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西藏發展紀實:寫在世界屋脊上的“中國奇跡”

尕瑪多吉 發布時間:2020-08-27 10:11:00來源: 光明日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始終高度重視西藏工作,深切關(guan) 懷西藏各族人民,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時代治邊穩藏重要論述。2015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明確了新形勢下西藏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要原則和著眼點著力點、出發點落腳點,製定了一係列特殊優(you) 惠政策,規劃了一係列重大項目,親(qin) 自為(wei) 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謀篇布局,為(wei) 新時代西藏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開啟了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新篇章。

  5年來,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帶領全區各族幹部群眾(zhong) 高舉(j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偉(wei) 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治邊穩藏重要論述,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各項事業(ye) 取得了曆史性成就,在世界屋脊上創造出一個(ge) 個(ge) 舉(ju) 世矚目的“中國奇跡”。

  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從(cong) 拉薩出發,沿著雅魯藏布江一路向東(dong) ,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的建設場地一片火熱景象。前不久,位於(yu) 山南市加查縣境內(nei) 的重點標誌性工程藏木雅魯藏布江特大橋成功合龍,標誌著拉林鐵路線下主體(ti) 工程施工全麵完成,有力保障了後續軌道鋪設和電氣化施工,為(wei) 2021年通車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wei) 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工程項目,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270多億(yi) 元,全線47座隧道絕大多數貫通。拉林鐵路的建設,是繼青藏鐵路、拉薩至日喀則鐵路後,在西藏高原建設的又一條鋼鐵大動脈。“拉林鐵路的建成,必將加速西藏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向東(dong) 融入川渝經濟圈和大香格裏拉旅遊圈的進程。”西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馬菁林說。

  近年來,西藏包括鐵路在內(nei) 的交通飛速發展,公路通車總裏程超過10萬(wan) 公裏,其中高等級公路660公裏,建成通航機場5個(ge) ,開通國內(nei) 國際航線92條,一個(ge) 由鐵路、公路、航空、郵政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呈現在世界屋脊上。繼滿拉、旁多等一大批水利樞紐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後,西藏水利發展史上投資最大的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竣工在即,青藏、川藏電力聯網工程架起了電力“天路”、點亮了高原,製約西藏發展的瓶頸因素被曆史性的打破。

  “在西藏發展的一個(ge) 個(ge) 關(guan) 鍵節點,總有一支點睛之筆,而手握這支筆的正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吳英傑說,西藏作為(wei) 特殊的邊疆民族地區,始終受到黨(dang) 中央的特殊關(guan) 心關(guan) 懷,沐浴著黨(dang) 的陽光雨露。

  發展是解決(jue) 西藏所有問題的關(guan) 鍵。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先後確定了“十二五”3305億(yi) 元和“十三五”6576億(yi) 元中央支持西藏的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製定了惠及全區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的一係列特殊優(you) 惠政策。

  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帶領全區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處理好“十三對關(guan) 係”為(wei) 根本方法,大力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著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積極推進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hui) 的高質量發展。

  2019年,西藏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1697億(yi) 元,經濟增速連續7年居全國前三,城鄉(xiang) 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7410元、12951元,兩(liang) 項指標的增速均居全國前列,絕對貧困基本得到消除,脫貧攻堅決(jue) 勝在望,全區340多萬(wan) 各族群眾(zhong) 將與(yu) 全國人民一道邁進小康生活。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西藏的發展已經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社會(hui) 持續和諧穩定

  西藏的發展,始終牽動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切的目光。2017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給祖國西南邊陲的隆子縣玉麥鄉(xiang) 卓嘎、央宗姐妹回信,鼓勵她們(men) 為(wei) 守邊護邊、建設美好家園作出更大貢獻。

  西藏大力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加快邊境小康村建設。2018年,一條投資2億(yi) 餘(yu) 元、總長34公裏的隆子縣紮日鄉(xiang) 曲桑村至玉麥鄉(xiang) 的柏油公路順利建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心的“邊境孤島”玉麥,與(yu) 西藏主幹道路網聯通。“西藏,距離北京雖遠,但我們(men) 的心與(yu) 黨(dang) 中央貼得更緊了。”卓嘎說。如今,守護神聖國土、建設幸福家園已成為(wei) 各族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

  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這個(ge) 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困難麻煩由政府解決(jue) 、把方便實惠送給群眾(zhong) 。近年來,西藏把自治區掌握的資金90%以上向基層和民生領域傾(qing) 斜,爭(zheng) 取每年為(wei) 群眾(zhong) 辦好10件實事,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過去農(nong) 牧民孩子最大的願望是有學上,現在他們(men) 的目標是上好學。”墨脫縣完全小學副校長格桑德吉說,隨著西藏教育事業(ye) 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走出了大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墨脫是全國最後一個(ge) 通公路的縣城。如今,當地的辦學條件越來越好,建起了三層教學樓,孩子們(men) 有科學實驗室、美術室等,老師們(men) 上課也用起了PPT,在疫情期間,孩子們(men) 也能上網課。“黨(dang) 的教育政策越來越好,西藏農(nong) 牧民子女享受‘三包’教育政策,如今我們(men) 門巴族孩子入學率和小升初的升學率都達到了100%。”格桑德吉說。

  西藏切實保障和大力改善民生,2019年全區民生福祉大幅提升,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951元。建成以五大保險為(wei) 主體(ti) 、覆蓋城鄉(xiang) 全體(ti) 居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參保率達95%。367種“大病”不出自治區,2200種“中病”不出地市,人均壽命從(cong) 2010年人口普查時的68.2歲,提高到70.6歲。

  作為(wei) 幾年前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區域,西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聚力“兩(liang) 不愁三保障”,以五級書(shu) 記抓攻堅,因縣實施差異化政策,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節約為(wei) 先,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支撐、政策激勵、就業(ye) 優(you) 先、援藏扶助、社保兜底各項工作,截至目前,全區74個(ge) 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62.8萬(wan) 人實現脫貧。

  “讓各族群眾(zhong) 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旗幟鮮明反對分裂、維護穩定,始終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這是高質量發展的目的所在,也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吳英傑說。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效

  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近年來,西藏以構建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抓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汙染防治與(yu) 輻射環境管理等各項工作,確保了全區環境質量總體(ti) 良好。

  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目前,西藏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ge) ,保護區總麵積41萬(wan) 多平方公裏,占全區國土麵積的34%,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處,麵積居全國第一,藏羚羊、野犛牛、黑頸鶴等125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和1200個(ge) 西藏特有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小康全麵不全麵,生態環境質量是關(guan) 鍵。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征程中,西藏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加快推進美麗(li) 西藏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西藏城鎮綠色建築麵積達428.2萬(wan) 平方米,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防沙治沙、“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持續開展,新增造林130.7萬(wan) 畝(mu) ,有條件的地方消除“無樹村”“無樹戶”“無樹單位”的目標任務全部提前完成。

  在西藏沿雅魯藏布江一線,根據氣象數據顯示,沙塵天氣由過去的每年60多天減少為(wei) 0.8天,沙化治理取得明顯成效,雅江防護林已成為(wei) 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組成部分。“我們(men)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加強製度建設,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製,為(wei) 西藏生態環境保駕護航。”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羅傑介紹,截至2019年,西藏已累計投入117億(yi) 元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先後頒布實施了60多部地方性法規,為(wei) 高原生態保護提供法治保障。據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最新發布的《2019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9年西藏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係統總體(ti) 穩定,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保護是為(wei) 了更長遠的發展。這些年來,西藏自治區積極鼓勵和引導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參與(yu) 造林綠化、防沙治沙等生態工程建設,努力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每年有10萬(wan) 名以上農(nong) 牧民直接參與(yu) 國土綠化,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如今,一幅生活富足、生態美好、民族團結的美好畫卷正在高原大地徐徐展開。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