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追得百花豔 迎來生活甜

郭雨輝 發布時間:2020-07-10 10:29:00來源: 拉薩晚報

  發展一個(ge) 產(chan) 業(ye) ,繁榮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近年來,拉薩城關(guan) 區維巴村通過發展田園度假、果蔬采摘、工藝製作等,真正達到了“就業(ye) 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方”的就業(ye) 扶貧幫扶效果。

  維巴村曲色組村民拉珍家裏有大大小小30多盆鮮花,無論多忙,抽時間為(wei) 它們(men) 澆水、修剪枝葉是拉珍每天都不會(hui) 落下的工作。她說,這些花就像是生活的希望,看著它們(men) ,自己麵對生活就會(hui) 有更大的勇氣。

  “過去靠放牛、打零工維持生活,幹完這個(ge) 活兒(er) ,還不知道下個(ge) 活兒(er) 在哪裏。如今來到村裏的趣真藏香廠,有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穩定收入。”拉珍一邊忙著手裏的活兒(er) ,一邊哼著小曲。

  看著哼著小曲忙碌的拉珍,很難想象2019年前她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幾年前,丈夫突患腦溢血,拉珍自己患有先天性腿部殘疾,兩(liang) 個(ge) 孩子還要上學,一家人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她一個(ge) 人的肩上。一夜之間,她成了全家人的頂梁柱,是選擇天天圍著鍋碗瓢盆過緊巴日子,還是另謀生計改變眼下這光景呢?拉珍選擇了後者。

  扶貧先扶誌,立誌要脫貧,脫貧誌向至關(guan) 重要。拉珍雖然沒有什麽(me) 文化,但是她主動脫貧的意願強烈。在村裏的幫助下,拉珍來到村裏的趣真藏香廠,學習(xi) 製作藏香技藝,在老師傅的教導下,她兩(liang) 天就基本熟悉了製作流程。

  “原來總想著,這日子什麽(me) 時候能有起色就好了。”拉珍說。如今,在藏香廠工作,每月有3000元,2019年順利實現脫貧,現在家裏還有了存款。她高興(xing) 地告訴記者:“過不了多久我又要漲工資了。”

  “黨(dang) 和國家有這麽(me) 多的好政策,自己也要加油幹,用自己的勤勞、汗水換來好日子。”拉珍說,在她的成長曆程中,收獲了許許多多的溫暖。街道、村幹部們(men) 對群眾(zhong) 的就業(ye) 脫貧有著非常高的工作熱情,每到一處他們(men) 都跑前跑後到處幫忙張羅。還有專(zhuan) 人對就業(ye) 穩崗情況進行回訪,了解他們(men) 的薪酬和困難並給予及時幫助。

  現在一家人滿滿的都是自信,他們(men) 沒有等靠要,沒有等著政府補貼過日子,而是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將一家人的日子過成了詩,將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熱氣騰騰。拉珍說,她還準備幫丈夫找一份保安的工作,一起把家裏的日子過好。

  和拉珍一樣,維巴村村民德吉家裏原來是靠放牛和種地生活,在村裏的幫助下,她在趣真藏香廠找到了工作。

  “像我們(men) 年齡大一些、文化水平偏低的人,出去打工也不現實,現在在家門口就業(ye) 既能照顧家裏,每月還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日子過得很幸福。”德吉說。

  拉珍和德吉口中說的趣真藏香廠2014年在維巴村成立,現在已經發展成了安置殘疾人和周邊群眾(zhong) 就業(ye) 的扶貧工廠。

  未進趣真藏香廠,濃濃的藏香氣味已彌漫在空氣裏。記者在生產(chan) 車間看到一番熱鬧的景象,從(cong) 配料、攪拌、揉和,到加工、晾曬、包裝,每個(ge) 生產(chan) 環節都井然有序。院子裏,幾名工人正在把一塊塊放有成品藏香條的木板逐一擺放晾曬。

  藏香廠負責人邊巴頓珠是山南人,2007年來拉薩做藏香生意,他在拉薩慢慢站穩腳跟之後,便開始招收周邊村子的群眾(zhong) 以解決(jue) 他們(men) 的就業(ye) 難題。

  “我們(men) 廠裏現在有30多名工人,大多數是周邊村裏的群眾(zhong) ,有的年紀大了,有的行動不方便,讓大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增收,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邊巴頓珠說。

  在邊巴頓珠的辦公室裏掛著群眾(zhong) 送來的錦旗,“大愛無疆、助力扶貧”“情係百姓、扶貧濟困”……“公司能發展到今天這個(ge) 規模,離不開國家政策的鼓勵與(yu) 支持,現在我們(men) 為(wei) 群眾(zhong) 做一些事情,來回報社會(hui) 也是理所應當的。”邊巴頓珠說,他們(men) 也會(hui) 繼續履行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為(wei) 脫貧攻堅貢獻一份企業(ye) 力量,讓大家長期有穩定收入,一起過上幸福生活。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