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搬遷鋪就“幸福路” 勤勞催開“幸福花”

楊璐 拉姆次仁 蘭煉平 發布時間:2020-03-23 11:00:00來源: 拉薩日報

  地廣人稀、貧瘠高寒,這樣的一方水土已然不能養(yang) 活一方人,而易地扶貧搬遷便成了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彩渠塘村是西藏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最年輕的村,屬於(yu) 羊八井精準扶貧風濕患者集中搬遷安置點項目。近年來,在黨(dang) 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搬遷群眾(zhong) 逐步實現了“安居樂(le) 業(ye) 夢”。

  藍天白雲(yun) 、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戶戶嶄新的白色小樓,這裏就是彩渠塘村,自2017年7月起,來自那曲、阿裏、昌都三市地的易地扶貧搬遷戶150戶625人陸續入住。此前,該村是集“高、病、窮”為(wei) 一體(ti) 的貧困村,群眾(zhong) 觀念較為(wei) 落後,受教育程度低,市場意識淡薄。德吉白珍擔任該村黨(dang) 總支第一書(shu) 記以來,以“健康扶貧”為(wei) 重點,在各級黨(dang) 委政府和相關(guan) 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及時掛牌成立了“高海拔風濕病康複研究基地”,加大對風濕病患者的治療力度。防疫期間,為(wei) 保障群眾(zhong) 健康,德吉白珍會(hui) 帶著醫務人員不定期到搬遷群眾(zhong) 家中巡診。

  74歲的洛鬆群措原是昌都市八宿縣人,由於(yu) 當地氣候和水源等因素影響,患有嚴(yan) 重的大骨節病和風濕病,雙手和腿部完全變形,基本喪(sang) 失了行動能力,也沒有什麽(me) 收入來源。自從(cong) 和妹妹、女兒(er) 搬遷到彩渠塘村後,洛鬆群措身體(ti) 好了很多。此外,經過縣裏組織的服務行業(ye) 培訓,如今她女兒(er) 也在市裏找到了合適的工作。

  彩渠塘村搬遷群眾(zhong) 洛鬆群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不像以前了,給我們(men) 分了這麽(me) 好的房子,我現在關(guan) 節也好多了,身體(ti) 沒有了其它疾病,我覺得很幸福。”

  離開搬遷群眾(zhong) 家中,德吉白珍馬不停蹄地來到了“彩渠塘村養(yang) 殖基地”,查看基地繁育的綿羊生長情況。2018年,德吉白珍以搬遷群眾(zhong) 就近發展為(wei) 依托,實施了綿羊短期育肥項目,逐步引導全村群眾(zhong) 轉變思想、勤勞致富。該項目包含16棟羊圈以及綜合樓、青儲(chu) 窖、幹草棚等附屬設施,購買(mai) 綿羊2250隻,截至目前出欄1600餘(yu) 隻,收入120餘(yu) 萬(wan) 元,不僅(jin) 吸納了9名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去年年底,還為(wei) 群眾(zhong) 戶均分紅3700元,為(wei) 搬遷群眾(zhong) 致富增收提供了保障。

  “以前住的地方海拔高,離縣城比較遠,來到彩渠塘村後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我會(hui) 通過自己的雙手,過上小康生活,現在的生活很幸福,也希望會(hui) 越來越好。”彩渠塘村搬遷群眾(zhong) 加央土登如是說。

  在彩渠塘村,德吉白珍和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you) 勢,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了保安、服務員、廚師等140個(ge) 就業(ye) 崗位,其中,在藍天溫泉就業(ye) 30人。同時,教育引導群眾(zhong) 勞動致富,目前,搬遷群眾(zhong) 自主創業(ye) 15家商店、6家茶館、4家台球室等。

  德吉白珍說:“我們(men) 繼續要做好、做大、做實現有的產(chan) 業(ye) 項目,在加大群眾(zhong) 技能培訓的同時,也要提升他們(men) 的就業(ye) 率,讓群眾(zhong) 真正做到增收致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