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孔雀河畔產業“開屏”

溫凱 發布時間:2020-07-15 08:40: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普蘭(lan) 縣西德村村民在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內(nei) 生產(chan) 麵包。 記者 溫凱 洛桑旦增 陳林 趙書(shu) 彬 韓劉 攝

  建檔立卡貧困戶511戶1694人全部吃上“產(chan) 業(ye) 飯”,貧困發生率降至0,產(chan) 業(ye) 在脫貧攻堅中貢獻率超過35%並在不斷提升,這是西藏阿裏普蘭(lan) 縣產(chan) 業(ye) 扶貧交出的一份答卷。

  多油村幸福興(xing) 巴股份有限公司、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西藏崗仁布齊轉山旅遊服務公司……曾經的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通過整合轉型升級成了一張張產(chan) 業(ye) 發展的靚麗(li) 名片。行走在孔雀河畔,記者真切感受到產(chan) 業(ye) 崛起的脈動。

  近年來,普蘭(lan) 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關(guan) 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係列部署要求,始終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堅持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相結合,精心擘畫產(chan) 業(ye) 藍圖,形成了以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撐的貧困群眾(zhong) 長效增收機製。

  謀劃——政府“搭台”,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發展新格局

  普蘭(lan) ,毗鄰印度、尼泊爾,地處三國交界處,納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間的孔雀河(馬甲藏布)穀地,“神山”岡(gang) 仁波齊、“聖湖”瑪旁雍錯等風景名勝坐落其中,是阿裏地區“雪山環繞的地方”。

  普蘭(lan) 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ou) 勢和資源優(you) 勢。伴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打響,如何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提升貧困戶“造血”能力成為(wei) 普蘭(lan) 縣委、縣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經過無數次思想上的撞擊,普蘭(lan) 縣逐步理清產(chan) 業(ye) 發展的基本思路——結合實際、發揮優(you) 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致力發展邊貿業(ye) 、旅遊業(ye) 、種植養(yang) 殖業(ye) 、特色農(nong) 牧業(ye) 等產(chan) 業(ye) ,堅持走企業(ye) 化、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規範化的產(chan) 業(ye) 發展路子,努力確保貧困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增收致富。

  普蘭(lan) 縣副縣長甲措介紹,為(wei) 了確保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高位推動、發揮出最大效益,普蘭(lan) 縣專(zhuan) 門製定了產(chan) 業(ye) 發展“三個(ge) 一”工作機製,即一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有一個(ge) 縣級幹部牽頭的專(zhuan) 班負責指導監督管理;一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有一本資料完整、裝訂規範、方便查閱、專(zhuan) 櫃存貯,有全麵詳細建設責任、資金管理、項目實施、績效評價(jia) 、公共公示、資產(chan) 管理、風險防控等檔案台賬;一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有一套規範科學的利益聯結、收益分配、經營管理製度。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普蘭(lan) 縣謀劃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11個(ge) ,目前已經完工項目10個(ge) ,正在實施項目1個(ge) ;今年,結合實際又新增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4個(ge) 。

  一輪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高潮在孔雀河畔掀起……

  整合——優(you) 勢互補,激發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

  “走上公司化發展的第一年,我們(men) 公司全年總收入就從(cong) 300萬(wan) 元增長到680萬(wan) 元。”普蘭(lan) 縣普蘭(lan) 鎮多油村幸福興(xing) 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貢覺次旦談及變化一臉自豪。

  多油村位於(yu) 邊境一線,屬於(yu) 半農(nong) 半牧村。近些年,多油村致力發展村集體(ti) 經濟,先後成立了青年扶貧預製廠合作社、農(nong) 民施工隊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岡(gang) 拉梅朵扶貧砂石料場合作社,但由於(yu) 經營不善、管理不當,3家合作社平均年收入僅(jin) 有300萬(wan) 元左右。

  2018年6月,為(wei) 了進一步深化農(nong) 牧區改革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在普蘭(lan) 縣委、縣政府的幫助指導下,多油村3家合作社進行了資源整合,成立了多油村幸福興(xing) 巴股份有限公司,並推選出責任心強、思路開闊、文化水平較高的當地青年貢覺次旦擔任總經理。

  為(wei) 了提高競爭(zheng) 力,該公司一方麵加強了內(nei) 部規範化管理,一方麵轉變坐等生意上門的思想,積極主動跑市場,將砂石料、預製件以及施工服務“打包”推銷,開展“一條龍”服務,短短半年時間公司業(ye) 績實現翻番。

  這一年,該公司拿出57萬(wan) 元利潤,為(wei) 全村209戶1004名農(nong) 牧民分紅,人均分紅600元,而貧困戶在此基礎上增加500元,分紅達到1100元。

  2019年,多油村幸福興(xing) 巴股份有限公司收入達到750萬(wan) 元,扣除更新設備的300餘(yu) 萬(wan) 元,該公司又拿出42萬(wan) 元利潤為(wei) 全村群眾(zhong) 分紅。

  多油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紮西群培感慨道,村集體(ti) 經濟要發展壯大就要打破過去的發展模式,相信有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憑借我們(men) 的不懈奮鬥,公司未來可期。

  升級——調整結構,探索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子

  盛夏的普蘭(lan) ,孔雀河穀地的油菜花開得正豔,青稞也剛長出穗。微風拂來,菜花飄香、麥浪滾滾,金色與(yu) 綠色交織映襯,好一片高原美景。

  距離普蘭(lan) 縣城9公裏的西德村曆來都有種植青稞的傳(chuan) 統,此處的“白青稞”遠近聞名,西德白糌粑也成功申報為(wei) “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

  多年前,西德村成立了糌粑加工合作社走上了產(chan) 業(ye) 發展的初級階段,為(wei) 全村142戶590名農(nong) 牧民帶來了收益。

  2017年,在陝西省第八批援藏幹部的大力支持下,統籌安排資金665.22萬(wan) 元升級糌粑加工合作社,添置了青稞餅幹生產(chan) 線、麵包生產(chan) 線。

  2019年,西德村轉變管理模式,在原有合作社基礎上成立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

  為(wei) 了調整產(chan) 品結構,提高產(chan) 品質量,該公司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先後選派6名工作人員前往日喀則市學習(xi) 糌粑加工技術,前往拉薩學習(xi) 糕點製作技術,並邀請技術人員前來教授生產(chan) 銷售技術,讓群眾(zhong) 足不出村學到了先進生產(chan) 技術。

  為(wei) 了擴大西德白糌粑產(chan) 業(ye) 規模,在普蘭(lan) 縣委、縣政府的統籌下,全縣開始推廣種植白青稞,種植麵積由原來的1157畝(mu) 擴大到3159畝(mu) ,參與(yu) 群眾(zhong) 達200多戶,實現群眾(zhong) 增收100萬(wan) 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種植收入31.6萬(wan) 元。2019年,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向西德村28戶9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25.3萬(wan) 元。

  經過一番產(chan) 業(ye) 升級,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完整了產(chan) 業(ye) 鏈,實現了由單一的產(chan) 品生產(chan) 、銷售向加工、儲(chu) 運、供應等多領域發展。

  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普布次仁介紹,過去隻生產(chan) 糌粑,一年大概有50萬(wan) 元的產(chan) 值。今年新產(chan) 品投放市場後,短短半年銷售額已達50餘(yu) 萬(wan) 元,還有30多萬(wan) 元的訂單,預計年產(chan) 值將實現翻番。

  轉型——開拓創新,打造產(chan) 業(ye) 發展新引擎

  在海拔6656米的岡(gang) 仁波齊腳下的巴嘎鄉(xiang) 崗莎村,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大量的遊客和朝聖者來這裏旅遊、轉山。隨著旅遊業(ye) 的不斷發展,崗莎村犛牛運輸隊應運而生。

  經過多年的摸索打拚,2018年,“犛牛運輸隊”迎來了華麗(li) 轉身——西藏崗仁布齊轉山旅遊服務公司正式成立,開啟多元化經營模式。通過此舉(ju) ,進一步加強了企業(ye) 的運營管理,規範了製度章程,改革了體(ti) 製機製,真正實現了“政企分離”。

  西藏崗仁布齊轉山旅遊服務公司董事長確倫(lun) 尼瑪介紹,目前,公司依托原有的犛牛運輸隊,不僅(jin) 開設了家庭旅館、便利超市、帳篷茶館等產(chan) 業(ye) ,還成立了出租車公司、砂石料場。

  據了解,2019年,該公司共接待遊客19萬(wan) 餘(yu) 人次,總收入超過3000萬(wan) 元,崗莎村人均增收1.9萬(wan) 元,帶動了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198人脫貧致富,實現全村整體(ti) 脫貧摘帽。

  目前,為(wei) 了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業(ye) 帶來的影響,崗莎村又利用公司平台,大力轉移就業(ye) ,先後解決(jue) 100餘(yu) 人的就業(ye) 問題。

  崗莎村67歲的村民次仁群培順利脫貧摘帽。他告訴記者,吃上“旅遊飯”,摘下“貧困帽”,走上“致富路”,都得感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村子還在不斷建設發展,相信日子會(hui) 越來越好。

  種下希望,收獲未來。目前,普蘭(lan) 機場開工在即,將孕育新的發展機遇,一係列產(chan) 業(ye) 項目的效益也逐步顯現。普蘭(lan) 縣塔爾欽旅遊服務綜合體(ti) 項目年度實現收入80萬(wan) 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198人增收;普蘭(lan) 縣建材市場項目預計年收入100萬(wan) 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310人,人均可實現增收2000元左右;普蘭(lan) 縣利民超市已完成招商,預計年收入在210萬(wan) 元左右,帶動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830人,人均可分紅1600元左右……

  從(cong) 無到有,由小變大,普蘭(lan) 正努力配置產(chan) 業(ye) “金鑰匙”,探索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子”,以前進的姿態奮力繪就產(chan) 業(ye) 新畫卷,向著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闊步邁進。

  (記者 溫凱 陳林 趙書(shu) 彬 洛桑旦增 韓劉)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