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拉薩達孜區特色產業: 托起群眾致富“小康夢”

黃誌武 發布時間:2020-07-10 09:16: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盛夏時節,位於(yu) 拉薩河上遊的達孜區,流水潺潺、風景優(you) 美,既是過林卡度假的好地方,更是投資興(xing) 業(ye) 的沃土。

  在達孜工業(ye) 園區內(nei) ,產(chan) 業(ye) 工人正在生產(chan) 一線認真嚴(yan) 謹操作著每一個(ge) 生產(chan) 流程,他們(men) 都是由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轉型而來。“以前不知道青稞、犛牛、羊毛能產(chan) 出這麽(me) 多產(chan) 品,甚至遠銷海外。自從(cong) 園區建起來之後,特色產(chan) 業(ye) 讓我們(men) 的日子越來越好了。”今年37歲的索朗巴珠笑著說。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根本之策。如何打好產(chan) 業(ye) 扶貧這張牌?產(chan) 業(ye) 扶貧如何扶出質量?如何讓建檔立卡貧困戶真正獲益?達孜區在實踐中找到了答案。

  揀羊毛、洗羊毛、曬羊毛,這是西藏聖信工貿有限公司員工索朗巴珠參加工作7年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不斷重複的工作。索朗巴珠是達孜區章多鄉(xiang) 恰村人,2012年為(wei) 了增加收入,他通過招聘來到該公司,主要負責羊絨毛原料的前端清潔處理工作,效率高的時候,他和另外4名組員一起,一天能處理3噸羊毛。

  “以前在地裏幹活,一年忙到頭也就幾千元收入,現在在廠裏工作,不僅(jin) 食宿免費,每個(ge) 月還能拿到4500元至5000元的工資。”索朗巴珠高興(xing) 地說。

  作為(wei) 拉薩市龍頭企業(ye) ,西藏聖信工貿有限公司是一家運營推廣西藏絨毛文化,從(cong) 事西藏自產(chan) 羊毛、犛牛絨、羊絨的收購、研發、深加工、銷售的特色產(chan) 業(ye) 公司。公司通過與(yu)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及致富帶頭人簽訂“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收購協議,有效增加農(nong) 牧民固定收入。另外,通過絨毛加工項目,能為(wei) 300名易地扶貧搬遷戶每人每年分紅3000元,已連續分紅5年。同時,吸納農(nong) 牧民就業(ye) 39人,人均月工資3900元。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公司通過收購原材料、吸納就業(ye) 、產(chan) 業(ye) 分紅等方式,為(wei) 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提供幫助。公司吸納的39名當地農(nong) 牧民有的已經在這裏工作10年了,他們(men) 在這裏工作都比較安心,收入也逐年在提高。今後,我們(men) 將進一步增加就業(ye) 崗位,進行更深入的科技研發,提高農(nong) 牧特色資源的附加值,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該公司董事長拉巴赤列告訴記者。

  近年來,達孜區立足本地農(nong) 牧資源優(you) 勢,充分發揮特色產(chan) 業(ye) 引領作用,依托“農(nong) 業(ye) 扶貧產(chan) 業(ye) 園區+龍頭企業(ye) +N+農(nong) 戶”產(chan) 業(ye) 扶貧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不僅(jin) 促進了本地農(nong) 牧業(ye) 提質增效,還為(wei) 更多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轉型產(chan) 業(ye) 工人提供了條件。

  達孜工業(ye) 園區共有62家實體(ti) 企業(ye) 、26家生產(chan) 型企業(ye) 。近年來,園區企業(ye) 通過土地流轉、原材料收購、務工就業(ye) 等多種渠道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已實現產(chan) 業(ye) 分紅5892人次1349.55萬(wan) 元。達孜區現有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751人,已實現就業(ye) 1080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戶792人。

  位於(yu) 達孜區唐嘎鄉(xiang) 羅普村的西藏泰成乳業(ye) 公司作為(wei) 達孜區精準扶貧重點項目、產(chan) 業(ye) 扶貧龍頭企業(ye) ,總投資達1.2億(yi) 元。進入該公司的養(yang) 殖場,空氣中處處彌漫著奶香味。今年28歲的唐噶鄉(xiang) 洛普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拉卓瑪正在擠奶廳裏忙碌著,給奶牛藥浴、把奶、上自動擠奶器,每天,拉卓瑪要給40餘(yu) 頭牛擠奶,這樣自動化、流水線式的工作也讓她在崗位上開闊了眼界。

  “從(cong) 家裏到工廠,步行幾分鍾就到了,每個(ge) 月3000多元工資,日子有奔頭了。”拉卓瑪對眼前的工作很滿意。通過公司開設的農(nong) 牧民技術培訓班,拉卓瑪還學到了奶牛養(yang) 殖、犛牛培育等知識。目前,共有17名和拉卓瑪一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西藏泰成乳業(ye) 公司工作。

  “我們(men) 公司每年都會(hui) 從(cong) 洛普村招收工人,對他們(men) 進行兩(liang) 期培訓,比如犛牛的短期育肥怎麽(me) 做,還有牛疾病的防治等。”西藏泰成乳業(ye) 有限公司養(yang) 殖場負責人介紹,公司每年以每畝(mu) 500元的價(jia) 格從(cong) 洛普村流轉了482畝(mu) 土地用於(yu) 飼草種植,年流轉費達24.1萬(wan) 元。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將犛牛寄養(yang) 到養(yang) 殖場進行短期育肥,養(yang) 殖場僅(jin) 收取飼料錢,每頭牛可增收1000多元。

  “我們(men) 自己種地產(chan) 量不高,現在把家裏的土地流轉出去,‘好日子’也就來了,不算打工收入,今年僅(jin) 分紅就有近3000元!”拉卓瑪笑逐顏開。

  產(chan) 業(ye) 帶動就業(ye) ,就業(ye) 帶動脫貧。近年來,達孜區依托產(chan) 業(ye) 扶貧,不斷鞏固扶貧資產(chan) 與(yu) 低收入農(nong) 戶的增收利益聯結機製,帶動廣大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村集體(ti) 蹚出了一條合作共贏、利益共享的產(chan) 業(ye) 致富之路。“通過技能培訓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zhong) 的主觀能動性,貧困群眾(zhong) 的觀念從(cong) “要我富”轉變為(wei) “我要富”,產(chan) 業(ye) 扶貧形成了‘滾雪球’效應。”達孜區唐嘎鄉(xiang) 羅普村村委會(hui) 主任頓珠介紹說,“通過思想建設及外出務工,越來越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選擇自主創業(ye) ,如經營茶館、磨麵房、電焊房、家具店等。2019年末,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1.28萬(wan) 元。目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0戶403人已全部脫貧。”

  自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來,達孜區堅持把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脫貧攻堅的重要引擎,深度挖掘區域特色和資源優(you) 勢,科學、精準定位產(chan) 業(ye) 扶貧開發方向,重點培育支持“犛牛、奶牛、藏雞、青稞、飼草”五大特色種植、養(yang) 殖業(ye) ,湧現出了一批優(you) 秀的種養(yang) 業(ye) 深加工企業(ye) 。同時,加大資金投入推進旅遊開發項目,積極探索農(nong) 業(ye) +工業(ye) 、工業(ye) +旅遊等產(chan) 業(ye) 融合模式,促進產(chan) 業(ye) 鏈條延伸,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提質增效。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達孜區將以決(jue) 戰的姿態、攻堅的狀態,以產(chan) 業(ye) 帶動為(wei) 重要抓手,助力脫貧攻堅全麵勝利,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全麵鋪開。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