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青稞兄弟”創業記
西藏昌都類烏(wu) 齊縣尚卡鄉(xiang) 珠多村的白瑪晉美和洛珠熱登兄弟的家庭,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兄弟倆(lia) 同時大學畢業(ye)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洛珠熱登按照父母的意願,通過了八宿縣稅務局的筆試。可隨著麵試日期臨(lin) 近,他猶豫了。和哥哥白瑪晉美深入交談後,他決(jue) 定和哥哥一起返鄉(xiang) 創業(ye) 。
返鄉(xiang) 創業(ye) 路漫漫,且看兄弟倆(lia) 如何闖出一片天。
創業(ye) “種子”生根發芽
從(cong) 類烏(wu) 齊縣城出發,記者一行驅車向東(dong) 行駛,途經高山峽穀,近3小時後,終於(yu) 來到尚卡鄉(xiang) 珠多村,見到了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田,花頭隨風搖曳,非常好看。
一位年輕人從(cong) 花海中迎麵走來,微笑著向我們(men) 問好。
“我先帶大家參觀一下我們(men) 合作社的加工廠房。”談話間,白瑪晉美透出康巴人的熱情與(yu) 憨厚。
閑聊中,白瑪晉美告訴記者說,他和弟弟洛珠熱登一樣,不喜歡過循規蹈矩的生活。2014年,國家提出“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政策,這在兄弟倆(lia) 心中埋下了創業(ye) 的種子。
從(cong) 那以後,洛珠熱登開始著重學習(xi) 創業(ye) 知識,多次參加各種創業(ye) 大賽,利用勤工儉(jian) 學的機會(hui) 積累工作經驗。
“畢業(ye) 那一年,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了‘精準扶貧’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我備受鼓舞。我的家鄉(xiang) 很美,但很多人的生活仍然很困難。在和哥哥商量後,我們(men) 決(jue) 定將創業(ye) 與(yu) 家鄉(xiang) 發展結合起來,利用家鄉(xiang) 的優(you) 勢資源,帶領群眾(zhong) 過上好日子。”洛珠熱登說。
2017年7月,畢業(ye) 於(yu) 濟南大學的洛珠熱登與(yu) 同時畢業(ye) 於(yu) 西南科技大學的哥哥白瑪晉美,在自治區“雙創”政策激勵和心中創業(ye) 夢想的驅使下,選擇回鄉(xiang) 創業(ye) ,立誌在奮鬥中綻放青春。
披荊斬棘闖出新路
創業(ye) 一開始,沒有資金,沒有門路,兩(liang) 手空空的兄弟倆(lia) 正對如何創業(ye) 愁緒萬(wan) 千。雪上加霜的是,得知不參加公務員麵試而要創業(ye) ,洛珠熱登的父母火冒三丈。
“爸爸媽媽當時強烈反對我們(men) 創業(ye) ,一直勸我們(men) 找份穩定的工作。後來拿我沒辦法,兩(liang) 個(ge) 月都沒和我說話。”回憶起創業(ye) 之初的艱難,洛珠熱登熱淚盈眶。
家人的責怪、同學的疑惑、朋友的不解,雖然讓洛珠熱登兄弟倆(lia) 多次猶豫徘徊,但最終沒能阻止他們(men) 創業(ye) 的信心和決(jue) 心。
有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得知創辦合作社能得到政策和資金扶持,洛珠熱登瞬間眼前一亮。
洛珠熱登與(yu) 白瑪晉美進行了多次“頭腦風暴”後,兄弟倆(lia) 決(jue) 定充分利用珠多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優(you) 勢,建立黑青稞食品生產(chan) 加工鏈,加工生產(chan) 高原特色食品。
經過前期緊張而充分的準備,2017年下半年,兄弟倆(lia) 申請到10萬(wan) 元創業(ye) 啟動資金,成立了類烏(wu) 齊縣尚卡鄉(xiang) 阿諾倉(cang) 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並按照“合作社+農(nong) 戶+食品公司”的產(chan) 業(ye) 化模式運營。
“合作社成立後,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有關(guan) 部門幫我們(men) 爭(zheng) 取到500萬(wan) 元產(chan) 業(ye) 項目資金,解決(jue) 了前期資金不足的問題。”洛珠熱登說。
通過2個(ge) 多月的市場調研,洛珠熱登開始鼓勵村民由種植白青稞改為(wei) 種植營養(yang) 價(jia) 值高且收益多的黑青稞。為(wei) 了解決(jue) 村民的後顧之憂,合作社免費給村民發放黑青稞種子,並承諾待黑青稞成熟後以每斤4元的價(jia) 格收購。
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說,一次次不厭其煩的解釋,村民們(men) 的思想開始悄悄發生變化。2018年,珠多村84戶村民共種植黑青稞532畝(mu) 。隨之,“黑青稞兄弟”的美名也在類烏(wu) 齊傳(chuan) 開了。
創業(ye) 道路越走越寬
走進阿諾倉(cang) 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加工廠房,隻見身著統一服裝的工作人員正忙得熱火朝天。一人用大勺子舀黑青稞,一人撐開包裝袋稱量,配合默契;另一旁,兩(liang) 名工作人員在進行塑封工作。
一圈走下來,記者看到黑青稞糌粑、黑青稞爆米花、高原人生果等成品整齊擺放在貨架上。
“這是今年的新產(chan) 品黑青稞餅幹,一袋三斤,非常暢銷。現在我們(men) 在昌都新區也建立了食品公司,有24名當地員工。”白瑪晉美介紹說。
為(wei) 拓寬銷售門路,阿諾倉(cang)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積極打造“綠色、安全、質量”的品牌,不斷創新提升技術水平,使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合作社也在類烏(wu) 齊縣、昌都市設置了銷售點,一年的銷售量將近20噸,銷售額可達30多萬(wan) 元。
隨著公司發展步入正軌,合作社成員實現了增收,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改善。員工普巴群培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家中有6人,曾因缺技能而致貧。考慮到生病的姐姐沒有勞動力,父母需要照顧,弟弟還在上學,普巴群培就一直在家放牧、幹農(nong) 活。2018年,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合作社上班。第一個(ge) 月,他拿到了4000多元的收入,心裏樂(le) 開了花。
如今,合作社還帶動了當地84戶種植戶、473人貧困群眾(zhong) 增收,平均每戶年增收5000元以上。
一路走來,洛珠熱登說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創業(ye) 成功絕對離不開黨(dang) 和國家好政策的扶持。如今,在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洛珠熱登又嗅到了新的發展機遇。
“當前植物油市場潛力大,今年我們(men) 試種了6畝(mu) 油菜和1畝(mu) 向日葵。從(cong) 目前的開花狀況來看,應該能豐(feng) 收。”兄弟倆(lia) 商量,計劃將生產(chan) 車間搬移到類烏(wu) 齊縣城周邊,在節約運輸成本的同時方便將產(chan) 品運送到更遠的地方。
青春,在奮鬥中閃光;青春,在耕耘中收獲。“黑青稞兄弟”追夢的故事還在延續……
(記者 周婷婷 胡榮國 紮巴旺青 陳誌強 劉金鵬 朱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香遷村走好產業興村新路子
近年來,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類烏齊鎮香遷村以黨建為引領,以發展綠色農業產品為方向,大力推進“一村一品”,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幹部帶頭、群眾參與”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打造香遷綠色芫根產業。 [詳細] -
美了鄉村 鼓了錢袋
在西藏昌都,走一次蕩氣回腸的天路七十二拐,看一眼茶馬廣場的殘陽西斜,撫摸一次強巴林寺牆上的千年滄桑……每一種體驗都是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邂逅。 [詳細] -
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發展生態旅遊 助力精準扶貧
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充分發揮獨特的區域資源優勢,積極打造“天堂類烏齊·三江花都城”,緊密結合全縣脫貧攻堅,吸納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努力實現貧困群眾通過旅遊市場增加收入脫貧致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