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一心加油幹 脫貧致富共前行
圖為(wei) 位於(yu) 尼木縣現代農(nong) 業(ye) 高新示範園區的“尼車4000”種植基地內(nei) ,群眾(zhong) 正在修剪車厘子樹。記者 黃誌武 格桑倫(lun) 珠 攝
一條條有機基質槽均勻分布,一座座日光溫室拔地而起。走進位於(yu) 尼木鄉(xiang) 聶玉烏(wu) 米組的車厘子智能溫室大棚,已是碩果累累,一片片層層疊疊的翠綠中,一個(ge) 個(ge) 晶瑩透紅的果子密密匝匝地掛滿枝頭,引得人垂涎欲滴,遠遠看去,猶如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瑪瑙,煞是喜人——這是雪域高原曆史上結出的首批車厘子。
在這片海拔4200米曾是荒原的沙土地上,尼木縣利用無土栽培種植了各類蔬果,不僅(jin) 種出了鐵皮石斛,還經航天育種出西紅柿、南瓜、西瓜、甜瓜、黃瓜等,讓曾經的荒灘呈現出了生機盎然的景象。如今,這裏又種植了市民喜愛的車厘子,讓種植業(ye) 成為(wei) 當地村民的致富產(chan) 業(ye) 。
“以前因為(wei) 沒有技術,隻能在工地上打零工,收入不穩定還離家遠。現在通過學習(xi) 車厘子種植技術,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離家近,心裏也更踏實。”尼木鄉(xiang) 日措村的脫貧戶旦巴熱傑樂(le) 嗬嗬地說。
現在他每天都到大棚裏管護這些車厘子樹,在旦巴熱傑心中,眼前這些車厘子樹,就是一棵棵“搖錢樹”,一個(ge) 個(ge) “金蛋蛋”。
尼木縣在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工作中,將車厘子種植建設項目引入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中,為(wei) 全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調結構轉方式、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改革、拓寬群眾(zhong) 增收渠道建立了示範體(ti) 係。類似“尼木車厘子”的增收致富之例隻是尼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ge) 縮影。
數據顯示,2019年尼木縣生產(chan) 總值9.80億(yi) 元,比2016年增加3.11億(yi) 元,增長46.49%,全縣農(nong) 牧林漁業(ye) 增加值1.79億(yi) 元,比2016年增長72.12%,社會(hui) 消費零售總額0.55億(yi) 元,比2016年增長34.25%,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71元,比2016年增長41.1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1.77億(yi) 元,比2016年增長58.04%,“文香故裏”煥發出蓬勃生機。
雅魯藏布江中遊,江水奔騰,群山起伏。尼木縣卡如鄉(xiang) 就處於(yu) 這高山峽穀的狹長地帶中,是拉薩市的西大門,緊鄰“中國最美公路”318國道,是拉薩至日喀則的必經之地。
走進卡如鄉(xiang) ,猶如走進“世外桃源”。“核鄉(xiang) 尋憶”景區的千年核桃樹、卡如大桃采摘園的累累碩果、溫泉驛站的汩汩暖流、老阿媽青稞酒坊的濃濃酒香、遊客接待中心的藏家飯菜……讓遊客們(men) 流連忘返。
這個(ge) 昔日的郊區山溝溝,人均耕地麵積僅(jin) 為(wei) 0.65畝(mu) ,2016年人均收入僅(jin) 為(wei) 9450.2元。為(wei) 切實改變卡如鄉(xiang) 貧窮落後麵貌,尼木縣委、縣政府依托北京對口支援資金支持,引入溝域經濟概念,大力發展旅遊業(ye) 和種植養(yang) 殖業(ye) ,著力打造桃花鄉(xiang) 、旅遊鄉(xiang) 。先後流轉土地349.83畝(mu) ,引入平穀大桃1萬(wan) 餘(yu) 株,建成平穀大桃種植基地。
現在,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卡如,看桃花、品大桃、吃藏雞、吃牛肉、泡溫泉、體(ti) 民俗、暢身心。卡如鄉(xiang) 卡如村先後榮獲“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等榮譽稱號。2019年,卡如鄉(xiang) 42戶脫貧戶實現戶均增收13284.31元。
近年來,卡如鄉(xiang) 實現了華麗(li) 變身,被打造成集觀光遊覽、休閑養(yang) 生、水果采摘、農(nong) 家食宿等為(wei)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旅遊景區,不僅(jin) 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的“聚寶盆”,更成為(wei) 廣大遊客回憶鄉(xiang) 愁的“故園”和暢享自然的“田園”。
隨著旅遊市場的快速繁榮發展,西藏民族傳(chuan) 統手工藝品、特色產(chan) 品深受國內(nei) 外遊客青睞,不僅(jin) 在旅遊市場日益火爆,許多特色產(chan) 品更是走出西藏,廣開銷路。傳(chuan) 承千年的西藏非遺產(chan) 品尼木藏香便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見到尼木藏香是通過拉北環線旅遊時,一支小小的藏香不僅(jin) 是來自高原的饋贈,更讓我們(men) 一行了解到1300多年前,藏香是由藏文創始人吞彌·桑布紮融合大唐香道和藏醫文化創造而成。這樣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通過藏香讓我們(men) 更加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真是不虛此行。”來自上海的遊客王先生坦言。
近年來,尼木縣以四產(chan) 業(ye) 三園區為(wei) 抓麵。堅持麵上布局、統籌推進的思路,重點建設“四產(chan) 業(ye) 三園區”。積極按照做好藏香文化,建好藏香手工製作和現代生產(chan) 兩(liang) 個(ge) 中心,打造藏香產(chan) 品、品牌、市場三個(ge) 體(ti) 係的“123”藏香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藏香產(chan) 業(ye) 。2019年,全縣實現藏香產(chan) 值3898萬(wan) 元。縣城藏香產(chan) 業(ye) 園區於(yu) 去年8月正式投產(chan) 以來,生產(chan) 藏香5.01噸,實現產(chan) 值156萬(wan) 元,帶動恩澤居委會(hui) 30戶搬遷戶實現戶均勞務分紅8600元以上。
同時,大力實施“五年十萬(wan) 蛋雞工程”,著力構建藏雞種雞孵化、商品雞放養(yang) 、蛋品雞回收的產(chan) 業(ye) 化經營體(ti) 係,實現規模化經營、鏈條式延伸、產(chan) 業(ye) 化發展。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藏雞標準化養(yang) 殖基地養(yang) 殖藏雞6.1萬(wan) 羽,輻射帶動全縣636戶散養(yang) 藏雞農(nong) 牧民家庭增收。
積極打造有機農(nong) 業(ye) 基地5550畝(mu) ,高原種植業(ye) 航天育種及產(chan) 業(ye) 推廣應用基地投入使用,引進並種植航天蔬菜25畝(mu) 6萬(wan) 株,種植大桃、車厘子、葡萄等優(you) 質水果85畝(mu) ,直接帶動15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主動融入“拉北旅遊環線”,大力發展國道省道沿線農(nong) 家樂(le) 、農(nong) 業(ye) 觀光旅遊等項目,“π字型”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著力打響“文香故裏”人文品牌,推動農(nong) 業(ye) 、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2016年以來,全縣“一日遊”遊客累計達37.12萬(wan) 人次以上,實現旅遊收入1.56億(yi) 元,更多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吃上了“旅遊飯”。
按照“產(chan) 業(ye) 帶動、園區驅動、黨(dang) 建撬動”的思路,堅持把“三園區”建設作為(wei) 壯大縣域經濟、增強縣級財力的有效載體(ti) 。總投資6.1億(yi) 元的尼弘元倉(cang) 物流園區一期項目,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39%,帶動當地群眾(zhong) 200人以投勞方式參與(yu) 項目建設,實現增收41.71萬(wan) 元;雇傭(yong) 當地機械、車輛等實現創收392.6萬(wan) 元;提供駕駛員、保潔等穩定就業(ye) 崗位2個(ge) ,實現年人均增收5萬(wan) 元。項目運營後,圍繞企業(ye) 發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可直接安排約50個(ge) 就業(ye) 崗位,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初期預測上繳稅金4000萬(wan) 元/年。總投資3.45億(yi) 元的尼木現代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園區已初步建成,目前西藏天潤公司、北京德青源公司已成功入駐。總投資2.2億(yi) 元的拉薩經開區尼木產(chan) 業(ye) 園區基建項目已完成,目前正在通過招商引資、企業(ye) 合作等方式,積極發展運輸、物流、商貿、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產(chan) 業(ye) 。
尼木縣以壯大集體(ti) 經濟帶點,按照“扶持薄弱村、壯大一般村、提升富裕村”的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思路,依托鄉(xiang) 村優(you) 勢資源,層層組建鄉(xiang) 村合作社,深入推進“一鄉(xiang) 一業(ye) 、一村一品”,大力發展有特色、可持續、附加值高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從(cong) 2016年起,建立縣級領導幹部包村抓集體(ti) 經濟機製,縣財政每年預算500萬(wan) 元幫助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由鄉(xiang) 鎮統籌,對各村申報的項目進行重點幫扶。2016年,全縣11個(ge) 集體(ti) 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2017年,所有村實現集體(ti) 經濟收入突破5萬(wan) 元的目標;2018年,全縣所有村集體(ti) 經濟均突破10萬(wan) 元,2019年全縣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達1195萬(wan) 元。
人無剛骨,安身不牢。尼木縣始終堅持在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中提振“三氣”、聚就“三境”,傾(qing) 力打造“三支隊伍”(縣鄉(xiang) 幹部為(wei) 實幹隊伍、村“五支力量”為(wei) 苦幹隊伍、領導班子為(wei) 巧幹隊伍),在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中喚起了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的信心決(jue) 心,凝聚了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dang) 中央及區市黨(dang) 委重大決(jue) 策部署的生動體(ti) 現,黨(dang) 員幹部切實用自身的辛苦指數換來了如今群眾(zhong) 的幸福指數,廣大群眾(zhong) 對黨(dang) 的感情愈加深厚、對民族團結愈加珍視、對美好明天愈加期待,“團結一心跟黨(dang) 走,幸福生活在招手”的共識越凝越緊,“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越漲越高,“文香故裏”未來可期。
尼木人民的努力奮鬥,也得到了上級黨(dang) 委的高度讚揚和充分認可。2016年以來,先後榮獲2016年度拉薩市目標績效考核進位三等獎和“十二五”期間淨土健康藏雞產(chan) 業(ye) 推進先進縣,2017年度拉薩市目標績效考核進位一等獎,2018年度拉薩市目標績效考核達標獎,西藏自治區“2019年全區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和2019年度拉薩市目標績效爭(zheng) 先進位考核“爭(zheng) 先三等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當雄縣致富帶頭人次旦多吉:勤勞換來好日子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次旦多吉積極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向當雄縣民政局捐款10萬元,用於幫助縣醫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詳細] -
拉薩銘珠手繪唐卡有限公司董事長邊巴:一技在手,脫貧之路更好走
望著眼前栩栩如生的唐卡,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作為一名唐卡繪畫師,邊巴用手中的筆,逐步奔向夢想,從剛開始的默默無聞,到如今已遠近聞名。[詳細] -
黨員達娃:帶領村民過上幸福生活
“這就是我們仁欽蔡村八組村民住的房子,旁邊的房子一樓是扶貧洗車場,二到四樓是出租房,我們還打算在最上麵再修一層來開茶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