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金融“活水” 精準滴灌

陳誌強 發布時間:2020-07-21 14:08:00來源: 西藏日報

  2017年才成立的洛隆縣阿登文化傳(chuan) 播公司,因暫時達不到法人貸款的要求,就通過發放農(nong) 村個(ge) 人生產(chan) 經營扶貧貸款的形式,幫助其渡過難關(guan) ;

  西藏昌都察雅縣康巴民族服裝廠的產(chan) 品,在金融機構門戶網站的線上銷量達到了年銷售額的45%;

  ……

  近年來,人行昌都中支指導轄區金融機構充分發揮行業(ye) 優(you) 勢,靈活運用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務,為(wei) 昌都市扶貧項目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有效提升了扶貧產(chan) 業(ye) 的“造血”功能。

  2016年,作為(wei) 西藏自治區扶貧龍頭企業(ye) 的藏東(dong) 珍寶酒業(ye) 有限公司,麵臨(lin) 著進一步擴大生產(chan) 規模的需求。人行昌都中支及農(nong) 行昌都分行在了解到相關(guan) 情況後,積極與(yu) 該企業(ye) 對接產(chan) 業(ye) 項目,於(yu) 2017年按照扶貧產(chan) 業(ye) 貸款政策向其發放貸款3000萬(wan) 元。

  通過這筆資金,該企業(ye) 建起了實驗室、生產(chan) 車間、包裝車間,並通過了國家食品質量安全QS認證。為(wei) 吸納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公司創新建立了“企業(ye) +協會(hui) +基地+農(nong) 戶”經營模式,每年解決(jue) 農(nong) 牧民臨(lin) 時就業(ye) 700餘(yu) 人,每人年增收達8000元以上,也為(wei) 當地果農(nong) 帶來了每戶每年增收6000元的良好效益。

  2016年以來,人行昌都中支轄區各金融機構累計對接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221個(ge) ,對接經濟合作組織200餘(yu) 家,對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產(chan) 業(ye) 項目82個(ge)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產(chan) 業(ye) 貸款餘(yu) 額為(wei) 4.89億(yi) 元,較2015年末增加4.11億(yi) 元,增長526.92%;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精準扶貧貸款0.63億(yi) 元,精準扶貧貸款帶動2118人穩定增收。

  在助力扶貧企業(ye) 發展的同時,人行昌都中支還全力改善轄區支付方式,使昌都市農(nong) 牧區基礎金融服務實現了從(cong) 量到質的飛躍。

  鄧巴是八宿縣的脫貧戶,以前他的收入來源隻有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收入,遇到年景不好,就有可能影響家庭收入。人行昌都中支為(wei) 了幫助如鄧巴這樣的農(nong) 戶打開銷售渠道,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與(yu) 地方政府、企業(ye) 協作,建立了電子商務服務平台。

  “今天又有人買(mai) 我家的蕎麥茶了。”鄧巴開心地說,“以前,我家的蕎麥都是車拉人扛,運到縣城賣掉,行情不好的時候,一點也賣不出去。現在好了,我把蕎麥茶發到網上,全國各地的人們(men) 都可以在網上買(mai) 我的產(chan) 品,再也不用發愁賣不出去了。下一步,我計劃將卡墊也放在網上銷售。”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138個(ge) 鄉(xiang) 鎮1142個(ge) 行政村,累計建立助農(nong) 取款點1173個(ge) ,金融綜合服務站8個(ge) ;截至4月底,累計拓展涉及藏家犛牛肉、礦泉水、民族服裝等特色產(chan) 品銷售的助農(nong) 電商8家;農(nong) 行建成“掌上銀行村”1119個(ge) ,覆蓋率達97.99%。

  便捷的支付服務有力地支持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脫貧致富,僅(jin) 今年1-3月,昌都全市助農(nong) 取款點交易量達39682筆,交易金額達5164.19萬(wan) 元,同比分別增長62.54%和519.3%;8家助農(nong) 電商線上交易筆數515筆,交易金額34.21萬(wan) 元。

  此外,人行昌都中支還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落實好貧困戶真實有效的信貸需求,因戶施策,精準投放扶貧貸款,持續提升貧困戶“造血”功能和內(nei) 生發展動力。

  2016年以來,昌都市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9.24億(yi) 元,惠及565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效信貸需求滿足率達95.86%。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個(ge) 人精準扶貧貸款餘(yu) 額12.69億(yi) 元,較2015年底增加4.23億(yi) 元,增長50%,有力助推了全市脫貧工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