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華電金上蘇窪龍分公司出資500萬元幫助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索多西鄉村民發展養殖產業

楊秉卓 吳雛音 發布時間:2020-04-23 09:37:00來源: 西藏日報

  “老百姓對這些大白花奶牛比對自己的孩子都好!”在對扶貧項目進行過程跟蹤時,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索多西鄉(xiang) 副鄉(xiang) 長王超告訴記者。

  “以前牛奶和酥油總是不夠吃,經常要花錢去市場買(mai) 。自從(cong) 養(yang) 了奶牛,家裏再也不用花錢買(mai) 牛奶了,每年可以省不少錢呢,吃不完的牛奶和酥油還可以拿去賣。”索多西鄉(xiang) 角比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落鬆紮西說。“你看,這是我家的新房,是不是很漂亮!”他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

  42歲的落鬆紮西是參與(yu) 奶牛養(yang) 殖項目的村民之一,他通過參與(yu) 華電金上蘇窪龍電站工程建設,再加上搞奶牛養(yang) 殖,每年能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現在,他的新房剛完成裝修,分到的奶牛馬上要產(chan) 小牛了,周邊很多村民也修起了新房,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8年,華電金上蘇窪龍分公司出資500萬(wan) 元定點幫扶芒康縣索多西鄉(xiang) 安麥西村和角比西村。為(wei) 把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該公司與(yu) 索多西鄉(xiang) 政府一道開展村情調研,挨家挨戶了解村民生活情況、主要收入來源,聽取村民意見。

  產(chan) 業(ye) 扶貧最終是“貧困群眾(zhong) 說了算”。在外界看來,索多西鄉(xiang) 種辣椒、種葡萄、養(yang) 藏雞收益高、見效快,應該大力發展,但是當地百姓卻認為(wei) 種植和養(yang) 殖看護管理複雜,不願意接受。隻要老百姓不接受,再好的項目也是白搭。為(wei) 了讓扶貧項目真正發揮成效,必須選擇在當地既有前景、老百姓又樂(le) 於(yu) 接受的產(chan) 業(ye) 。

  西藏有著悠久的養(yang) 牛傳(chuan) 統,牛性情溫和,耐力和環境適應能力強,經濟價(jia) 值較高,牛奶加工的酥油是藏族群眾(zhong) 主要食用油脂。該公司與(yu) 鄉(xiang) 政府商議後,提出幫扶當地發展奶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的想法,很快受到貧困群眾(zhong) 的歡迎。

  2019年10月,第一批69頭奶牛發放到角比西村貢紮西組村民手中;2020年3月,第二批142頭奶牛又發放到安麥西村安麥西組和薩日西組村民手中。據悉,第三批160頭奶牛將在2020年下半年發放,屆時371戶村民都將養(yang) 上優(you) 質奶牛。

  過去,一些村民自己養(yang) 的奶牛品種不好,產(chan) 奶量低,牛奶質量不高。華電發放的大白花奶牛,牛奶產(chan) 量大幅提升,保守估計每頭牛每年可產(chan) 奶1800千克,村民再也不用為(wei) 牛奶不夠喝發愁了。

  在蘇窪龍電站實施生產(chan) 安置時,67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斯朗吉村選擇了按照當地耕地畝(mu) 產(chan) 值逐年進行貨幣補償(chang) ,現在又在華電金上蘇窪龍分公司的幫扶下,養(yang) 上了優(you) 質奶牛。他說:“我現在每年拿點補償(chang) ,再賣點牛奶和酥油,收入高了不少,以後的日子更好過了”。

  據悉,通過發展奶牛養(yang) 殖業(ye) ,索多西鄉(xiang) 371戶群眾(zhong) 每年可增加收入92萬(wan) 元。一頭頭“大白花的奶牛”正在變成幫助當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