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經營鋪就致富路
日前,當記者走進位於(yu) 日喀則市定日縣協格爾鎮的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水泥製品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時,“噠噠噠”的機械聲環繞著整個(ge) 廠房,裝載車、叉車來回穿梭,工人們(men) 打磚、搬磚、裝磚,一片忙碌的景象。
次仁紮西是水泥製品合作社的負責人,2016年至2020年3月,該水泥企業(ye) 一直是次仁紮西以個(ge) 人名義(yi) 投產(chan) 使用的。
“個(ge) 體(ti) 經營決(jue) 策自定、風險自擔,有時候我真的很發愁,自己能力有限,生產(chan) 少了怕跟不上市場需求,生產(chan) 多了又擔心賣不出去。”次仁紮西回憶說。
後來,當地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找到了次仁紮西,詢問他願不願意以合作社的方式改組水泥廠,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搬遷群眾(zhong) 也參與(yu) 進來,增收致富。沒想到,這與(yu) 次仁紮西醞釀已久的想法一拍即合,他當時就答應了。
2020年4月,定日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水泥製品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正式成立,並為(wei) 縣城周邊43名建檔立卡群眾(zhong) 提供了就業(ye) 崗位,其中21名員工是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也是該合作社的股東(dong) 。
合作社按照“基地+農(nong) 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積極吸納附近貧困群眾(zhong) ,通過“以崗代訓、以工代訓”方式,免費提供機械操作、安全生產(chan) 方麵培訓,助力貧困群眾(zhong) 就業(ye) ,同時,也提高了合作社員工的技術水平。
尼瑪是定日縣協格爾鎮興(xing) 旺村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一家4口人。以前,尼瑪一家的收入主要靠他在家務農(nong) 和農(nong) 閑時節外出務工,一年下來收入不超過8000元,日子過得十分拮據。
今年初,尼瑪加入了合作社,他在合作社裏負責打磚、搬磚、裝磚等工作,每個(ge) 月能拿到近8000元。
“現在一個(ge) 月掙的工資和以前一年掙的錢差不多,看著日子越過越好,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麽(me) 叫合作才能致富!”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在家門口也能有錢賺。這讓更多貧困群眾(zhong) 自願跑來合作社務工。
羅布是個(ge) 單身漢,家在定日縣曲洛鄉(xiang) 貢達普村。今年4月,羅布來到合作社上班,負責混凝土加工工作。
“這裏工資高、離家近,每天有250元的收入,一個(ge) 月能拿到7500元,我要好好工作、好好攢錢,家裏還等著我娶媳婦呢!”羅布說。
合作經營才短短大半年時間,水泥製品合作社的收入就翻了一番。“現在貧困戶和搬遷群眾(zhong) 既是合作社的員工又是股東(dong) ,大家群策群力,幹活也特別賣力。合作社上半年的總收入就有135萬(wan) 元,今年預計可實現每戶分紅5000元以上。”次仁紮西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普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2013年,普瓊離開了工作6年的中國科學院珠穆朗瑪峰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回到家鄉桑珠孜區甲措雄鄉瓊孜村,通過選舉進入村“兩委”班子。[詳細] -
西藏白朗:發展枸杞產業促進村民增收
西藏白朗縣嘎東鎮嘎東村近年來通過引進農業科技公司,發展枸杞種植產業。[詳細] -
西藏白朗:蔬菜種植合作社助力農民增收
近年來,西藏白朗縣巴紮鄉彭倉村成立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統一培訓、統一投入、統一管理等方式,讓當地農民學會蔬菜種植及管理技術,增加經濟收入,助力農民脫貧致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