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培: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技術員的蛻變之路
正在大棚裏梳理葡萄藤的群培 柴濟東(dong) 攝
他叫群培,如今是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綠健蔬菜就業(ye) 利民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農(nong) 業(ye) 技術員。看著嫻熟侍弄著大棚裏各種蔬菜的他,誰都不會(hui) 想到兩(liang) 年前,群培還隻是一名剛剛從(cong) 高海拔的地區易地搬遷到隆子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的兩(liang) 年時間對於(yu) 群培來講,不隻是時空的跨越,更是人生的一次蛻變。
易地搬遷後群培坐落在隆子鎮的新居 柴濟東(dong) 攝
“海拔高、收入低、身體(ti) 差、孩子小”幾個(ge) 詞或許就是群培過往生活的縮影。2016年黨(dang) 的扶貧政策為(wei) 群培一家點亮了希望的火種,一家人作為(wei) 第一批易地搬遷居民搬到了縣城所在的隆子鎮,分到了一套嶄新的四室一廳。便捷的生活設施加之相對濕潤的氣候竟然讓群培多少年的陳年痼疾明顯好了起來。群培一家還不知道,好運這才剛剛開始……
群培和妻子的新家 柴濟東(dong) 攝
為(wei) 了實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標,隆子縣委縣政府為(wei) 易地搬遷的困難群眾(zhong) 配套打造了“菜籃子”基地。群培和妻子在蔬菜大棚裏開始了嶄新的生活。經過援藏農(nong) 業(ye) 技術員老師的悉心培訓,群培憑借加倍的努力和良好的悟性,很快就掌握了施肥、培土、育苗、操作農(nong) 機具等技術要領,成了一名合格的技術人員。2018年群培一家如期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
群培正在為(wei) 組員講解實用栽培技術 柴濟東(dong) 攝
2019年7月群培成為(wei) 蔬菜基地的小組長,負責指導本組20多名員工的種植工作,他每月的工資也漲到了5000元。如今妻子每月能拿3500元的工資,孩子也在縣城就近上學了。這下子,群培的幹勁更足了。
蔬菜基地的菜品櫃台 柴濟東(dong) 攝
據了解,隆子縣“菜籃子”園區基地占地259畝(mu) ,現有生產(chan) 溫室244座,可實現年生產(chan) 蔬菜200萬(wan) 斤,蔬菜產(chan) 量占全縣蔬菜需求量的80%。計劃帶動370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脫貧增收。已實現98人就業(ye)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9人,包含易地搬遷貧困群眾(zhong) 37人)月均工資3800元。
成熟待采的有機西紅柿 柴濟東(dong) 攝
純熟的技術加上熱心細致的教學,很快就讓群培成了大夥(huo) 兒(er) 的“主心骨”。遇到大事小情,大家都願意找群培商量。經過選舉(ju) ,群培成了56戶易地搬遷戶的組長。如今的群培正在向黨(dang) 組織靠攏,希望成為(wei) 一名光榮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民航助力地方脫貧多個扶貧項目交接投產
據了解,該局向八宿縣交接了投資30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修建的益青鄉索那村招待所及吉中鄉畜產品代購代銷點、犛牛毛加工點、農機具維修點項目。[詳細] -
西藏邊境農民致富路:“主動幹”吃上“小康飯”
17年前,作為全鄉為數不多有初中學曆的農民,洛桑旦增靠著借來的2000元錢,從開小商店起步,走出了他的致富路。[詳細] -
西藏阿裏各縣電商扶貧工作成績斐然
近年來,阿裏地區各縣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突出特色”的原則,強化電商扶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創新電商扶貧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