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拉薩德吉村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裴聰 發布時間:2020-05-07 09:57:00來源: 西藏日報

  走進西藏拉薩德吉村,隻見村道規劃有序、藏式小樓錯落有致。村級幼兒(er) 園、活動場所、農(nong) 家書(shu) 屋、村級文化活動室等散落其間……

  曲水縣聶當鄉(xiang) 德吉村位於(yu) 拉薩河下遊河穀地帶,離拉薩市大約25公裏,離曲水縣城50公裏。近年來,德吉村聚焦短板弱項,堅持將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與(yu) 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全麵提高村莊顏值,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生活水平。

  在德吉村,有一支遠近聞名的巾幗文明服務隊。不論風吹日曬、天寒地凍,堅持將白色垃圾一次一次地清理幹淨。她們(men) 定期將所有垃圾清運到指定地點,每次約運送100斤的白色垃圾。

  “黨(dang) 和國家給了我們(men) 這麽(me) 好的生活,我們(men) 應該做出回報,廢棄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塑料袋難降解,對環境的危害極大,我們(men) 希望能竭盡自己的所能,為(wei) 保護家園出一份力。”巾幗文明服務隊隊員巴桑自豪地說。在巾幗誌願隊的帶動下,德吉村越來越多的人參與(yu) 到鄉(xiang) 村環境集中整治中。

  放眼望去,整個(ge) 村莊四周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幹淨的鄉(xiang) 村道路、有序的藏式民居、整齊的太陽能路燈、品種齊全的商鋪……一幅生態與(yu) 人文相結合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自從(cong) 德吉村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wei) 新農(nong) 村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後,村裏掀起了一場人居環境整治的新高潮。

  加快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基本解決(jue) 村內(nei) 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因地製宜選擇水泥硬化道路。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消除私搭亂(luan) 建、亂(luan) 堆亂(luan) 放。大力提升農(nong) 村建築風貌,突出鄉(xiang) 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點。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組織開展植樹造林,建設綠色生態村莊。

  人居環境的提升和住房條件的改善,大大增強了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近年來,在土地流轉等有利政策下,德吉村不斷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引導村民產(chan) 權有序流轉交易,鼓勵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主體(ti) 盤活農(nong) 村閑置宅基地和農(nong) 房資源。其中,不少村民將自家閑置土地租給外地菜農(nong) ,光大棚就達到3000多個(ge) ,平均每畝(mu) 地年租金達到3200元左右。此外,聶當鄉(xiang) 工業(ye) 園區裏還吸納了德吉村200多名村民就業(ye) ,平均每人每天能拿到120元,不僅(jin) 讓村民增加了收入,村集體(ti) 經濟也壯大了。

  與(yu) 此同時,德吉村不斷推動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chan) 要素融合,鼓勵一批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和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帶頭人帶領村民走上共同致富路。格桑次仁夫婦就是帶頭致富典型和種植能手。

  “我們(men) 共種植了4個(ge) 蔬菜大棚,其中3個(ge) 大棚種的是蓮花白,另外一個(ge) 棚種的是大白菜,最近正是蓮花白上市的季節。” 格桑次仁一邊收割蓮花白,一邊告訴記者,“去年我種蔬菜純收入超過8萬(wan) 元,早就過上了小康生活。接下來就想著把菜種好,讓大家吃得放心。”除了種植蔬菜,格桑次仁夫婦近年來還開始嚐試種植苗圃,希望自己的腰包再鼓一點,能帶動就業(ye) 的人多一點。

  “近年來,德吉村入住企業(ye) 達53家,除了傳(chuan) 統的手工編製產(chan) 業(ye) ,村裏近幾年興(xing) 辦起了22個(ge) 合作社。流動人口多的時候最多可到13000人。” 德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主任洛桑平措介紹說,“這些企業(ye) 和合作社極大地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隨著德吉村的發展讓本地村民巴桑看到了創業(ye) 的希望。2016年初他毅然決(jue) 然地放棄了在拉薩的生意,帶著這些年在外學到的手藝及成熟的企業(ye) 管理經驗回到自己的家鄉(xiang) 與(yu) 同村的幾位朋友創辦了曲水縣聶當諾旺達藏式家具製作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22名員工,如今已解決(jue) 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就業(ye) 問題並長期對村裏的貧困戶進行幫扶。合作社成立以來,巴桑多次被縣、鄉(xiang) 評為(wei) “先進工作者”“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工作帶頭人”等,成為(wei) 德吉村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領路人。

  “現如今,德吉村幾乎家家建有樓房,很多人家還有小汽車,腰包鼓了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日子過得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洛桑平措樂(le) 嗬嗬地告訴記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