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拉薩市尼木縣特色產業促民增收 鄉村奏響群眾致富新樂章

楊璐 發布時間:2020-04-07 10:21:00來源: 拉薩晚報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尼木縣針對自然條件差、地理位置偏遠、資源稟賦不足的實際,在產(chan) 業(ye) 扶貧上靶向施策,大力發展藏香製作和民族服飾縫紉等,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搭建了交流、學習(xi) 、合作的平台,讓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大拳頭”變得強勁有力,為(wei) 做優(you) 特色產(chan) 業(ye) 、延伸產(chan) 業(ye) 發展鏈條、促進農(nong) 牧民脫貧致富闖出一條新路子。

  清晨的尼木,有著獨有的安靜、祥和。在該縣吞巴鎮吞普村村委會(hui) ,寬敞明亮的縫紉車間裏,十幾台白色縫紉機已開始轉動,伴隨著噠噠噠的聲音,該村致富帶頭人央啦正帶領著婦女在機器前飛針走線,忙著製作民間藝術團的演出服裝。另一邊,兩(liang) 名婦女正手拿五彩絲(si) 線和布料手工縫製香包,大家熱情的工作勁頭,構成了一幅“不等不靠”“勤勞致富”的美麗(li) 畫卷。“以前我在家照顧小孩,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來源,到這個(ge) 合作社以後,一方麵可以學技術,另一方麵可以掙工資,生活也變好了。”尼木縣吞普村村民鐵吉說。

  2019年年初,吞普村投資52萬(wan) 元成立了吞普村農(nong) 民婦女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和吞普村便民超市。得知這一消息後,原本在拉薩經營服裝生意的吞普村村民央啦帶著設備和手藝返鄉(xiang) ,受村“兩(liang) 委”邀請,承擔起了合作社和超市的運營工作。在超市裏,正在選購生活物品的尼木縣吞普村村民米瑪說:“以前我們(men) 村裏買(mai) 東(dong) 西不是很方便,現在我們(men) 這裏開了便民超市,買(mai) 什麽(me) 東(dong) 西都很方便,物品也很豐(feng) 富。”

  如今,在央啦的帶動下,當地婦女積極轉變觀念,學知識,學技術,掌握技能,不斷充實、提高和完善自己。去年,該縫紉合作社共帶動13名當地婦女就業(ye) 增收,合作社總收入達25萬(wan) 元,兌(dui) 現員工工資13萬(wan) 元,便民超市營業(ye) 額3萬(wan) 餘(yu) 元。“以前在拉薩做縫紉,後來跟村委會(hui) 商量後共同在吞普村經營合作社,吸納村裏的無業(ye) 人員就業(ye) ,讓他們(men) 在這裏學習(xi) 縫紉技術。”對於(yu) 今後的計劃,央啦說,“我希望將來能擴大合作社規模,吸納更多的當地婦女,讓人人都能就業(ye) 增收。”

  尼木縣吞巴鎮是水磨藏香之源,其中,吞普村製作藏香戶118餘(yu) 戶,有傳(chuan) 統藏香手工藝專(zhuan) 業(ye) 製作人285名。為(wei)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與(yu) 傳(chuan) 承,發展集體(ti) 經濟、形成產(chan) 業(ye) 合力,2017年,以有意願的貧困戶出資入股、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帶動發展的形式,尼木縣吞巴鎮吞普村藏香公司正式運營,2017年至2019年3年間帶動了該村14戶貧困戶脫貧增收。在藏香公司,村民洛追一邊製作藏香一邊告訴記者:“以前我做藏香都在家裏,那個(ge) 時候原料少,沒什麽(me) 銷售渠道,自從(cong) 加入公司後,工作量大了工資也高了,一個(ge) 月有4000多元工資,我們(men) 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

  去年,吞普村藏香公司轉變模式,由當地致富帶頭人米瑪洛追負責公司運營。米瑪洛追是村裏遠近聞名的手工藏香製作藝人,

  也在經營藏香廠,他利用自己的銷售資源,積極推廣該村“宇拓藏香”擴大銷量。去年,該公司為(wei) 村裏相對貧困的9戶村民分紅36000元。 “以前,藏香公司收入一年隻有4萬(wan) 多,現在通過我自己帶頭,將一年的收入提高到20萬(wan) 元。”尼木縣吞普村致富帶頭人米瑪洛追自信的說,“下一步,我要繼續擴大藏香公司的規模,我有信心幫村裏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繼續帶動更多的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目前,尼木縣吞巴鎮吞普村通過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ye) 增收,也激勵了存在“等、靠、要”思想的群眾(zhong) 靠一技之長和勤勞的雙手過上幸福生活。尼木縣吞普村黨(dang) 總支第一書(shu) 記格來介紹,去年該村通過藏香公司和婦女縫紉合作社,實現就業(ye) 人數21人,帶動增收15萬(wan) 餘(yu) 元,下一步,吞普村將繼續做大做強本地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計劃增收20餘(yu) 萬(wan) 元,讓群眾(zhong) 通過本地的特色產(chan) 業(ye) ,增收致富。

  據悉,“十三五”初,尼木縣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259戶5018人,貧困發生率16.23%;近年來,該縣落實好“六個(ge) 精準”、“五個(ge) 一批”要求,著力轉化資源優(you) 勢為(wei) 優(you) 勢資源,發展藏香文化產(chan) 業(ye) 、藏雞產(chan) 業(ye) 等,2018年9月28日全縣實現整體(ti) 脫貧摘帽。去年,尼木縣實現藏香產(chan) 值4100萬(wan) 餘(yu) 元;大力實施“五年十萬(wan) 蛋雞工程”,投入使用規模化養(yang) 殖點4個(ge) ,半舍飼集中養(yang) 殖藏雞54500餘(yu) 羽。藏雞原種保護育種基地原種藏雞存欄15000餘(yu) 羽。尼木縣扶貧辦主任尹小芬介紹,尼木縣將按照現代尼木三步走以及四產(chan) 業(ye) 三園區的發展布局,大力實施產(chan) 業(ye) 促增收行動,多措並舉(ju) 鞏固脫貧成效,堅決(jue) 確保高質量的完成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和全國一道奔小康。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