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黝黑的麵龐中透露出幾分儒雅,這是普瓊給人的第一印象。
2013年,普瓊離開了工作6年的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峰大氣與(yu) 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回到家鄉(xiang)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甲措雄鄉(xiang) 瓊孜村,通過選舉(ju) 進入村“兩(liang) 委”班子。從(cong) 此,他將個(ge) 人的夢想融入家鄉(xiang) 的發展中,將“論文”寫(xie) 在希望的田野上,帶動引領全村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啃下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個(ge) 又一個(ge) 硬骨頭,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
如今,普瓊擔任瓊孜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已經3年。這位有著“書(shu) 生”氣質的村幹部並不“文弱”,采訪中,記者時常跟不上普瓊“一路小跑”的腳步。瓊孜村貧困群眾(zhong) 早已甩掉了“貧困帽子”,但普瓊仍然沒有絲(si) 毫放鬆,他告訴記者:“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這根弦必須要繃緊了,不能有停一停、歇歇腳的想法,要認清目前的形勢和困難,扛起責任、積極作為(wei) ,接續推進全麵脫貧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在普瓊家中,書(shu) 架上擺滿了各類書(shu) 籍。普瓊說,他除了經常看黨(dang) 的最新理論書(shu) 籍外,最喜歡看的就是經濟類和曆史類書(shu) 籍。最近,他還跟駐村工作隊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學習(xi) 計算機操作。“作為(wei) 村委會(hui) 主任,我必須加強學習(xi) ,與(yu) 時俱進。”普瓊說。同時,普瓊還是日喀則市農(nong) 牧民骨幹宣講員,豐(feng) 富的曆史知識和典故,讓普瓊在開展“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和新舊西藏對比演講時,用小故事講清楚大道理,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引起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強烈共鳴,收到了良好的宣講效果。
普瓊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筆記。對於(yu) 今年的發展,普瓊思路清晰:進一步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加強村民勞務輸出,激發村民內(nei) 生動力和培養(yang) 市場意識,大力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做好河道清淤和防汛抗旱……
普瓊說,雖然他的“大學夢”沒有實現,但如今,在家鄉(xiang) 的廣袤土地上,他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夢想有了安放之處,越幹越有方向,越幹越有勁!
1997年,離進入大學隻有一步之遙的普瓊,因家裏遇到變故不得不退學,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擔。2007年,普瓊經人介紹,在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峰大氣與(yu) 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從(cong) 事藏漢翻譯和日常觀測工作,在與(yu) 院士、博士等專(zhuan) 家打交道的6年時間裏,普瓊養(yang) 成了勤奮、好學、嚴(yan) 謹等品質。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普瓊深刻認識到,打贏脫貧攻堅戰關(guan) 鍵在黨(dang) ,基層黨(dang) 組織強起來,脫貧攻堅才會(hui) 實起來。作為(wei) 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普瓊協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一手抓黨(dang) 建一手抓脫貧攻堅,成立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實行黨(dang) 員與(yu) 貧困戶結對幫扶機製,充分發揮黨(dang) 員的先鋒模範和幫扶作用。普瓊自己也成了村裏9戶貧困戶的“親(qin) 戚”,經常上門解決(jue) 困難、宣傳(chuan) 政策、扶誌扶智。
達瓦歐珠以前是村裏出了名的“懶漢子”“酒瘋子”,一有錢就拿去喝酒,一喝完酒就耍酒瘋,村裏人見了他都繞道走。普瓊為(wei) 了轉變達瓦歐珠的思想,踏破了門檻、說破了嘴皮,最終讓他幡然悔悟,積極外出務工,日子越過越好。“這些年,普瓊主任又是幫我找工作,又是照顧我家人,把我當親(qin) 兄弟一樣,我不好好生活真的就對不起黨(dang) 的好政策,對不起普瓊主任的一片好心了。”達瓦歐珠感動地說。
為(wei) 了改變村裏的落後麵貌,普瓊找準了貧困“症結”,開出了致富“良方”:一靠先進科技,二靠集體(ti) 經濟。
瓊孜村是一個(ge) 農(nong) 業(ye) 村,以種植青稞為(wei) 主,由於(yu) 管理粗放和科技含量低等原因,產(chan) 量一直上不去。2017年,普瓊積極對接桑珠孜區和甲措雄鄉(xiang) 農(nong) 牧綜合服務中心,在村裏試種了600畝(mu) 喜馬拉雅22號青稞種子,並組織村民加強田間管理,當年青稞畝(mu) 產(chan) 便達900多斤,比過去翻了好幾倍。2019年,瓊孜村的喜馬拉雅22號新品種青稞種植麵積達到1700多畝(mu) ,並再次喜獲豐(feng) 收。為(wei) 了增加青稞附加值,普瓊和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集思廣益,動員全體(ti) 村民辦起了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合作社,2019年共銷售52萬(wan) 斤青稞。如今,瓊孜村正在想辦法籌集資金,進一步擴大合作社規模和產(chan) 品種類,讓集體(ti) 經濟真正成為(wei) 村民增收的“聚寶盆”。
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獲,努力奮鬥才能夢想成真。如今的瓊孜村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村容村貌和村民精氣神發生了大變樣,但普瓊為(wei) 民服務、幹事創業(ye) 的初心始終未變。展望未來,普瓊說,他將繼續盡己所能,給村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日喀則江孜縣沙棘育苗基地:小沙棘成就致富大產業
盛夏時節,江孜曲籠生態綠化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外熱鬧:一座座溫室大棚內,數十名工人們正在施肥、澆灌,大棚外,工人們正在把育成的苗木搬上運貨車。[詳細] -
發展犛牛產業 促農增收致富
色甫淨土牧場位於曲水縣達嘎鎮色甫村色甫溝,占地12.29萬畝,獨有的氣候及地理優勢使得這裏水草豐茂、植被種類豐富,是犛牛養殖的天選牧場。[詳細] -
西藏山南市乃東區索珠鄉:發展特色產業 走向致富之路
距離山南市區28公裏的乃東區索珠鄉,山環水繞,植被茂盛,是一個風景十分秀麗的鄉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