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紮囊縣殘疾人創業基地:小小基地撐起多彩人生
位於(yu) 西藏山南市紮囊縣城老福利院內(nei) 的紮囊縣殘疾人創業(ye) 基地,於(yu) 2017年1月10日掛牌成立,為(wei) 縣裏的殘疾人提供了一個(ge) 就業(ye) 平台和“創業(ye) 圓夢工廠”。
“成立創業(ye) 基地,就是為(wei) 了讓縣裏的殘疾人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據該基地總經理瓊達介紹,目前該創業(ye) 基地內(nei) 共有31名殘疾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人。經過短期培訓,他們(men) 每月工資最低可以拿到2500元,並有浮動業(ye) 績提成,年人均收入最高可達到5萬(wan) 元。
走進創業(ye) 基地內(nei) 的紮囊助殘服飾加工有限公司,製作校服、國旗、棉被、藏式門簾、藏式鞋帽、羊毛藏式服裝,成了殘疾人脫貧致富的新門路。
在繡花區,記者看到一位正在刺繡的男孩。他叫頓珠次仁,是紮囊縣阿紮鄉(xiang) 人,來到紮囊縣殘疾人創業(ye) 基地已經一年多了。雖然不能說話,但他有一雙巧手,很多技法師傅教一次,頓珠次仁就能記住,不僅(jin) 如此,他還會(hui) 自己構思繡花圖案,教其他人繡花激發。
在藏式區,巴桑達娃同樣在埋頭苦幹。因為(wei) 行走不便,他總覺得自己拖累了家人。來到這裏,巴桑達娃得到了更多的關(guan) 懷,衣食無憂,不僅(jin) 更加自信樂(le) 觀,還學到了一技之長。
“每個(ge) 月,我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工資。經濟獨立了,還可以給家裏補貼一些錢,減輕家裏的負擔,還讓我更加自信,心裏美滋滋的。”巴桑達娃說。
這些年,有不少的殘疾人從(cong) 創業(ye) 基地走出去,開啟了自己的創業(ye) 夢。
阿旺堅參是紮囊縣吉汝鄉(xiang) 格浦村人。三年前,他來到紮囊縣殘疾人創業(ye) 基地,學會(hui) 了縫紉、棉被製作和服飾加工等技術,還攢下了一筆積蓄。2020年2月初,阿旺堅參在紮囊縣開辦了一家殘疾人服裝加工廠,有了一份屬於(yu) 自己的事業(ye) 。
租廠房,進設備,阿旺堅參都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因為(wei) 手藝好,為(wei) 人忠厚老實,不到一年時間,他就贏得了很多回頭客。“如果有殘疾人有意願學手藝,就到我這裏來。”懷著一份感恩的心,阿旺堅參希望通過傳(chuan) 授技藝,幫助更多殘疾人就業(ye) ,幫助他們(men) 自力更生,贏得尊重。
在紮囊縣殘疾人創業(ye) 基地,員工們(men) 快樂(le) 地勞動、交流、學習(xi) 。每逢周末,會(hui) 有老師給他們(men) 授課,豐(feng) 富的課堂內(nei) 容,讓他們(men) 獲益匪淺、收獲良多。
“剛來的時候,我連名字都不會(hui) 寫(xie) 。”紮西達娃用手語告訴記者。現在,紮西達娃不僅(jin) 會(hui) 寫(xie) 自己的名字,還能看價(jia) 簽到超市購物。
在這裏,他們(men) 和普通人一樣自己動手、豐(feng) 衣足食,有屬於(yu) 自己的一片天地;在這裏,他們(men) 平等就業(ye) 、找回初心,活出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在這裏,他們(men) 不再是弱者,以頑強的意誌投身家鄉(xiang) 建設,實現自我價(jia) 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從普通農民到致富帶頭人——江央措成的創業路
2012年,在鄉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江央措成和土旦帶動村裏4戶人家,集資30萬元,成立達多陽光經濟合作社。[詳細] -
其美旺姆的創業故事:巧手織就好生活
色彩鮮亮的藏裝是古城拉薩街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如今大部分藏裝店都提供私人訂製。[詳細] -
洛旦的創業曆程: 敢闖敢幹,開啟幸福生活
2018年初,在紮仁鎮政府的幫助下,洛旦申請到一筆貧困戶小額無息貸款,共2.5萬元,在安多縣城租下一個店麵,開了一家摩托車修理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