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郝迎君的風火扶貧路
入駐短短80天,平均每家入戶16次宣傳(chuan) 各項政策和法律法規;為(wei) 村集體(ti) 爭(zheng) 取到10萬(wan) 元的靈芝種植項目;23天內(nei) 借助微信平台幫群眾(zhong) 銷售羊肚菌,累計增收1.8萬(wan) 餘(yu) 元……
這是墨脫縣德興(xing) 鄉(xiang) 那爾東(dong) 村“90後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郝迎君交出的工作答卷。
那爾東(dong) 村離縣城遠,由於(yu) 目前正在修建公路,下雨時道路經常塌方,村裏電線和水管經常損毀,用水用電不方便,村集體(ti) 經濟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途徑不多……
麵對諸多困難,這位年輕的第一書(shu) 記選擇迎難而上。她常說:“我是在農(nong) 村長大的,農(nong) 村群眾(zhong) 生活十分不易,既然組織將我選派到了這個(ge) 村,那我就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為(wei) 村民服務,為(wei) 村內(nei) 發展作貢獻。”
不懈爭(zheng) 取,盤活村集體(ti) 經濟。駐村的第14天,鄉(xiang) 政府提出有一個(ge) 申報項目的機會(hui) ,但是要有詳細的可行性報告,時間緊、任務重。麵對第一次申報項目,她一片迷茫,通過多次向鄉(xiang) 鎮同事、村幹部請教,最終確立了靈芝種植項目。為(wei) 了最大限度提高項目申報的成功率,她詳盡列出了種植規模、種植時間、種植環境需求、相關(guan) 物資需求、管理製度、管理人員、試種經驗、項目效益等需要確認的事項,經過反複修改,最後順利在限定時間內(nei) 上報成功。
“項目報告特別詳細,一些可能我們(men) 之前沒想到的地方,她都提了出來,思路更清晰了,對項目成功的把握也更高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巴桑次仁說道,“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一直在強調,這個(ge) 項目我們(men) 一定要爭(zheng) 取,村裏本來集體(ti) 項目就不多,難得來了合適的機會(hui) ,再難也要爭(zheng) 取!”
郝迎君是這麽(me) 說的,也是這麽(me) 做的,提交完可行性報告後,她積極保持與(yu) 鄉(xiang) 政府聯係,實地勘察適合種植靈芝的場地,不斷補充能進一步驗證項目可行的相關(guan) 材料,持續跟蹤。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最終,投資10萬(wan) 元的那爾東(dong) 村靈芝種植項目落地並進入實施階段。
微信賣特產(chan) ,助力村民居家增收。村集體(ti) 經濟有了希望,村民個(ge) 人收入也要想辦法往上提。她注意到不少村民都會(hui) 上山采集羊肚菌,而且量不少,賣野生羊肚菌大有可為(wei) 。考慮到群眾(zhong) 出行不方便,她就充分利用朋友圈進行宣傳(chuan) ,采取買(mai) 家微信預訂、向村民收貨、集中運輸、轉賬結清的方式,打通了羊肚菌供需兩(liang) 端之間的渠道。
“書(shu) 記,我家的羊肚菌曬幹了!”那爾東(dong) 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小德前提著滿滿一袋羊肚菌,大踏步走進駐村工作隊辦公點,臉上興(xing) 奮得紅撲撲的。郝迎君熟練地接過小德前手中的袋子,打開電子秤開關(guan) ,將袋子利索打好結,倒著往秤上一放,一邊觀察顯示屏上的數字一邊說,“一共950元,我們(men) 現在沒有現金了,微信給你轉賬可以嗎?”小德前連連笑著擺手,“不用不用,等收到錢了再給我就好,我相信你。”說完就轉身離開了。
23天內(nei) ,她通過微信朋友圈幫村民銷售羊肚菌和木耳,共增收1.8萬(wan) 餘(yu) 元,其中為(wei) 貧困戶增收8388元。
“有了這次經驗,村民們(men) 靠山吃山的思想更加牢固了。接下來要繼續引導大家做好生態保護工作,保護好我們(men) 村裏的‘金山銀山’,保證可持續發展。”郝迎君高興(xing) 地說道。
幹群魚水情,村風悄轉換。都說扶貧先扶誌,有人選擇入戶談心,有人選擇開會(hui) 宣傳(chuan) ,她則選擇了最直接的方式——什麽(me) 事情都帶頭搶著幹。由於(yu) 水管損毀,村裏的溫室大棚已經荒置好幾個(ge) 月了,她實地調研並積極與(yu) 村“兩(liang) 委”商議,開始了大棚改造計劃。勞作中,她以身作則帶頭幹,婦女主任米拉姆說道:“書(shu) 記幹起活來風風火火的,一點不比我們(men) 差。”
在疫情期間,為(wei) 保證小學生“停課不停學”,她組織村內(nei) 誌願者將會(hui) 議室布置成臨(lin) 時課堂,為(wei) 小學生輔導作業(ye) ,同時為(wei) 全村團員誌願者發放筆和作業(ye) 本,鼓勵大家生活學習(xi) 兩(liang) 不誤;積極為(wei) 貧困戶衛東(dong) 家協調電力施工方租房事宜,為(wei) 其增收2000元……慢慢地,給駐村工作隊送柴火、送蔬菜的村民越來越多,她成了那爾東(dong) 村的自家人。
麵對那爾東(dong) 村的未來發展,郝迎君充滿了期待。“目前,村裏的茶葉已經賣出820.6斤,村民們(men) 又增收了2.46萬(wan) 元。7月,全村通電了,每家每戶的夥(huo) 房改造將全麵開工,在工地上務工的村民越來越多……大家收入越來越高,村裏的條件會(hui) 越來越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繪”就小康“幸福畫”
一條條水泥路向四麵延伸,一座座藏家新居拔地而起,一個個特色產業開花結果……走進林芝市各縣區,看到的都是脫貧攻堅帶來的新麵貌。[詳細] -
科技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
2019年,科技對西藏農牧業貢獻率達到51%,科技正成為推動農牧業增產增效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能。[詳細] -
把家鄉特產“裝上”電商快車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電商行業依托完整係統的物流體係,相對於傳統行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這種改變也在悄無聲息中走進了林芝市朗縣朗鎮衝康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