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綻放在綠水青山中的致富小康夢

左曉萌 發布時間:2020-09-24 08:57:00來源: 拉薩晚報

  近年來,旅遊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拉薩市的一大重點項目,鄉(xiang) 村旅遊,也成了堆龍德慶區旅遊產(chan) 業(ye) 的重要支撐。位於(yu) 象雄美朵生態旅遊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緊鄰109國道的波瑪村,就是堆龍德慶區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縮影。通過政府“輸血”、企業(ye) “造血”、村民自主參與(yu) 的模式,波瑪村實現了旅遊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化、規模化發展,讓百姓的藏家小樓變成“錢袋子”,致富小康夢在綠水青山中綻放。

  109國道旁,藍天白雲(yun) 下百餘(yu) 座藏式小樓,就是堆龍德慶區波瑪村在易地搬遷安置工程基礎上打造的德吉藏家旅遊精品民宿村項目。每年7月至9月是德吉藏家營業(ye) 旺季,每天都會(hui) 迎來近200名遊客,這裏已成為(wei) 堆龍德慶區的網紅打卡地。而迎接這些遊客的,就是在這裏工作的波瑪村村民,波瑪村易地搬遷村民紮西卓瑪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她響應國家政策,從(cong) 古榮鎮南巴村搬到波瑪村後,就一直在德吉藏家工作。這裏離她家走路大約十分鍾。不用遠離家鄉(xiang) ,可以在家附近就業(ye) ,工資還比以前在拉薩市區打工時翻了一番。“在黨(dang) 和國家的政策幫扶下我從(cong) 古榮搬到了波瑪村,現在在德吉藏家上班,離現在居住的地方也近,工作環境很好,每個(ge) 月有3500元工資,希望一直在這邊工作,有機會(hui) 的話提升一下自己。”紮西卓瑪說。

  在德吉藏家,遊客不僅(jin) 可以選擇獨具特色的藏式小樓,還可以選擇入住藏家,深度體(ti) 驗獨特民俗。在寧靜恬然的村落中,一間間具有濃鬱藏式特色的小樓,被重新參照星級酒店標準對房屋主題風格、客房藝術進行室內(nei) 外改造,從(cong) 2017年開始,15戶村民加入到了民俗改造項目,一層自住,二層改造成民宿客房,紮西卓瑪家也是參與(yu) 改造的家庭之一,在旅遊旺季時,她家每天都會(hui) 迎來天南海北的客人,每日的租金中,紮西卓瑪都可以拿到一份分紅。如今,在村委會(hui) 、合作社的引領下,紮西卓瑪和村民們(men) 一起越來越願意接受搬遷後的致富新生活。

  和紮西卓瑪一樣,搬遷到波瑪村的村民其美嘎瑪,也在這裏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其美嘎瑪說:“2016年我搬到波瑪村,現在在德吉藏家工作,工資一個(ge) 月4300元左右,老公在拉薩工作,工資每個(ge) 月7000元左右。現在兩(liang) 個(ge) 妹妹在內(nei) 地讀書(shu) ,我希望她們(men) 好好學習(xi) ,我和老公也好好工作,大家一起過上幸福日子。”

  10年前,為(wei) 了照顧兩(liang) 個(ge) 妹妹。其美嘎瑪撕碎了她重點高中的錄取通知書(shu) ,離鄉(xiang) 打工作,曾經她以為(wei) 這一生都要漂泊在外。如今,是易地搬遷和好政策和家門口就業(ye) 的機會(hui) ,讓她再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現在,她和丈夫一個(ge) 月的收入加起來,能超過一萬(wan) 元,完全可以負擔兩(liang) 個(ge) 妹妹和女兒(er) 的生活。

  工作中,其美嘎瑪成為(wei) 了客房服務小組中的培訓負責人兼收銀員,開始獨當一麵。對於(yu) 其美嘎瑪來說,搬遷後向她打開大門的,不僅(jin) 是一幢新房子,更是一份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德吉藏家” 項目經營負責人黃丹介紹:“德吉藏家自2018年5月正式對外運營以來,截至目前,共有39名本村員工,每個(ge) 人每月工資從(cong) 3000-4500元不等,同時從(cong) 運營至今。‘德吉藏家’給波瑪村100戶搬遷戶,兌(dui) 現了86.5萬(wan) 元的分紅。2019年最多一戶拿到了17000元左右。此外,村民可以參加民宿文化體(ti) 驗活動,鍋莊舞蹈隊、給遊客編彩繩等,通過這種方式來創收增收,目前‘德吉藏家’為(wei) 村民實現了勞務性收入、分紅性收入、以及其他性收入的同步增長。”

  在“德吉藏家”,波瑪村的村民們(men) 在經過培訓後上崗,成為(wei) 了這裏的保安、服務員、前台,直接帶動了當地100戶408名易地搬遷群眾(zhong) 的脫貧鞏固和可持續發展。“波瑪村現在有610戶,其中搬遷群眾(zhong) 有100戶,目前均基本都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下一步我們(men) 計劃打造兒(er) 童遊樂(le) 園、大型康養(yang) 項目等項目,我有信心,未來我們(men) 的波瑪村群眾(zhong) 人均年收入可達到三萬(wan) 元。”波瑪村第一書(shu) 記牛世宏說。

  曾經以農(nong) 耕放牧為(wei) 主的波瑪村,現如今依托象雄美朵、德吉藏家等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使村民們(men) 端起了“旅遊碗”、吃上了“致富飯”。他們(men) 的日子就像熊熊燃燒的篝火,越過越旺,正在走出一條屬於(yu) 自己的幸福路。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