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雅卓幸福新村:安居樂業生活美

德慶占堆 陳誌強 王雨霏 周婷婷 丹增朗賽 發布時間:2020-09-24 09:07:00來源: 西藏日報

  開欄的話:

  70年前,第一麵五星紅旗在昌都冉冉升起,標誌著西藏昌都獲得解放。昌都的解放為(wei) 西藏和平解放鋪平了道路,實現了西藏人民從(cong) 黑暗走向光明的曆史性轉折,是西藏曆史發展中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大事。

  70年砥礪奮進,70年春華秋實。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英明領導下,在黨(dang) 的治藏方略的指引下,在社會(hui) 主義(yi) 祖國無比溫暖的大家庭裏,昌都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一心、艱苦奮鬥,實現了各項事業(ye) 取得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人民當家作主、經濟繁榮發展、社會(hui) 持續穩定、民族團結進步、人民幸福安康……如今的昌都,已成為(wei) 鑲嵌在雪域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即日起,本報推出“慶祝昌都解放70周年”專(zhuan) 欄,報道70年來昌都的新發展新變化新成就,反映70年來昌都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偉(wei) 大實踐和寶貴經驗,講述昌都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勠力同心奮發有為(wei) 的動人故事,激發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深入貫徹落實好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在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引領下,凝聚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磅礴力量。

  昌都解放70年來,是城鄉(xiang) 麵貌巨變的70年,是昌都各項事業(ye) 蒸蒸日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70年。

  9月21日,記者一行走進昌都市左貢縣田妥鎮雅卓幸福新村,感受雅卓幸福新村的新變化新氣象。

  在雅卓幸福新村,臨(lin) 街四層小樓依次排列,一層商鋪有各種店麵,車來車往的國道給雅卓村增添了新的活力。學校、衛生所、文化廣場、遊客接待中心等一應俱全。

  “感謝黨(dang) 和國家的扶貧政策,讓我們(men) 從(cong) 偏遠山區搬到這裏安居。現在有了新房住,又能在家門口開店賺錢,收入穩定,生活越來越好。”從(cong) 田妥鎮鄧達村搬遷到雅卓幸福新村的鄧珠尼瑪高興(xing) 地說。

  幸福生活比蜜甜

  雅卓幸福新村是左貢縣“十三五”易地搬遷項目,按照“六靠、五方便、兩(liang) 避讓、三結合”原則建設。項目於(yu) 2017年1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共安置133戶674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

  洛鬆楊培出生於(yu) 雅卓村的農(nong) 牧民家庭,因收入低,2006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洛鬆楊培的記憶中,以前一家人擠在一間土坯房裏,每逢陰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內(nei) 下小雨。那時,他與(yu) 老阿媽閑聊,話題總繞不開這個(ge) 讓他們(men) 提心吊膽了大半輩子的老宅子,盼望著啥時候也能像城裏人一樣住上寬敞明亮的大房子。

  搬到雅卓幸福新村後,洛鬆楊培和他的老阿媽終於(yu) 實現了願望,如願住上了新房。“想都沒想過還能住上這麽(me) 明亮寬敞的房子。這一切都要感謝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洛鬆楊培說。

  如今,雅卓幸福新村的教育、醫療、通訊、郵政、金融等基礎設施均得到全麵改善。

  來到田妥鎮小學校門口,讀書(shu) 聲歡笑聲不絕於(yu) 耳,循聲望去,學生們(men) 正在上興(xing) 趣班。跳鍋莊,打籃球,踢足球……據介紹,興(xing) 趣班都是學生根據各自的興(xing) 趣愛好選擇的。

  “我的兩(liang) 個(ge) 孩子都在這裏上學,搬來後,孩子們(men) 上學方便多了。”洛鬆楊培說。

  增收致富有門道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這句話在雅卓幸福新村得到了全麵體(ti) 現。

  “技能培訓和旅遊服務,是我們(men) 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兩(liang) 條主要路子。”田妥鎮副鎮長、雅卓幸福新村第一書(shu) 記紮加說。

  “開展技能培訓,就是為(wei) 了讓困難群眾(zhong) 學手藝,能夠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實現穩定就業(ye) ,田妥鎮先後幾次麵向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開展砌築工、鋼筋工、廚藝等技能培訓。”紮加告訴記者。

  洛鬆楊培的小賣部雖小,但進店的客人絡繹不絕。“老板,多少錢?”從(cong) 湖南自駕而來的遊客楊女士買(mai) 了礦泉水、花生等零食。

  搬遷之初,洛鬆楊培就參加了駕駛技能培訓。2018年,他低利息貸款買(mai) 了輛價(jia) 值18萬(wan) 元的小貨車,開始販運貨物,收入穩步提高,生活逐步改善,後來又開了小賣部,拓寬了致富門路,如今的洛鬆楊培已經脫貧。

  48歲的丁增尼瑪沒讀過書(shu) 也沒有一技之長,大多數時間都在家幹農(nong) 活。

  由於(yu) 收入單一,生活遲遲未能改善,丁增尼瑪聽說技能培訓後,第一個(ge) 報名了。如今,他是雅卓幸福新村有名的裁縫,這門手藝為(wei) 丁增尼瑪增加了不少收入,“這套藏裝是一個(ge) 老鄉(xiang) 訂的,總共要做十幾套,一套價(jia) 格600元。”丁增尼瑪說。

  2018年,雅卓幸福新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群眾(zhong) 通過開設摩托車修理店、服裝店、小賣部、五金雜貨店等,實現致富。紮加表示,隨著收入的增加,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勤勞致富的願望也是越來越強烈。

  文明鄉(xiang) 風撲麵來

  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紮加說,開展“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群眾(zhong) 的觀念、思想慢慢在轉變,鄰裏之間的矛盾糾紛也得到及時化解,居住環境好了,逐步創建起整潔、有序、安全、和諧的美麗(li) 家園。

  行走在雅卓幸福新村的街道上,幹淨整潔的房屋、道路映入眼簾,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ge) 垃圾桶。

  以前,居住點沒有垃圾桶,村民圖方便,把垃圾往房屋周邊倒。要麽(me) 經常堆成山,要麽(me) 散亂(luan) 一地,到了夏天更是蚊蠅成群。自從(cong) 搬遷到雅卓幸福新村以後,每個(ge) 單元樓下都擺放了垃圾桶,髒亂(luan) 差的現象已經不存在了。

  據了解,雅卓幸福新村為(wei) 有序推進安置點的服務管理規範化,改善安置點搬遷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狀況,田妥鎮成立了雅卓幸福新村黨(dang) 支部,設立了物業(ye) 管理中心、治安管理中心、水電服務中心等。不僅(jin) 如此,為(wei) 了讓搬遷群眾(zhong) 少跑腿,村便民服務大廳內(nei) 還設立了戶籍、社保、就業(ye) 、民生等“一站式”“一門式”服務窗口。

  如今,文明和諧幸福的雅卓幸福新村,是多年來田妥鎮雅卓幸福新村父老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用自己的雙手努力奮鬥出來的成果。雅卓幸福新村,已成為(wei) 國道318線上的一道靚麗(li) 風景線。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