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經濟”扮靚生活
周末,西藏昌都市民有了休閑娛樂(le) 的新去處——卡若區如意鄉(xiang) 如意村。
說起如意村,不得不提“如意花卉”,這是如意村2018年成立的一攬芳華花卉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走進花卉大棚,棚內(nei) 玫瑰、雛菊、茉莉等數百種花卉長勢喜人,空氣中彌漫著陣陣花香,讓人心曠神怡。
“從(cong) 4月份營業(ye) 以來,我們(men) 已經有了70多萬(wan) 元的收入!”駐如意村工作隊副隊長王冬冬告訴記者。
這些鮮花不僅(jin) 美麗(li) ,還帶領如意村村民走出了花卉致富路。
2018年,曾在雲(yun) 南讀大學的王冬冬來到如意村駐村。習(xi) 慣了鮮花常伴左右的他,本想買(mai) 點鮮花來裝扮生活,但花店的價(jia) 格讓他放棄了。
“我去雲(yun) 南看望父母時,特意去當地花卉市場轉了一圈,發現那裏的花非常便宜。我當時就想,村裏有很多地,氣候也適合種花,為(wei) 什麽(me) 不發展花卉種植呢?”王冬冬把自己的想法與(yu) 村“兩(liang) 委”協商,並召開村民大會(hui) ,廣泛征求意見,最終達成共識。每戶籌集1000元入股,累計投資5.7萬(wan) 元發展合作社,成立了一攬芳華花卉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即如意花卉)。
2018年3月,花卉種植大棚建成並投入使用。4月1日開始種植第一批花卉,帶動全村63人實現轉移就業(ye) 。
平時話不多,但幹活賣力的村民加永尼瑪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個(ge) 月有4000多元收入,年底還有分紅,這讓他不再擔心兩(liang) 個(ge) 孩子上學的費用。
由於(yu) 沒有土地租金、商鋪租金等成本,如意花卉的鮮花價(jia) 格是昌都市區的一半。加之如意村距昌都市區隻有10公裏,很快便吸引了一批顧客。
與(yu) 此同時,工作隊積極探索“互聯網+”模式,注冊(ce) 了微店,從(cong) 單一的培育種植轉向訂單銷售、花卉租賃和綠化等,並組建如意花卉後勤服務隊,提升後續服務質量,由黨(dang) 員帶頭組織群眾(zhong) 定期為(wei) 租賃單位進行日常養(yang) 護和管理。
2020年,“如意花卉”承接了昌都市法院、檢察院等14家單位的花卉租賃、綠化等業(ye) 務,獲得收入50餘(yu) 萬(wan) 元。後勤服務隊成員的工資從(cong) 2019年的每人日均100元提高至150元。
為(wei) 提高花卉成活率,2019年4月,合作社聘請了3名技術人員,對村內(nei) 18-45歲青壯年勞動力開展園藝師專(zhuan) 業(ye) 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群眾(zhong) 的花卉種植技術。隨後,合作社選取玫瑰、薔薇、康乃馨等6個(ge) 種類共2000多盆花苗,以每戶40株免費分配給59戶群眾(zhong) 自主種植,再以每株10元的價(jia) 格進行收購,讓群眾(zhong) 實現增收。
隨著合作社規模的擴大,工作隊又有了新的動作,租用村內(nei) 400多平方米的草地開了一家藏家樂(le) ,讓昌都市民的閑暇時光又多一個(ge) 新的去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