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拉薩林周縣“三岩”片區易地搬遷:讓搬遷群眾安穩紮根“第二故鄉”

劉夢婕 發布時間:2020-06-09 13:50:00來源: 拉薩晚報

  六月的西藏拉薩林周縣,天氣仍有些冷。記者來到卡孜鄉(xiang) 鄉(xiang) 政府時,會(hui) 議室內(nei) 傳(chuan) 來一陣鏗鏘有力的宣講聲。

  “黨(dang) 和政府花在我們(men) 身上這麽(me) 多錢,這是天大的恩情,我們(men) 必須銘記在心。”正在進行“四講四愛”宣講的,是來自卡孜鄉(xiang) “三岩”片區易地搬遷點的搬遷群眾(zhong) 旺傑。

  沒有筆記本,沒有宣講稿,想要宣講的內(nei) 容早已了然於(yu) 胸。他結合自身經曆,將自己搬遷前後的生活經曆娓娓道來,用一個(ge) 個(ge) 鮮活的事例,將“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精神灌輸到每一個(ge) 人心中。

  旺傑原是昌都市芒康縣戈波鄉(xiang) 戈布村村委會(hui) 主任,搬遷到林周縣卡孜鄉(xiang) “三岩”片區易地搬遷點後,他便擔任了搬遷點臨(lin) 時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職務。為(wei) 了讓“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精神深入人心,他義(yi) 務當起了宣講員,現身說法,真情講述,讓搬遷群眾(zhong) 知道“惠在何處、惠從(cong) 何來”。

  旺傑所在的搬遷點有63戶511名群眾(zhong) ,剛搬過來的時候,大家有些不太適應,生活習(xi) 慣差異再加上遠離故土,經常有群眾(zhong) 找旺傑傾(qing) 訴思鄉(xiang) 之苦。

  旺傑常勸導群眾(zhong) 說:“有時候找親(qin) 戚朋友借100元錢都很困難,但我們(men) 現在的吃穿住行都是黨(dang) 和政府給的,我們(men) 還有什麽(me) 不滿足呢?”

  “是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改變了我們(men) 的生活。現在交通方便了,就醫有保障,小孩上學還不用掏錢,換作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作為(wei) 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自然希望村民能生活得越來越好。”旺傑說。

  因為(wei) 搬遷群眾(zhong) 文化水平較低,旺傑時常思考如何宣講才能讓群眾(zhong) 更容易接受。因此,他積極參加市級和縣級的“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員培訓,出鄉(xiang) 、出縣,多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再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講給搬遷群眾(zhong) 聽,通過舉(ju) 例子、作對比、談變化的方式,讓搬遷群眾(zhong) 在林周縣這個(ge) “第二故鄉(xiang) ”安穩地紮下根來。

  搬遷前,因地處偏遠、經濟條件落後,旺傑一家及其他搬遷群眾(zhong) 隻能依靠每年挖蟲草、采鬆茸和放牧生活,大家也不知道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自家收入。搬遷後,大家漸漸轉變了思想,主動融入到當地百姓的生活中,積極務工賺錢,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現在我們(men) 的搬遷群眾(zhong) 可以去拉薩、去林周縣自己打工掙錢,每天可以掙到100至200元的工錢,在老家是沒有這種條件的。”旺傑笑著說。

  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改變了搬遷群眾(zhong) 的生活條件,而旺傑努力認真的宣講則改變了搬遷群眾(zhong) 的思想。旺傑說,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福,他們(men) 擺脫了以前的苦日子。但不能總是依靠黨(dang) 和政府的扶持,要更加勤勞努力改變生活,才是對黨(dang) 最好的報答。

  “現在黨(dang) 和政府的政策這麽(me) 好,讓我們(men) 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作為(wei) 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將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宣傳(chuan) 給村民,是我的責任。”旺傑說,“我在做好宣講的同時,也會(hui) 盡心尋找一些致富渠道,帶著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看著搬遷群眾(zhong) 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旺傑心裏很是高興(xing) 。閑來無事的時候,他就去村裏走一走轉一轉,動員村民多學習(xi) 就業(ye) 技能,多去外麵看一看,開闊視野。安穩的生活就在眼前,而未來,也更加美好可期。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