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拉薩當雄縣:犛牛育肥助增收 牧民過上“牛”日子

楊 璐 發布時間:2020-07-17 10:20:00來源: 拉薩晚報

  當雄,藏語意為(wei) “天選牧場”,遼闊的草原、豐(feng) 美的水草,為(wei) 生長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區的犛牛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以前,由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牧民思想意識落後,當地群眾(zhong) 守著“金山”卻沒能致富。如今,當雄縣全心全意為(wei) 牧民謀發展、搞實業(ye) ,通過犛牛標準化養(yang) 殖,讓當地群眾(zhong) 過上了“牛”日子。

  夏日的當雄縣龍仁鄉(xiang) 郭慶村迎來了水草豐(feng) 美、風景絕佳的季節,這裏有碧藍的天空、觸手可及的雲(yun) 朵、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成群的犛牛……眺望遠方,滿眼都是清新的綠色,這方天地在夏季散發出的活力,讓來往的人們(men) 都能感受到熱情。這裏是當雄縣淨土牧場郭慶場的所在地。

  2018年4月,占地近30畝(mu) 的當雄縣淨土牧場郭慶場運行。自此,犛牛科學養(yang) 殖的“種子”便開始埋在了郭慶村這片沃土裏。

  36歲的次仁桑珠是當雄縣淨土牧場郭慶場的飼養(yang) 員,牧場建立之初他就來到這裏工作,主要負責該牧場一個(ge) 牛舍60頭犛牛的管理工作。次仁桑珠是郭慶村一組的建檔立卡戶,來這裏之前,他家僅(jin) 養(yang) 殖了20多頭犛牛,並且總是擔心犛牛的繁殖和銷售問題。現在,次仁桑珠不用愁了,他將自己家的犛牛入股了牧場,還成為(wei) 了這裏的員工,每月工資5400元,不僅(jin) 掌握了標準化養(yang) 殖技術,還懂得了經營管理,一家人也實現了脫貧摘帽。

  2019年年初,富裕起來的次仁桑珠還花六萬(wan) 元購買(mai) 了一輛小車,上下班和接送兩(liang) 個(ge) 孩子上下學也更方便了,而這些都是他以前不敢想的。“以前,我們(men) 沒有技能,沒有地方可以去工作,生活條件也特別差,來到這裏後學到了很多科學養(yang) 殖技術,也有了穩定的收入,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次仁桑珠說。

  如果說,“草場流轉+犛牛入股+牧民入園”的模式,讓牧場獲得了穩定的牛源,牧民獲得了收益,一舉(ju) 兩(liang) 得。那麽(me) ,科學化牧場的打造則進一步提升了該牧場員工的科學養(yang) 殖技能和犛牛的品質。2019年年初,當雄縣投入資金400餘(yu) 萬(wan) 元,在淨土牧場郭慶場修建了占地416平方米的集裝化智能牧草生產(chan) 廠房,牧草周產(chan) 量達到8至10噸,有效解決(jue) 了全縣牧草資源短缺的現狀。

  24歲的索朗措姆是淨土牧場郭慶場的一名技術員,主要負責牧草智能生產(chan) 和管理。索朗措姆家在當雄縣寧中鄉(xiang) ,是石家莊經濟職業(ye) 學院畜牧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2019年畢業(ye) 後,她就來到這裏工作。

  索朗措姆告訴記者,牧草智能生產(chan) 主要是進行工業(ye) 化有機牧草的生產(chan) ,工廠內(nei) 的生產(chan) 係統采用生物營養(yang) 液無土栽培。通過智能溫控、自動微噴澆灌、LED燈光照射等,滿足種子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營養(yang) 等條件,能夠一年四季不間斷地為(wei) 犛牛提供新鮮牧草。濕度方麵,每3個(ge) 小時進行自動化噴水,每次一分鍾;溫度方麵,種植的前三天保持在18攝氏度左右,三天以後需保持在20攝氏度至24攝氏度。“我大學學的是畜牧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一直的願望是學好專(zhuan) 業(ye) 知識,運用到家鄉(xiang) 發展中。”索朗措姆說,“來到淨土牧場郭慶場後,我學會(hui) 了很多技術,還會(hui) 不斷努力學習(xi) ,讓傳(chuan) 統牧業(ye) 成為(wei) 我們(men) 發展中的有利優(you) 勢。”

  當雄縣淨土牧場郭慶場包含4個(ge) 牛舍及2000畝(mu) 草場。目前,該牧場共吸納當地17名群眾(zhong) 就業(ye) ,其中包括6名建檔立卡戶和4名返鄉(xiang) 大學生。2019年,該牧場出欄1010頭犛牛,發放員工工資104萬(wan) 元。

  當雄縣淨土牧場郭慶場管理員紮西次旦介紹,目前,牧場犛牛育肥工作每天都在進行,今年準備出欄1500至2000頭犛牛,現在牧場發展得越來越好,也將帶動更多的當地群眾(zhong) 用科學的養(yang) 殖方法增收致富。

  目前,當雄縣正在探索建立“互聯網+”牧業(ye) 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農(nong) 村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模式。同時,還加大對當地群眾(zhong) 的技能培訓和創業(ye) 扶持,鼓勵特色產(chan) 業(ye) 規模化經營,促進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拓寬群眾(zhong) 增收渠道。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當雄正在行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