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新家園 開啟新生活
圖為(wei) 阿裏地區獅泉河鎮康樂(le) 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全景。記者 洛桑旦增 攝
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開工以來,西藏阿裏地區獅泉河鎮康樂(le) 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按照“十項提升工程”的要求,配套建設了各類基礎公共服務設施,用心用情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生產(chan) 資料處置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地區統籌整合資金11億(yi) 餘(yu) 元,規劃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0個(ge) ,並按時搬遷入住貧困群眾(zhong) 2089戶7786人,搬遷入住率100%。同時,易地扶貧搬遷生產(chan) 資料處置工作按計劃已全部完成,實現了搬遷一戶、穩定脫貧一戶的工作目標。
舉(ju) 全地區之力
打造搬遷示範工程
阿裏地區投資4.8億(yi) 元分兩(liang) 期打造獅泉河鎮康樂(le) 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累計搬遷714戶2952人,搬遷入住率達100%。其中,一期工程搬遷入住500戶2061人;二期工程搬遷入住214戶891人。
居住在獅泉河鎮康樂(le) 新居的確達一家,在搬入康樂(le) 新居之前是改則縣物瑪鄉(xiang) 達熱村的普通牧民,一家5口人擠在帳篷裏,水電也常常出現問題。在2017年搬入康樂(le) 新居後不僅(jin) 住上了2層樓的獨棟獨院新居,暖氣、水電、網絡的問題也都被政府解決(jue) 了,“搬來康樂(le) 新居的這2年,家裏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切都要感謝黨(dang) ,感謝政府!”確達激動地說。
按照“十項提升工程”的要求,配套建設了水、電、路、訊、網、暖等基礎設施和服務中心、警務室、幼兒(er) 園、村(居)組織活動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是阿裏地區搬遷規模最大、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最齊全的安置點。同時,切實加強康樂(le) 新居的管理服務。在設立康樂(le) 新居居委會(hui) 的基礎上,成立了由縣級幹部擔任主任的康樂(le) 新居臨(lin) 時管理委員會(hui) ,切實加強管委會(hui) 溝通協調和指導服務管理作用,實現了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投入資金2.2億(yi) 元,配套建設扶貧綜合樓、沿街商鋪、產(chan) 業(ye) 就業(ye) 園、生態農(nong) 業(ye) 示範園等產(chan) 業(ye) 項目4個(ge) ,實現康樂(le) 新居搬遷人口受益全覆蓋。同時,通過開發保安員、停車場收費員、酒店餐飲服務員、物業(ye) 保潔員等崗位,實現康樂(le) 新居搬遷群眾(zhong) 穩定就業(ye) 726人。
科學規劃布局
合理配套產(chan) 業(ye) 項目
阿裏地區緊緊依托城鎮、產(chan) 業(ye) 園區、旅遊服務區等具有較強就業(ye) 吸納能力區域,在科學布局安置點30個(ge) (集中安置點26個(ge) 、分散安置點4個(ge) )的基礎上,根據自治區統一安排,改則、措勤2縣20戶87人跨市地易地扶貧搬遷至拉薩當雄縣羊八井鎮;分兩(liang) 期建設噶爾縣康樂(le) 新居跨縣搬遷安置點,搬遷人口2952人,占全地區易地扶貧搬遷總人數的37.9%。
來自措勤縣的次仁在搬入康樂(le) 新居後,不僅(jin) 解決(jue) 了住房問題,他還通過政府的統一培訓獲得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一個(ge) 月有將近3000元的收入。不僅(jin) 如此,他的妻子也在康樂(le) 新居合作社裏工作,夫妻倆(lia) 一年下來有4萬(wan) 多元的收入,這讓次仁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以前在牧區,我們(men) 隻能靠著不多的牲畜勉強維持溫飽,一年到頭,收入不到2萬(wan) 元。現在,我們(men) 不僅(jin) 住上了新房子,也有了穩定的工作。我要努力工作,在保障自己生活的同時,幫助他人,回報黨(dang) 和政府對我們(men) 的關(guan) 愛。”次仁說。
在抓好搬遷住房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搬遷戶後續發展問題,堅持以產(chan) 業(ye) 發展和穩定就業(ye) 為(wei) 導向,緊緊依托遷入地農(nong) 業(ye) 園區、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積極通過種植養(yang) 殖、培訓就業(ye) 、勞務輸出、發展第三產(chan) 業(ye) 等多種渠道,拓寬搬遷群眾(zhong) 增收路子。尤其把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搬遷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30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配套產(chan) 業(ye) 項目41個(ge) ,總投資7.92億(yi) 元,計劃帶動搬遷群眾(zhong) 4794人。目前,41個(ge) 配套產(chan) 業(ye) 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完工31個(ge) ,為(wei) 保障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提供了有力產(chan) 業(ye) 支撐。累計培訓搬遷群眾(zhong) 441人,實現轉移就業(ye) 359人。
強化管理服務
確保長期穩定脫貧
阿裏地區把工作重心從(cong) 工程項目建設、組織搬遷入住轉移到後續扶持和社會(hui) 管理服務上來,不斷完善管理機構、服務體(ti) 係、幫聯機製,建立健全安置點黨(dang) 組織,進一步發揮政府引導幫扶作用,激發搬遷群眾(zhong) 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動力。
噶爾縣康樂(le) 新居安置點、革吉縣福康小區安置點、改則縣圓夢新居安置點、措勤縣紮日南木錯安置點均成立了居委會(hui) ,並統籌部署產(chan) 業(ye) 發展和技能培訓、就業(ye) 安置等工作,切實解決(jue) 好搬遷群眾(zhong) 就學、就醫等現實利益問題,切實解決(jue) 好搬遷群眾(zhong) 的生活保障和後續發展問題。
同時,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十項提升工程”,累計新建道路98.2公裏、安全飲水管網40公裏、輸電線路46公裏、村(居)組織活動場所5個(ge) 、衛生室2個(ge) 、幼兒(er) 園1所、路燈1002盞、廁所28個(ge) ,完成硬化1.43萬(wan) 平方米,綠化16.2萬(wan) 平方米、植樹2.2萬(wan) 株,供暖8.6萬(wan) 平方米,搬遷群眾(zhong) 生活條件得到了大幅改善。
目前,阿裏地區各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完善,管理民主,穩定增收,搬遷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開啟了美好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阿裏地區以“四大舉措”——全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2019年,西藏阿裏地區緊扣教育脫貧“四大舉措”,凝心聚力,精準施策,著力推動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提質增效,夯實全地區整體脫貧摘帽基礎。 [詳細] -
脫貧路上實現自我價值
寒冬裏,一抹溫暖和煦的陽光照進了斯郎次仁的電焊加工店裏,讓他在工作之餘感受著大自然的饋贈。 [詳細] -
西藏那曲市班戈縣探索脫貧攻堅新途徑
西藏那曲市班戈縣作為西藏自治區級農村改革試驗區,近年來,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破瓶頸,提出了一係列解決貧困群眾產業發展中資金短缺問題的新思路、新理念。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