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旦的創業曆程: 敢闖敢幹,開啟幸福生活
6月的藏北草原,仍是一片風與(yu) 雪的世界。但是洛旦一家人的內(nei) 心卻是溫暖的、火熱的。他們(men) 家近幾年的變化非常大,一家人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可就在3年前,洛旦一家還是一貧如洗……
今年27歲的洛旦,是那曲市安多縣紮仁鎮擦高貢瑪村村民。洛旦家裏有6口人,父母年老體(ti) 弱,特別是父親(qin) ,患有嚴(yan) 重的類風濕性關(guan) 節炎,常年臥病在床,出門也必須依靠拐杖;妹妹年僅(jin) 14歲,在安多縣中學讀書(shu) ;姐姐沒有工作,在家照顧年邁的父母和洛旦年幼的女兒(er) 。2016年底,經過精準識別,洛旦一家被確認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據洛旦介紹,當時家裏隻有20頭犛牛、30餘(yu) 隻羊,除此之外,別無家產(chan) 。
從(cong) 2013年開始,洛旦會(hui) 利用農(nong) 閑時間到安多縣城打工。由於(yu) 隻讀過幾年書(shu) 、文化水平有限,他隻能輾轉於(yu) 各個(ge) 工地打零工,如給別人蓋房子、打水井、裝修室內(nei) ,一個(ge) 月僅(jin) 能掙1000多元。這微薄的收入連補貼家用都吃緊,更談不上給父親(qin) 買(mai) 藥治病。“那時候,我的壓力非常大,根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洛旦說。
了解到洛旦家的實際困難後,安多縣紮仁鎮黨(dang) 委、政府決(jue) 定推薦洛旦擔任村裏的“雙聯戶”戶長,這樣他每個(ge) 月能拿到200多元工資,加上草場補貼和打工收入,勉強能夠維持生計。
為(wei) 了摘掉“貧困戶”的帽子,2016年底,“不服輸”的洛旦咬咬牙,賣了一頭犛牛,買(mai) 了一輛摩托車。平日裏,他一有空就“鼓搗”自己的摩托車。通過不斷摸索和自學,洛旦的修理技術得到了提升,村民家裏的摩托車如果有小問題,都會(hui) 找他幫忙解決(jue) 。
2017年底,在那曲市、安多縣兩(liang) 級政府的組織和幫扶下,洛旦有機會(hui) 到那曲市西藏吉薩職業(ye) 技能培訓學校參加技能培訓。他毫不猶豫選擇了“摩托車修理”專(zhuan) 業(ye) ,並憑借優(you) 異的成績畢業(ye) ,取得“摩托車維修工”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
2018年初,在紮仁鎮政府的幫助下,洛旦申請到一筆貧困戶小額無息貸款,共2.5萬(wan) 元,在安多縣城租下一個(ge) 店麵,開了一家摩托車修理店。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yu) 安多縣帕那鎮文化路的洛旦摩托車修理店,小小的店麵裏擺滿了各種摩托車修理工具,有各類鉗具、扳手等通用工具,還有焊接、切割、儀(yi) 表等專(zhuan) 門修理設備;店鋪後的倉(cang) 庫裏,也陳列著各種摩托車配件。洛旦告訴記者,由於(yu) 他手藝好,收費也相對較低,顧客來得也多,摩托車修理店的生意一直很好,每月收入達到一萬(wan) 元錢不成問題。
除了維修店的生意外,洛旦也會(hui) 接一些其他的活兒(er) ,賺一點“外快”。安多縣城有商鋪需要更換招牌、室內(nei) 需要裝修的,洛旦都會(hui) 積極前去接洽。他常常是出了維修店的門,就直奔下一個(ge) 工作場地,或是架起木梯、拿起工具在縣城各處忙碌著;或是在室內(nei) 忙著測量、鋸木,認真進行著裝修的各項工序。扛著工具箱灑下的每一滴汗水、鋸木頭時飄在空氣中每一粒細碎木屑,都見證著洛旦邁向幸福日子的堅實步伐。
脫貧致富後的洛旦,並沒有忘記生活困難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這些年來,每當他得知身邊有孤寡老人生活困難,便積極尋找途徑幫助他們(men) 。2018年8月,洛旦通過村委會(hui) 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老人多次捐款500元;2018年12月,洛旦給村裏幾位困難老人送去慰問物資;2019年,洛旦累計給安多縣帕那鎮文化小區居委會(hui) 的貧困戶捐款1500元;2019年7月,洛旦獲得擦高貢瑪村頒發的“脫貧突出貢獻獎”……
提起洛旦,擦高貢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拉貢更是逢人就稱讚:“洛旦真是個(ge) 好小夥(huo) 兒(er) ,總是熱心幫助鄉(xiang) 裏。”他告訴記者,有一次,洛旦聽說村委會(hui) 的會(hui) 議室有點破舊,便二話不說,主動承擔了會(hui) 議室的裝修工作,還硬是不收一分錢。
今年2月,洛旦拿出幾萬(wan) 元錢的積蓄買(mai) 了一輛小轎車,除了方便自己“跑業(ye) 務”,他每天都接送妹妹上學放學,還開車帶著妹妹回家看望父母、姐姐和女兒(er) 。
臨(lin) 別之際,天空中又飄起了雪花。身旁,電光花火間、防護麵罩後,洛旦那執著的身影,透著追求幸福生活的堅定信念和執著幹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上下同心,脫貧路上有“你”有“我”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詳細] -
科技為脫貧插上騰飛的翅膀
該產業園於2017年落地,總投資7000萬元,產業園內有草莓大棚種植園、玫瑰園、牧草良種繁育基地、有機肥廠、優質奶牛養殖基地。2019年,從林芝農牧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旦增達瓦來到紮囊縣現代農牧產業園奶牛養殖基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