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記者手記:易地搬遷好不好,他們才有發言權

王媛媛 發布時間:2020-07-30 08:57: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是真正意義(yi) 上的高天厚土,也是眾(zhong) 多人難以抵達的“詩和遠方”。當社交平台出現一張藍天白雲(yun) 之下連綿起伏的山巒時,定會(hui) 收獲無數羨慕。

  在年降雨量50~100毫米、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的50%、最低氣溫零下44.6度的“高原上的高原”,12.1萬(wan) 人像這裏獨特的植物紅柳樹一樣,深深紮根,恣意綻放。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景色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景色 攝影:王媛媛

  近年來,為(wei) 了改善當地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解決(jue) “一方水土養(yang) 不活一方人”的問題,阿裏地區在充分尊重群眾(zhong) 意願的基礎上,整合資金11億(yi) 元建成30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101戶7786人搬遷入住。

  從(cong) 農(nong) 牧民變城鎮居民,開啟新的生活,對於(yu) 很多人來說開始都不習(xi) 慣,也經曆了一些過程。

  有人說,他們(men) 原來生活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山景房”“湖景房”,這樣的房子在任何一個(ge) 城市,都需要花大價(jia) 錢才能住上。搬了肯定不舍得。

  也有人說,牧民進城,搖身一變成了城鎮居民,肯定不適應的。再說,他們(men) 走了,誰又去放牧,吃肉怎麽(me) 辦?還是別搬了。

  易地搬遷到底好不好,我們(men) 不是“他們(men) ”,與(yu) 其各種猜測、各種假設,不如跟隨記者走進兩(liang) 個(ge) 易地搬遷扶貧點,聽聽進城牧民怎麽(me) 說。

  獅泉河邊、燕尾山下,康樂(le) 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居住著從(cong) 阿裏地區改則縣、措勤縣、革吉縣、噶爾縣、日土縣5個(ge) 縣搬遷來的714戶3295名群眾(zhong) 。

  告別原來的土坯房,告別1年3次的轉場,不用擔心水、電、如廁、取暖等生活問題,從(cong) 噶爾縣門士鄉(xiang) 門士村搬遷來的索南益西一家已在這裏住了近3年。

  采訪中,印象最深的是索南益西家的那些花。一株三角梅放在陽光房的窗台上,陽光照耀下,明媚亮眼。海棠花最多,扡插不久的海棠花並不高,陽光房的桌子上有六七盆,開著或紅或粉或白的花。還有一盆吊蘭(lan) ,藤蔓隨著繩子攀爬,向屋頂延伸。

  寫(xie) 到這裏,腦海中閃現的是內(nei) 穿白襯衣、外搭紅色毛衣背心,皮膚黝黑、腿腳不便的人在屋子裏打掃衛生、照料花卉的場景……

  索南益西說,剛來時確實不太習(xi) 慣,尤其是出門買(mai) 東(dong) 西,溝通交流有些不暢。現在,他已經習(xi) 慣了這裏的生活。“在牧區隻能吃糌粑、喝酥油茶,在這裏想去外麵吃就去外麵吃。火鍋、炒麵、幹鍋這些,香得很!”

  1個(ge) 多月前,索南益西當上了老板。他承包了康樂(le) 新居合作社的茶館。對於(yu) 未來的生活,他有更多美好期許:小兒(er) 子紮西加布要成家了,要督促小孫子雍忠尼瑪好好學習(xi) ,茶館的生意還要更好……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康樂(le) 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居民索南益西的家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康樂(le) 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居民索南益西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康樂(le) 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玩耍的孩子 攝影:王媛媛

  當放暑假的孩子們(men) 在康樂(le) 新居裏奔跑遊玩時,改則縣圓夢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有個(ge) “小霸王”正從(cong) 鄰居家滿足地揣了一衣兜的糖果回家。這是紮西頓珠和妻子索南措姆的第三個(ge) 孩子,又是在新家出生的,家裏人格外疼愛,所以外號叫“小霸王”。

  他們(men) 原本的家,在改則縣改則鎮日瑪村。單靠26隻羊,還有兩(liang) 個(ge) 孩子在讀書(shu) ,一家生活得並不富裕。“聽到有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我自己主動申請想要搬遷的。”

  新家就在改則縣城邊,紮西頓珠一家張開雙手擁抱著新的生活。

  在外麵飯店吃到好吃的東(dong) 西,紮西頓珠總是詢問這是什麽(me) ,下次準會(hui) 帶著家人去吃,他“最喜歡吃大盤雞”。2018年紮西頓珠學會(hui) 了駕駛汽車,貸款買(mai) 了裝載機跟同村人做了點小生意。索南旺姆在家帶孩子的同時,也學會(hui) 了編織,1個(ge) 月能編兩(liang) 三條毛毯,足夠家裏1個(ge) 月的菜錢。

  哦,對了,他們(men) 一家還喜歡拍抖音。當歡快的歌曲響起時,紮西頓珠和索南旺姆拿著手機記錄自家的客廳和孩子,分享著一家四口、三餐四時的生活,這是平凡中的點滴歡樂(le) 。

  紮西頓珠還計劃今年冬天,趁著空閑,帶著妻子和孩子們(men) 去拉薩看看。“還要去檢查身體(ti) ,同時看看有沒有致富門路,回來帶著身邊的人增收。”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改則縣圓夢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居民紮西頓珠家的“小霸王”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改則縣圓夢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居民紮西頓珠的妻子索南措姆在編織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改則縣圓夢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居民紮西頓珠在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抖音視頻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改則縣圓夢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居民紮西頓珠和妻子以及小兒(er) 子在家門前合影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改則縣圓夢新居易地扶貧搬遷點居民紮西頓珠一家全家福 翻拍:王媛媛

  如何去生活,每個(ge) 人都有不一樣的答案,誰不期待未來的生活會(hui) 更好。當高原特有的風吹亂(luan) 頭發,當高原耀眼的光線照耀大地,這裏的人們(men) 又開始了屬於(yu) 他們(men) 的忙碌又平凡的一天。(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