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丁青縣丁青鎮仲佰村致富見聞:“誌智雙扶”開出幸福花
圖為(wei) 仲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記者 朱杉 攝
清晨,記者一行來到丁青縣丁青鎮仲佰村。鄉(xiang) 道兩(liang) 側(ce) 一排排紅白相間的藏式小樓整齊排列,樓頂上一麵麵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仲佰,藏語意為(wei) “匯集之地 ”。仲佰村距離縣城僅(jin) 5公裏,交通便利。幾年前,村裏近四分之一的家庭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仲佰村經過不斷的探索與(yu) 實踐,逐漸摸索出了一條極具當地特色的扶貧道路。9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於(yu) 2018年底順利摘掉“貧窮帽”,人均收入達到1.1萬(wan) 多元。
轉變觀念勤勞致富
在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仲佰村“兩(liang) 委”和駐村工作隊把“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與(yu) 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通過入戶宣講,逐步引導群眾(zhong) 轉變觀念,增強群眾(zhong) 脫貧致富內(nei) 生動力。
仲佰村變化最大的,要數王貴友。
走進王貴友家,隻見門上掛著“厚德戶”的牌子,院子幹淨整潔。“以前啥事也不做,隻喜歡喝酒。”王貴友說,加上妻子達措體(ti) 弱多病,兒(er) 子上學,家裏經濟很困難。2015年,他家被識別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
時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的次仁旺堆了解情況後,多次到王貴友家細致深入地講解黨(dang) 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引導他靠雙手致富。
在次仁旺堆的幫助下,王貴友改掉了酗酒和懶惰的毛病,2018年在村砂石廠找到了工作,月收入3000元。妻子達措也通過村婦女手工班掌握了編織技藝,年均增收1萬(wan) 餘(yu) 元。
“王貴友變化很大,現在還積極參加村裏組織的各種培訓,經常以自己為(wei) 例子幫助困難群眾(zhong) 樹立勤勞致富的信心。”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西桑說。
今年5月,王貴友又到磚廠搬磚,一個(ge) 月掙了5000多元。他對這筆錢做了詳細規劃,留足生活開銷後,為(wei) 家裏添置了消毒櫃、熱水器和茶幾。“國家幫扶著自己,自己也要努力,才能把生活過好。”
學習(xi) 技能穩定增收
“離異後,家中隻有我和兒(er) 子。我身體(ti) 一直不好,也沒技能,孩子還在上學,生活很拮據。”51歲的措姆回憶道。
2017年,措姆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8年初,在村“兩(liang) 委”的鼓勵下,措姆參加了村裏開設的“精準扶貧、巾幗巧娘”串珠技能培訓班。經過一個(ge) 月的學習(xi) ,她學會(hui) 了編製紙筆筒、糖果盒、抽紙盒等手工藝品。
“每隔一段時間,村幹部就會(hui) 上門收購成品。”措姆說,“僅(jin) 這一項,一年就能增收5000餘(yu) 元。”
2018年,措姆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穩定增收,順利地摘掉了“貧困帽”。
“授之於(yu) 魚不如授之於(yu) 漁。”措姆的脫貧故事隻是仲佰村“誌智雙扶”工作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仲佰村通過開辦婦女串珠手工技能培訓班、花卉種植技術培訓班、廚藝培訓班、草莓種植培訓班等,有效提升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致富技能,將外部“輸血”式扶貧與(yu) 內(nei) 部“造血”式脫貧相結合,群眾(zhong) 收入不斷增加。
富民產(chan) 業(ye) 鞏固脫貧成效
“以前,村裏年輕人挖完蟲草後沒事做,整天遊手好閑,實在令人頭痛!”回憶起當時的情況,西桑仍記憶猶新。
針對這一問題,仲佰村“兩(liang) 委”與(yu) 駐村工作隊充分討論研究後,於(yu) 2017年7月成立了青年裝卸隊。
起初,青年裝卸隊成員共5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0人。經過半個(ge) 月的簡單培訓,裝車、卸車、搬倉(cang) 庫、搬家等裝卸工作日益規範化,裝卸隊很受歡迎。僅(jin) 前兩(liang) 個(ge) 月,收入就達12.8萬(wan) 元,人均增收2285元。
“2019年,我們(men) 青年裝卸隊已經有近70名成員,總收入達42萬(wan) 元,隊員的年均最低增收都在3000元以上!”31歲的青年裝卸隊隊長格來說。
除成立青年裝卸隊以外,仲佰村的扶貧砂石場也於(yu) 2017年4月投產(chan) 。通過一年的生產(chan) 經營,收入150萬(wan) 元,在砂石場上班的6名貧困群眾(zhong) 每人每月固定增收3500元。
腳部殘疾的郎卡羅追,以前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要強的他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脫貧致富,但由於(yu) 腿腳不便,總也找不到打工的地方。
後來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liang) 委”的幫助下,郎卡羅追進了扶貧砂石場為(wei) 工人做飯,每月工資收入3000元。此外,每年年底還會(hui) 有1000元的分紅。每當想起這些時,這個(ge) 堅強的漢子眼中總會(hui) 泛起淚花。
下一步,村“兩(liang) 委”將繼續把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鞏固脫貧成果的頭等大事來抓,帶動農(nong) 牧民走向全麵小康。
記者 朱杉 胡國榮 紮巴旺青 陳誌強 劉金鵬 周婷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昌都丁青縣絨通村苗木種植基地見聞:多栽“搖錢樹” 日子有盼頭
在興興苗木種植公司技術員的全程指導和絨通村群眾的辛勤勞作下,至2019年6月,苗木基地已成功栽下雲杉、昌都楊、柳樹、榆樹4個品種,共計97萬株樹苗。[詳細] -
雙聯戶”戶長洛多:心懷百姓事 冷暖掛心頭
每到5月,昌都市丁青縣覺恩鄉金卡村的“雙聯戶”戶長洛多都會特意準備一些清油、麵粉、酥油等生活物資,不是給自己,而是給獨自居住的次培。[詳細] -
當好致富路上的“領路人”
發放學習資料13.8萬份,講黨課3800次,解決問題1100個;開展破除陳規陋習專題教育活動、“三送”活動、法律知識宣傳活動,18.13萬群眾受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