,一年到頭的現金收入偏少。

  為(wei) 此,他組織村幹部、黨(dang) 員代表、村民代表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最終確立了“改善基礎設施、提高農(nong) 牧業(ye) 水平,創辦集體(ti) 經濟、增加現金收入,開展技能培訓、拓寬就業(ye) 門路”的扶貧工作思路。

  工作思路確定以後,具體(ti) 的項目規劃也就有了目標。

  謝如村水源水量較小,農(nong) 田較分散,原有水渠長度短,且運行多年,老化失修,冬春季節嚴(yan) 重影響農(nong) 田灌溉需求,群眾(zhong) 對於(yu) 修建水渠的呼聲很高。為(wei) 此,郭海亮帶領工作隊員和村幹部多次實地查看、測量原有水渠損毀情況,並邀請昂仁縣水利局技術員實地指導,形成了《關(guan) 於(yu) 謝如村灌溉水渠維修項目的報告》。

  經過測算,需要維修和新建的水渠約2.4公裏,項目建成後,將有效改善全村580畝(mu) 耕地澆灌難的現狀,每畝(mu) 青稞年產(chan) 量增加25公斤,共可增收1.45萬(wan) 公斤、折合產(chan) 值5.8萬(wan) 元,可使謝如村年人均增收140.78元。

  恰逢自治區工商聯組織民營企業(ye) 家開展的“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有利時機,修建水渠的項目很快得到建材、資金共計35萬(wan) 元的支持。

  另外,圍繞建立村集體(ti) 經濟項目,爭(zheng) 取到商會(hui) 和企業(ye) 捐贈2棟溫室大棚,並捐贈專(zhuan) 項資金6.4萬(wan) 元。

  完成了這幾個(ge) 項目,閑不住的郭海亮又看到村裏的一些“小事”:一些貧困戶家中小孩沒有像樣的衣服,村裏冬天大風容易把電線吹斷導致三天兩(liang) 頭停電,即將建成的村委會(hui) 樓房沒有配套的辦公設備……

  “群眾(zhong) 的事就是咱自己的事。”他又“厚著臉皮”去有關(guan) 部門或企業(ye) 尋求幫助。多方奔走,最終有了成效,有關(guan) 企業(ye) 和商、協會(hui) 向謝如村捐贈了價(jia) 值20萬(wan) 元的500套羽絨服,價(jia) 值5.2萬(wan) 元的學生休閑服150件、文具100套,價(jia) 值5萬(wan) 元的太陽能照明設備50套。

  郭海亮說:“村裏的基礎設施完善了,群眾(zhong) 的就業(ye) 門路廣了,我們(men) 還要進一步建立和暢通了解村情民意的渠道,真正了解群眾(zhong) 的心聲,讓群眾(zhong) 不僅(jin) 鼓錢袋子,還要富腦瓜子,真心實意擁護黨(dang) ,一心一意跟黨(dang) 走,真正享受到全區長治久安和長足發展的成果。”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