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增收,西藏商務在行動!
新利平台訊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商務廳把農(nong) 牧民培訓和轉移就業(ye) 作為(wei) “民生工程”狠抓落實,結合商務工作特點,西藏自治區商務廳以邊貿、電商等工作為(wei) 重點,推動農(nong) 牧民培訓和轉移就業(ye) 。
西藏自治區商務廳將邊境貿易作為(wei) 推動沿邊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外開放、興(xing) 邊富民和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的重要抓手。目前,邊境貿易已成為(wei) 吸納邊民就業(ye) 的“蓄水池”。
2016年以來,共實施邊民互市貿易基礎設施項目12個(ge) ,落實資金7200餘(yu) 萬(wan) 元,不斷完善的邊境貿易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沿邊地區對外貿易、合作交流和轉移就業(ye) 提供了基礎保障。
扶貧扶智,西藏自治區商務廳積極引導邊境農(nong) 牧民參與(yu) 邊民互市貿易、倉(cang) 儲(chu) 物流、批發、零售和運輸等,帶動邊民就業(ye) 近7500人。在日喀則市吉隆縣,通過發展邊民互市貿易、運輸裝卸和邊貿產(chan) 業(ye) 帶動177人實現脫貧,群眾(zhong) 增收441.2萬(wan) 元。同時,西藏自治區商務廳積極扶持壯大農(nong) 牧民合作化組織發展,增強邊民脫貧攻堅持續力。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霍爾鄉(xiang) 貢珠村合作社就是受益者之一,通過扶持合作社實現60餘(yu) 萬(wan) 元的互市貿易,受益297戶,其中116戶為(wei) 貧困戶。
圖為(wei) 吉隆縣首屆邊貿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中尼邊境特色小鎮吉隆鎮舉(ju) 行 來源:中新網
目前,電子商務逐漸成為(wei) 農(nong) 牧業(ye) 增效,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西藏自治區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項目實施以來,西藏全區創建27個(ge) 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縣,電子商務使精準扶貧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按照“電商企業(ye) +貧困戶”的扶貧模式,西藏自治區商務廳積極對接西藏自治區電商協會(hui) 、中國食用菌協會(hui) 、雲(yun) 南鬆茸協會(hui) ,將西藏林下資源推出區外市場推動農(nong) 牧民增收。在工布江達縣,3名當地致富帶頭人在西藏自治區商務廳的幫助下成功開設網店,並在收購、包裝設計、運用電商等方麵得到指導後,實現580餘(yu) 萬(wan) 元的銷售額,發展起來的電商企業(ye) 吸納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就近就便就業(ye) 。
圖為(wei) 加查縣冷達鄉(xiang) 共康村電商服務站 攝影:賈華加
在認真履行行業(ye) 職責做好商務領域農(nong) 牧民扶持就業(ye) 的同時,西藏自治區商務廳積極調動邊貿協會(hui) 、電商協會(hui) 、餐飲協會(hui) 等行業(ye) 協會(hui) 齊力參與(yu) 扶貧工作,行業(ye) 協會(hui) 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和提供崗位,有效提升了農(nong) 牧民技能水平、拓寬了農(nong) 牧民就業(ye) 渠道、提高了農(nong) 牧民就業(ye) 質量和收入。
據統計,2019年以來,西藏商貿流通領域轉移就業(ye) 農(nong) 牧民21892人。其中,邊境貿易7496人、電子商務2169人、家政行業(ye) 3147人,外資等其它領域9053人。(新利平台 記者/賈華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扶貧直播帶火新零售
近日,由米林縣委、縣政府和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米林縣工作組共同主辦的直播帶貨活動在米林縣舉行。[詳細] -
從“等靠要”到“帶富人”
波密縣鬆宗鎮的卓瓊、秦祥書夫婦,過去和其他村民一樣,除了地裏“刨”出來的一點兒糧食,並無其他生活來源。[詳細] -
三年駐村路 一生墨脫情
在林芝市墨脫縣宗榮村,有這麽一群人,他們告別妻兒,遠離家鄉,紮根“雲端”,一駐就是大半年不回家,隻為幫助居住在這裏的鄉親們脫貧致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