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拉薩市當雄縣打造有“身份證”的犛牛肉品牌:生態得保護 群眾能致富

拉巴桑姆 發布時間:2020-03-23 10:29: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當雄縣深入推進農(nong) 牧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以發展犛牛產(chan) 業(ye) 為(wei) 基礎,以家庭牧場為(wei) 運作平台,以有“身份證”的犛牛肉為(wei) 品牌的產(chan) 業(ye) 鏈為(wei) 依托,積極探索高效養(yang) 殖育肥技術,實現了草場生態持續好轉、群眾(zhong) 持續增收致富。今年,當雄縣犛牛育肥工作正穩步推進。

  據了解,當雄淨土牧場於(yu) 2018年4月正式運行。該牧場位於(yu) 龍仁鄉(xiang) 郭慶村,占地近30畝(mu) ,分4個(ge) 牛舍,一期項目總養(yang) 殖規模為(wei) 400頭。2019年年初,當雄縣再次投入200餘(yu) 萬(wan) 元資金,修建了占地416平方米的集裝化智能牧草生產(chan) 廠房,牧草周產(chan) 量能夠達到8至10噸,有效解決(jue) 了全縣牧草資源短缺的現狀。同時,當雄縣還積極培育新型農(nong) 牧民,吸納當雄籍大學生和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

  今年50歲的明瓊,之前是郭慶村的貧困戶,家中隻有他和兒(er) 子兩(liang) 個(ge) 人,僅(jin) 靠打零工維持生活,每月收入微薄。在牧場當上了犛牛育肥飼養(yang) 員後,明瓊每月基本工資加上犛牛育肥獎金有近6000元收入,牧場還免費提供住宿。如今,明瓊一家摘掉了貧困戶帽子。明瓊告訴記者:“以前沒有什麽(me) 技能,工作也不好找,家裏沒有好的收入來源,來到這裏我學會(hui) 了飼養(yang) 技術,現在工作很穩定,離家也近,特別感謝黨(dang) 和政府。”

  目前,該牧場按照個(ge) 體(ti) 、聯戶、國營三種方式,實施犛牛入股(買(mai) 斷)、草場流轉、牧民入園的養(yang) 殖模式,公司將牧戶牲畜以活體(ti) 稱重的方式進行入股,按照自願原則,整個(ge) 郭慶村牧戶,將實際載畜量的牲畜全部入股,公司以入股資金總額的12%為(wei) 標準,向牧戶分紅。截至目前,已入股牲畜有1755頭,對於(yu) 超出載畜量的牲畜,當雄淨土牧場有限公司將一次性買(mai) 斷,目前已收購2578頭。2019年,該牧場出欄1010頭犛牛,為(wei) 員工發放工資104萬(wan) 元。

  據悉,當雄淨土有身份證的犛牛肉通過“雲(yun) 集”等電商平台銷售,今年2月與(yu) 去年同期相比銷量增加了20%。“去年犛牛育肥出欄1010頭,今年準備出欄1500頭至2000頭犛牛。隨著牧場的發展,希望能夠帶動更多的當地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公司負責人阿旺多布傑告訴記者。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依靠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近年來,西藏在“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扶貧先扶誌、治窮先治愚,深入開展形勢政策、主體意識、勞動意識、正反典型和勵誌教育。[詳細]
  • 鄉村振興促發展 產業幫扶助增收

    近年來,為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步伐,促使產業不斷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西藏拉薩市林周縣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致富路,優秀產業項目在各鄉(鎮)遍地開花。[詳細]
  • 找準“病灶” 開對 “良方”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但是,發展什麽樣的產業,怎樣發展產業,如何通過產業持續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等一係列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