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產業扶貧為西藏脫貧事業畫上濃重一筆

趙耀 發布時間:2020-03-24 08:34: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2019年底,西藏自治區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西藏各地市產(chan) 業(ye) 扶貧為(wei) 帶動農(nong) 牧民脫貧致富做出了巨大貢獻。一大批與(yu) 農(nong) 牧區實際情況相配套,與(yu) 農(nong) 牧民生活習(xi) 慣、生產(chan) 能力、生存技能相適應,就近就地解決(jue) 就業(ye) 的產(chan) 業(ye) 遍地開花。

  2020年3月,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德慶鎮生態農(nong) 業(ye) 園內(nei) ,員工格桑卓瑪正在認真學習(xi) 蔬菜種植技術。今年年初進入園區工作的她是個(ge) 實實在在的新人,以前到處打零工的她多年來也沒有學得一技之長。來到園區之後,誌向遠大的她除了做好每天的日常工作之外,還在積極地學習(xi) 種植管理技術。對於(yu) 格桑卓瑪來說,在溫室大棚務工不僅(jin) 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還有免費學習(xi) 技術的機會(hui) 。想著將來能夠靠著這項技能,承包大棚,自己幹。

  據介紹,德慶鎮生態農(nong) 業(ye) 園和馬鎮生態農(nong) 業(ye) 園目前共有175棟溫室大棚,為(wei) 40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提供長期就業(ye) 機會(hui) ;種植季時每天還有50多個(ge) 臨(lin) 時崗位,成為(wei) 周邊群眾(zhong) 打工、就業(ye) 的基地。古榮生態農(nong) 業(ye) 園建設項目於(yu) 2016年啟動實施。截至目前,300多棟溫室大棚已全部建設完畢,除了解決(jue) 農(nong) 牧民就業(ye) 問題,還將優(you) 先承包給有意願的群眾(zhong) 。

  在藏北草原上,那曲市聶榮縣色慶鄉(xiang) 雜瑪多種經營合作社也在為(wei) 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做著努力。合作社成立初期,大力構建“一鄉(xiang) 一社+片區合作社+一村一合+牧場”發展模式。因地製宜、自力更生,籌集犛牛167頭、羊117隻、現金11萬(wan) 餘(yu) 元;購買(mai) 166頭母牛寄養(yang) 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帶動群眾(zhong) 增收;成立色確、其那、崩傑等5個(ge) 片區聯村合作社,購置545頭待產(chan) 母牛作為(wei) 片區聯村合作社的牲畜來源。

  同時,合作社著力打造原生態牧場,從(cong) 源頭保障產(chan) 品質量,提升畜產(chan) 品標準化、規模化,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完善利益鏈,推動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合作社逐步走上了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集約化的發展之路。

  合作社還購置了冷藏運輸車、巴氏消毒器、酸奶發酵機、冰箱、展櫃、包裝機等機械化設備,對加工生產(chan) 流程及銷售進行嚴(yan) 格管控,保證產(chan) 品質量達標;打造海拔4500米以上的純天然犛牛鮮奶、酸奶、酥油、拉拉等民族特色品牌;在拉薩市設立了畜產(chan) 品銷售店,拓寬產(chan) 品銷路同時,不斷健全分配製度,簽訂入股、就業(ye) 、產(chan) 品收購等協議,讓貧困群眾(zhong) 獲得生產(chan) 經營、薪金、分紅等收益。

  如今涉及西藏七個(ge) 地市、上千鄉(xiang) 鎮的產(chan) 業(ye) 按照“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遊則遊”的原則落地生根,入鄉(xiang) 進村。無論是在高山峽穀,還是在羌塘腹地,在城市中心還是在雪域邊陲,扶貧產(chan) 業(ye) 正如雨後春筍、蓬勃興(xing) 起,助力西藏人民脫貧奔小康。(新利平台 綜合/趙耀)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