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青海農民變身養雞專家:致富不忘鄉親

發布時間:2020-03-12 13: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從(cong) 2014年起,我們(men) 免費給縣裏的農(nong) 民發放雞苗、雞飼料還有雞籠,總共帶動了2800多戶農(nong) 民脫貧致富。”青海省西寧市大通錄明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理事長袁錄明說。

  出生於(yu) 1968年的袁錄明是家中的老大,還有1個(ge) 妹妹和3個(ge) 弟弟,“小時候常年充饑的食物隻有土豆和青稞等雜糧,雖然餓不了肚子,也隻能剛吃飽飯。”

  為(wei) 了減輕家中的負擔,袁錄明1983年初中畢業(ye) 後開始務農(nong) 。“種莊稼是有季節性的,第二年農(nong) 閑時我便去西寧打工,最開始一天賺兩(liang) 塊錢。我幹過泥瓦工、鋼筋工,還擔任過車間主任、生產(chan) 科長、小包工頭。後來企業(ye) 破產(chan) 倒閉,我又開始販賣蔬菜瓜果。”

  2009年初,袁錄明萌發了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念頭。瞄準青海市場上雞蛋短缺、供不應求的商機,他聯合村民籌資了500萬(wan) 元組建了大通錄明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發展禽蛋生產(chan) ,“剛開始養(yang) 殖了兩(liang) 萬(wan) 隻雞,3個(ge) 月後第一批雞蛋上市,淨賺18萬(wan) 元。為(wei) 了盡快掌握科學養(yang) 雞知識,我攻讀了畜牧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係統掌握了育雛、品種選擇、飼料配備、疫病防治、經營管理等知識。”

  就這樣,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運作機製,實行“統一品種、統一生產(chan) 、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與(yu) 分配、統一培訓和技術服務”,帶動了周邊農(nong) 戶發展蛋雞養(yang) 殖和產(chan) 品銷售,提升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社員的養(yang) 殖技能和經濟收入。

  今年64歲的殷光忠是大通縣長寧鎮殷家村人,妻子患病、兒(er) 子殘疾,被識別為(wei) 貧困戶,“合作社成立當年我就來了,每天給雞喂食、清理糞便、撿拾雞蛋,最近調整了工作崗位,我成為(wei) 了門衛。這些年我一個(ge) 人每年能賺近3萬(wan) 元,再加上政府的幫扶,一家人的生活不是難題,前年我家還新蓋了二層小樓。”

  如今,合作社已建成標準化雞舍6棟6000平方米,蛋雞飼養(yang) 規模擴大到10萬(wan) 隻,銷售收入從(cong) 200多萬(wan) 元增加到3800萬(wan) 元,合作社吸納當地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56人。

  為(wei) 了讓扶貧工作更精準,袁錄明深入貧困戶家中送雞苗、送雞籠、送飼料、送技術,多年來向5個(ge) 鄉(xiang) 鎮、28個(ge) 貧困村的860戶貧困戶免費發放雞苗10萬(wan) 隻,飼料1.34萬(wan) 公斤。同時與(yu) 他們(men) 簽訂技術指導和產(chan) 品回收合同,據統計,戶均養(yang) 雞收入達到1.26萬(wan) 元。

  2018年元月,袁錄明投資2360萬(wan) 元成立青海禾田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有機化肥生產(chan) 加工。作為(wei) 扶貧車間的化肥廠,優(you) 先安排當地貧困戶就業(ye) ,村民的人均月工資3500元錢。同時,化肥廠還與(yu) 長寧鎮韓家山、田家村、殷家村、新寨村和西村達成入股分紅協議,這5個(ge) 村的貧困戶平均每年分得紅利4萬(wan) 元,並為(wei) 全縣364戶貧困戶每年免費發放有機肥100公斤。

  村民郭廣安市肥廠的一名裝卸工,獨自養(yang) 活著殘疾的哥哥,“家裏麵隻有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人,哥哥無法勞動,我做裝卸工按件記工錢,每個(ge) 月平均工資4000元。”

  “當年返鄉(xiang) 發現不少鄉(xiang) 親(qin) 的生活依舊貧困後,我就立誌要用自己的力量帶動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脫貧致富,現在看著村民們(men) 的生活越過越好,我打心底裏高興(xing) 。”袁錄明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