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昌都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綜述:波瀾壯闊七十載,喜看三江巨變

陳誌強 胡榮國 紮巴旺青 劉金鵬 朱杉 周婷婷 發布時間:2020-10-09 09:02: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1950年10月19日,西藏昌都解放,鮮豔的五星紅旗在西藏高原高高飄揚。

  波瀾壯闊七十載,滄桑巨變慨而慷。70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昌都解決(jue) 了許多過去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符合昌都實際的發展之路。如今,一個(ge) 經濟繁榮、社會(hui) 和諧、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昌都呈現在世人麵前,三江大地上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正意氣風發闊步走在新時代康莊大道上。

  經濟發展成就斐然

  對於(yu) 70年來昌都市經濟發展成就,數據最具有說服力。統計顯示,2019年,昌都市地方生產(chan) 總值完成220.96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比1958年的0.41億(yi) 元增長了約539倍;城鎮和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650元和11545元。

  銀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生產(chan) 節能環保新型牆體(ti) 材料為(wei) 主,是第一家入駐昌都經濟開發區的企業(ye) 。今年上半年,該企業(ye) 銷售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2.4萬(wan) 方,實現銷售收入1176萬(wan) 元。“目前全市70%的建築工程項目都在使用公司生產(chan) 的磚。”銀達建材總經理郝華軍(jun) 介紹道。

  銀達建材的成功,是昌都經開區800多家企業(ye) 飛速發展的一個(ge) 代表。

  作為(wei) 藏東(dong) 大地上冉冉升起的經濟新星,昌都經開區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如今,它已成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是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寫(xie) 照。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昌都農(nong) 牧業(ye) 也快速發展,闖出了新的天地。

  落日餘(yu) 暉,半山坡上,一個(ge) 膚色黝黑的高大漢子正揮舞著長鞭,驅趕著羊群下山。這名趕羊的漢子,名叫多貢,是貢覺縣阿旺鄉(xiang) 金珠村有名的阿旺綿羊養(yang) 殖大戶。

  “我家現在共有1300隻阿旺綿羊,在我們(men) 村也是數一數二的了。”51歲的多貢麵色紅潤,說起話來幹脆利落,“每年都有綿羊出欄,今年預計將新增500多隻小羊羔。”

  受多貢的影響,現在村裏養(yang) 羊的人越來越多。阿旺綿羊也由過去的粗放型放養(yang) 逐步實現了產(chan) 業(ye) 化經營。如今,阿旺綿羊已成為(wei) 農(nong) 牧民穩定增收的“金鑰匙”。

  如今,昌都市“五大養(yang) 殖”“七大種植”基地加快建設,卡若香豬、康巴香雞、洛隆糌粑、芒康葡萄酒、類烏(wu) 齊犛牛肉等一大批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品正在三江大地崛起。2019年,昌都市農(nong) 牧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48.02億(yi) 元,是1958年0.32億(yi) 元的150倍。150倍的背後,是昌都堅持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藏東(dong) 高原特色農(nong) 牧業(ye) ,著力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宏偉(wei) 藍圖和不懈努力。

  人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沐浴著黨(dang) 的光輝,藏東(dong) 人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昌都近年來的頭等大事。

  走進類烏(wu) 齊縣桑多鎮恩達村村民頓珠江村的新家,隻見各類家具整齊擺放。“老房子還保留著呢,生產(chan) 工具、犛牛都在那邊。”78歲的頓珠江村告訴記者,“家裏4口人,80平方米的房子完全夠了,冬天住著也不冷了。”

  搬進新房子,還需增收有路子。在原有大棚蔬菜種植、運輸隊運營的基礎上,恩達村積極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技能培訓實現轉移就業(ye) 。截至目前,恩達村有47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通過參加技能培訓實現了就業(ye) ,每月人均增收2200元。

  2018年,恩達村實現脫貧摘帽。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計減貧3.84萬(wan) 戶19.46萬(wan) 人,1127個(ge) 貧困村退出,11個(ge) 縣(區)實現脫貧摘帽。

  教育是民生之基,民心所係。解放前,昌都隻有兩(liang) 所私塾。經過70年的發展,昌都現代教育從(cong) 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廣大農(nong) 牧民子女享受“三包”政策和優(you) 質教育資源,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成長成才。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昌都大力實施教育優(you) 先戰略,教學水平、教學質量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69所,在校學生達14.7萬(wan) 人。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2019年5月下旬,左貢縣下林卡鄉(xiang) 果熱村的一名幼兒(er) 從(cong) 最初的長了3顆不起眼的小痘痘,發展到全身長痘,小臉發腫,部分皮膚潰爛流膿。

  駐左貢縣下林卡鄉(xiang) 果熱村工作隊得知這一情況,及時送這名幼兒(er) 到昌都市人民醫院診治。醫院專(zhuan) 門為(wei) 他開通了“綠色通道”。

  “當時,孩子心率很快,呼吸急促,部分指標嚴(yan) 重超標。”據當時值夜班的兒(er) 科醫生向巴曲西回憶,如果不及時治療,會(hui) 引起感染性休克。在搶救室治療2天後,患兒(er) 的各項指標逐漸恢複正常。

  1950年,昌都沒有一所醫院,僅(jin) 有少數僧醫和極少藏醫,群眾(zhong) 生病隻能小病拖、大病扛。如今,昌都已建起藏中西醫結合、覆蓋城鄉(xiang) 的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群眾(zhong) 缺醫少藥的狀況得到根本改變。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昌都加大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持續深化醫療體(ti) 製改革,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全麵提高。截至2019年底,昌都醫療衛生機構達369個(ge) ,擁有床位2765張,衛生技術人員3642人,每千人擁有病床數和衛生技術人員分別達到3.5張、4.62人。

  基礎建設破解發展瓶頸

  70年來,國家和自治區持續加大昌都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為(wei) 昌都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交通是發展的助推器,是經濟的“大動脈”。截至2019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裏程達到1.789萬(wan) 公裏,縣(區)通暢率達到100%,鄉(xiang) (鎮)通達率、通暢率分別達到100%、93%,行政村(居)通達率達到100%。昌都航空事業(ye) 的發展成績喜人,近5年來,直達航線達4條,每周航班達80餘(yu) 架次;邦達機場總運輸量為(wei) 15007架次,旅客吞吐量為(wei) 1443989人次,貨郵吞吐量5471.1噸。

  翻開昌都大交通建設示意圖:一條條規劃紅線以市區為(wei) 中心,跨江過河、穿山越嶺,向外連接起藏、川、青、滇周邊地區,向內(nei) 串聯起十一縣(區)。

  電力是經濟騰飛的“翅膀”。截至2019年底,全市電力裝機容量達到46.8萬(wan) 千瓦,927個(ge) 村61.3萬(wan) 人實現主電網覆蓋,主電網人口覆蓋率達到78%。

  2017年9月26日,隨著丁青、洛隆、邊壩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先後竣工投運,三縣縣域供電正式告別孤網運行、電壓不穩的日子,進入大電網時代。作為(wei) 眾(zhong) 多受益家庭之一,協麥村群眾(zhong) 邊多家,在三年時間裏,先後購買(mai) 了磨糌粑機、洗衣機、打青稞機、電冰箱等電器。

  與(yu) 此同時,昌都的現代水利管理服務體(ti) 係、現代信息化體(ti) 係、城市建設等也取得顯著成績:

  ——水利設施日趨完善,新增(改善)農(nong) 田灌溉麵積達到40.53萬(wan) 畝(mu) ,農(nong) 田灌溉水利係數由1999的0.23提高到2019年的0.439,農(nong) 牧民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鄉(xiang) (鎮)通電話率、通光纜率均達到100%,行政村通信覆蓋率、光纖通達覆蓋率分別達到99.47%、96.84%;

  ——大力實施市政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市城鎮化率達到29.2%,主城區戶籍人口達到7.69萬(wan) 人,麵積達8.9平方公裏、較2012年提高約1.2倍。

  橫斷千山迎巨變,吉祥三江已騰飛。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昌都正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改革創新、艱苦奮鬥,奮力譜寫(xie) 好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昌都新篇章。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