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莓”開辟致富路
近年來,西藏拉薩城關(guan) 區奪底街道成功引入樹莓,通過“公司+”帶動當地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小小的樹莓,成為(wei) 大家夥(huo) 致富路上的好幫手。
日前,當記者來到位於(yu) 奪底街道維巴村的樹莓采摘園時,看到一人高的油鬆樹下,沒有膝蓋高的樹莓苗隱藏其間,嫩綠的鋸齒形葉子上結滿了花苞,幾名工人正在清理枯枝和雜草。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樹莓種植在油鬆樹下主要是為(wei) 了保濕防曬,再過兩(liang) 個(ge) 月,今年的樹莓就可以上市了。每年七八月份,園區都要舉(ju) 辦采摘節,這也成為(wei) 奪底溝生態旅遊的一部分。
負責園區運營的西藏樹莓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自2016年被引入奪底街道,除了看中拉薩適合樹莓種植的自然條件外,城郊生態休閑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前景也成為(wei) 公司的考量標準之一。
“我們(men) 公司進駐拉薩,看中的是拉薩氣候條件比較好,可以提高樹莓產(chan) 量,帶動經濟效益。每年七八月份,等樹莓成熟了,我們(men) 再搞一個(ge) 采摘月的活動,帶動周圍旅遊業(ye) 發展。”西藏樹莓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興(xing) 說。
李明興(xing) 介紹,公司流轉了當地1200多畝(mu) 土地,分布在奪底街道的維巴村和洛歐村,每年的土地流轉金這一項就有240多萬(wan) 元,加上當地村民到園區的勞務薪酬,公司每年可直接為(wei) 當地村民帶來近500萬(wan) 元的收入。
土地流轉了,村民們(men) 受益了嗎?維巴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仁增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告訴記者,以前村民種植青稞等糧食作物,一年下來毛收入不過千元,還要把勞動力束縛在土地上。土地流轉以後,除了一部分人可以到園區工作,更多的村民可以選擇外出務工或者經商,收入比以前成倍增長。
“家裏的土地流轉出去後,我便在園區務工,現在每個(ge) 月不僅(jin) 有租金收入,還有務工費,日子越過越好了。”維巴村村民旦增告訴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天塹變通途 駛入致富路
1971年,14歲的貢鬆格來有幸前往拉薩,跟一個親戚學開車,開始了他與汽車幾十年的不解之緣。[詳細] -
果子豐收映紅致富路
來自西藏拉薩尼木鄉日措村的脫貧戶旦巴熱傑每天都到大棚裏管護這些車厘子樹,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詳細] -
脫貧攻堅看高原 農業援藏走出綠色致富路
在白朗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來自山東濟南的農業援藏技術人才張際明堅持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為當地群眾教授蔬果種植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