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拉薩市易地扶貧搬遷成效喜人:以遷脫貧 安居興業

王超 範江英 發布時間:2020-06-08 13:35:00來源: 拉薩晚報

  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jue) “一方水土養(yang) 不起一方人”難題、實現貧困群眾(zhong) 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近年來,拉薩市將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wei) 全市全麵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集結號”,打造了一批易地扶貧搬遷樣板工程,並通過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就業(ye) 培訓、產(chan) 業(ye) 發展等措施,既讓貧困群眾(zhong) 以遷脫貧,又讓脫貧成果得以持續。全市易地扶貧搬遷成效喜人。

  從(cong) “心”融入新環境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因地製宜、因人而異的。作為(wei) 拉薩市跨縣(區)易地扶貧搬遷點,文創園同心苑社區由墨竹工卡縣八個(ge) 鄉(xiang) (鎮)的224戶903名群眾(zhong) 組成。從(cong) 墨竹工卡縣到拉薩市區、從(cong) 偏遠牧區到現代城市,搬遷群眾(zhong) 如何融入拉薩本地生活成為(wei) “穩得住、能致富”的前提要素。

  “我們(men) 一家是從(cong) 門巴鄉(xiang) 仁多崗村搬遷過來的。搬遷以前,我們(men) 用的燃料都是牛糞,沒用過煤氣。搬到城裏來後,看什麽(me) 都是新鮮的。”文創園同心苑社區搬遷群眾(zhong) 貢覺白姆告訴記者,自搬遷以來,同心苑社區黨(dang) 員幹部像自己的家人一樣隨叫隨到,幫助解決(jue) 生活上的困難,小到換煤氣,大到解決(jue) 就業(ye) 、就學問題。

  “為(wei) 方便搬遷群眾(zhong) 出行,我們(men) 多次與(yu) 公交公司對接,在公交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開通了35路、37路兩(liang) 條公交線路。還組織了59名黨(dang) 員,讓每個(ge) 黨(dang) 員分別負責一至兩(liang) 戶家庭,實打實解決(jue) 老百姓生活上的困難。”文創園同心苑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阿旺次仁告訴記者。

  打開手機,點擊“車來了”App,查看公交車行駛表,這是貢覺白姆出門前的必備“功課”。“掐著時間點坐車,節約了很多等車時間。”63歲的貢覺白姆笑著告訴記者,“現在家裏兩(liang) 個(ge) 小孩都在上班,我想去周邊轉一下,坐公交車都能到達。這邊海拔比較低,身體(ti) 也挺舒服。”

  搬遷前,貢覺白姆一家主要以放牧為(wei) 生,自給自足。如今,搬出了大山,貢覺白姆一家不僅(jin) 住上了大房子,家裏的兩(liang) 個(ge) 勞動力也實現了穩定就業(ye) 。

  “我和老婆現在每個(ge) 月都能給家裏增加6000多元的穩定收入,孩子就在海薩小學,每天車接車送,不用擔心,我們(men) 夫妻倆(lia) 今年也有創業(ye) 的想法,相信生活會(hui) 越過越好。”貢覺白姆兒(er) 子加措說道。

  文創園同心苑社區始終把“誌智雙扶”擺在重要位置,投入5萬(wan) 元資金,在同心苑社區設立農(nong) 牧民夜校,重點提高群眾(zhong) 基本知識水平及普通話基礎交流水平,促進就業(ye) 積極性。截至目前,已完成轄區易地搬遷群眾(zhong) 有就業(ye) 條件的220戶411人。

  共築業(ye) 興(xing) 民富新家園

  曲水縣三有村是西藏首個(ge) 建成並實現搬遷入住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目前共有搬遷群眾(zhong) 180戶744人。開車駛入村內(nei) ,一座座白色的藏式民居錯落有致,四周是綠植圍繞。時值初夏,村內(nei) 的玫瑰花競相綻放,桃樹也結出了不少果子,三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尼瑪的家就在一片玫瑰園旁。

  “我是從(cong) 達嘎村搬到三有村的,沒搬之前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我的三個(ge) 孩子都在上學,老婆身體(ti) 不好,土地產(chan) 量小。搬過來後,我們(men) 不僅(jin) 住上了國家免費給的大房子,在各項政策的幫扶下,我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美好。”尼瑪告訴記者。

  在尼瑪的帶領下,記者一行來到曲水縣達嘎村尼瑪一家搬遷之前住的舊址。“這座房子原來是木頭建成的,下雨天到處漏水,白天屋裏也是昏暗的。”尼瑪一邊指著老舊的房屋一邊給記者介紹道。

  記者觀察到,破落的黃土房子已拆掉了一部分,打開一個(ge) 房間,迎麵而來一股木頭的腐臭味,因為(wei) 沒有窗戶整個(ge) 房間顯得比較陰暗。房頂則由一根根層次不齊的木頭支撐起,地麵潮濕覆滿黑色的汙垢。尼瑪告訴記者,搬遷之前大部分的村民就是居住在這樣的條件下,多虧(kui) 了易地搬遷,村民們(men) 不僅(jin) 搬了新家,還實現了就業(ye) ,家庭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了。

  在扶貧車間卓瑪民族服飾店內(nei) ,6名女員工正伴隨著民族音樂(le) 和縫紉機的聲音忙碌著手頭的工作。今年28歲的德吉原是曲水縣曲布村村民,從(cong) 前一直待業(ye) 在家照顧孩子。“搬過來之後,孩子就在縣裏上小學,自己也有時間工作了。通過村委會(hui) ,我來到了這裏工作,老板不僅(jin) 教我們(men) 縫紉技術,還有設計、剪裁等。”德吉說。2019年4月三有村通過提供房租優(you) 惠和協調縣扶貧辦提供硬件設施支持的政策,吸引了卓瑪民族服飾店在三有村設立扶貧車間,一舉(ju) 解決(jue) 了15名村民的就業(ye) 問題。

  “我們(men) 村裏共有四個(ge) 產(chan) 業(ye) ,以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年底給老百姓分紅,最高的有2000元,最低的有1500元。”尼瑪說,以遷脫貧、安居興(xing) 業(ye) ,為(wei) 帶動搬遷群眾(zhong) 增收致富,三有村大力發展集體(ti) 經濟,打造了貼近農(nong) 村和農(nong) 民實際的奶牛養(yang) 殖合作社、藏雞養(yang) 殖合作社、種植合作社、扶貧商品房四個(ge) 產(chan) 業(ye) ,全村180戶全部以1000元每人的標準入股,到年底參與(yu) 分紅。三有村還通過引導搬遷群眾(zhong) 小額扶貧信貸等方式進行融資,購買(mai) 車輛、開設商店、茶館、菜店自主創業(ye) ,拓寬就業(ye) 方式和渠道,提升家庭收入水平,2019年三有村人均收入達8120元。

  記者從(cong) 市脫貧攻堅指揮部了解到,近年來拉薩市共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2個(ge) ,實現22979名群眾(zhong) 搬遷入住,建設配套產(chan) 業(ye) 項目84個(ge) ,實現產(chan) 業(ye) 項目全覆蓋,輻射帶動所有搬遷群眾(zhong) 增收,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達到1戶1人以上的要求,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世界屋脊戰貧記

    地處藏東的昌都市,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62億元,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68個,實現水、電、路、訊、網全覆蓋,1.9萬戶9.9萬名貧困群眾搬進新房。[詳細]
  • 好客藏家樂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日前,記者沿著109國道來到象雄古堡大橋,穿過“萬畝花海”,便能看到坐落在南麵山穀綠樹掩映下的德吉藏家民宿——波瑪村5組。[詳細]
  • 多舉措引領易地搬遷戶脫貧致富

    拉薩經開區產業扶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多措並舉、精準發力,走出了一條推動易地搬遷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