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笑容美過格桑花——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洛桑卓瑪的脫貧故事
走進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索金鄉(xiang) 桑木林村,在洛桑卓瑪的藏餐館裏,大家圍坐在溫暖的爐子旁談論著一年的收獲。洛桑卓瑪在一旁忙碌著,又是給客人倒茶做飯,又是負責收銀,不時附和一下大家的話題,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如今的洛桑卓瑪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也成為(wei) 村裏貧困戶爭(zheng) 相學習(xi) 的脫貧致富榜樣。
“是扶貧幹部們(men) 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洛桑卓瑪回憶說,2014年,丈夫出事,母親(qin) 生病,孩子嗷嗷待哺,突如其來的一係列人生變故讓她一度陷入困境,喪(sang) 失了對生活的信心。
得知狀況後,駐村工作隊、村幹部按照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將她確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崗位、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等一係列政策緩解了洛桑卓瑪為(wei) 母親(qin) 看病、養(yang) 育兩(liang) 個(ge) 孩子的燃眉之急。
2016年,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主要負責同誌帶著結對幫扶的責任,入戶了解貧困戶情況,鼓勵她開一家小餐館,並資助了1萬(wan) 多元啟動資金,這燃起了洛桑卓瑪對美好生活的新期望。
同時,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洛桑卓瑪到拉薩參加廚藝培訓,學到了打甜茶和做藏餐的好手藝。鄉(xiang) 幹部幫助辦理相關(guan) 手續,洛桑卓瑪的藏餐館很快便順利開張了。
“不能辜負了扶貧幹部們(men) 的一片心血,不能辜負了黨(dang) 的恩情。”洛桑卓瑪經常這樣勉勵自己。在黨(dang) 的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在各級黨(dang) 組織和扶貧幹部的關(guan) 心下,洛桑卓瑪調整心態、重拾信心,積極通過努力改變貧困麵貌。2017年7月1日,時年24歲的洛桑卓瑪主動向村黨(dang) 支部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為(wei) 了保證餐館服務質量,洛桑卓瑪肯學肯幹、注重衛生、合理定價(jia) 。天道酬勤,藏餐館的收入和洛桑卓瑪的致富熱情一樣水漲船高,每月淨利潤能達到5000多元。2019年8月,洛桑卓瑪一家主動向村委會(hui) 遞交了貧困戶退出申請書(shu) 。
黨(dang) 的好政策、扶貧幹部們(men) 的幫助、自身的努力奮進,讓洛桑卓瑪實現了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意識轉變、由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行動轉變、由普通群眾(zhong) 到向黨(dang) 組織積極靠攏的思想轉變。在南木林縣索金鄉(xiang) 的脫貧交流會(hui) 上,洛桑卓瑪自信地說:“下一步我還要擴大經營範圍,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回報黨(dang) 的恩情”。
村民們(men) 說,貧困戶們(men) 臉上綻放出的久違的笑容比格桑花還要美麗(li) ,相信在黨(dang) 的光輝下,一個(ge) 又一個(ge) 貧困戶的笑臉,將匯成致富奔小康路上最美的風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索縣多舉措固脫貧促增收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索縣緊緊圍繞“固脫貧、促增收”目標,在產業項目建設、轉移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麵狠抓落實,確保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成效明顯。 [詳細] -
西藏那曲市開辟多元化增收渠道的“千方百計”
在農牧民群眾增收意識上做“加法”,在牧業產業化上做“加法”,在一、二、三產上做“加法”,在落實各項惠民政策上做“加法”。[詳細] -
讓更多群眾參與進來——次仁加布帶領鄉親脫貧的故事
次仁加布的房子是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噶爾縣獅泉河鎮加木村最好的。2019年剛竣工的兩層小洋樓,麵積500多平方米,富麗堂皇的裝修——無不彰顯了這個家庭的富裕程度。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