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行走“拉薩之肺”:一片濕地和它改變的高原生活方式

王沁鷗 發布時間:2020-09-07 13:42:00來源: 新華社

   如果在距你生活的城市市中心兩(liang) 公裏的地方,就有一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級別的天然濕地,這會(hui) 是一種怎樣的體(ti) 驗?土生土長的拉薩市民陳女士就常向自己的朋友們(men) “炫耀”,說自己就是這樣一名幸運兒(er) 。可朋友們(men) 都不相信:“青藏高原不應該高寒缺氧嗎?怎麽(me) 還會(hui) 有濕地呢?”

   5日,由西藏自治區體(ti) 育局主辦的2020年環拉魯濕地健步走係列活動在拉薩啟動,陳女士和另外400多名拉薩市民一起參加了活動。沿著步道,人們(men) 行走在這片位於(yu) 拉薩市區西北部的濕地邊緣,身旁碧草連天,水鳥低飛,波光粼粼;抬眼望去,布達拉宮屹立在雲(yun) 霧氤氳的青山上,視野開闊。人們(men) 邊走邊拍照,累了便在步道兩(liang) 旁的座椅上休息,4公裏的路程不知不覺就走完了。

   “我拍了好多美景,已經迫不及待要去朋友圈給拉薩打廣告了。”陳女士說。

   陳女士對拉魯濕地並不陌生。她的父母建國初期進藏工作,她在拉薩出生。小時候,她並不知道拉魯濕地是世界海拔最高、國內(nei) 麵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濕地。在她印象裏,那就是片遙遠的荒地,“男孩子有時去那兒(er) 遊泳,但我們(men) 從(cong) 來不去的”。

   據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尼瑪多吉介紹,拉魯濕地早期因水草茂盛,曾被作為(wei) 專(zhuan) 用牧場使用,草能長到兩(liang) 米多高。但20世紀80年代至保護區建立前,濕地區域一度因過度放牧、無序旅遊、土地侵占等人類活動影響而導致生態係統退化。

   1995年,西藏自治區啟動了拉魯濕地保護工程,1997年完成了對濕地生態現狀,以及社會(hui) 、人文、地理等資料的考察和收集工作。1999年,西藏自治區政府正式批準拉魯濕地建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保護區升級為(wei) 國家級。2010年,西藏出台了《拉薩市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

   那些年,陳女士也注意到了濕地正在發生的變化:零散的菜攤和老舊房屋被拆除,綠色植被和水域重新連成片,“路過這裏時,空氣都會(hui) 濕潤很多,呼吸也順暢”。

   “通過核心區住戶搬遷、渠道生態修複、濕地防滲工程、清淤工程等三期工程的實施,拉魯濕地的生態得到了恢複。它在調節城市氣候、補充氧氣、涵養(yang) 水源、蓄水防洪、平衡地下水等方麵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尼瑪多吉介紹,目前,保護區麵積約12.2平方公裏,相當於(yu) 約三個(ge) 半紐約中央公園;水域麵積比保護區剛成立時擴大了三分之一,濕地內(nei) 現存高等植物37科,常年生活在濕地內(nei) 的鳥類43種,水生野生動物有152種,是青藏高原城市區域內(nei) 一個(ge) 不可多得的物種基因庫。

   這片高原上的“世外桃源”,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拉薩之肺”,與(yu) 不斷發展的城市共同生息。而現在,拉魯濕地的角色再次拓展——以其生態建設之成就,助力高原居民的全民健身。

   2017年,拉魯濕地入選我國首批國家濕地旅遊示範基地。2018年,濕地局部對市民開放,從(cong) 每年4月持續到10月,冬季仍然留給遷徙過冬的黑頸鶴等水鳥。

   5日的健步走活動當天,記者在步道上見到了許多定期來慢跑的周邊居民,一些藏族老阿媽還帶著家中幼兒(er) 在水邊觀景玩耍。

   “老拉薩市民最喜歡遛彎、轉經的地方以前都集中在布達拉宮那一片。現在我們(men) 經常來濕地這邊,環境好,氧氣足。”陳女士說,以前覺得在西藏生活艱苦又單調,健身更是從(cong) 來不敢想,“但現在能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高原的生活越來越豐(feng) 富多彩了,這確實是政府為(wei) 老百姓辦的一件大實事”。

   據了解,拉魯濕地健步走係列活動將持續到10月,利用周末號召市民參與(yu) 健身活動。

   除濕地外,拉薩市還在南部打造了沿拉薩河健身帶,並利用北部的雪山資源打造了廓瓊崗日冰川公園,市民驅車3小時即可體(ti) 驗攀冰登山的樂(le) 趣。一到周末,近可濕地漫步,遠可雪山攀登,這已成為(wei) 高原首府市民的新生活方式。

   “共建良好生態、共享美好生活。把生態建設和全民健身結合起來,是為(wei) 了使西藏各族群眾(zhong) 進一步形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以更加強健的體(ti) 魄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西藏自治區體(ti) 育局黨(dang) 組書(shu) 記王德軍(jun) 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