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升級犛牛產業 企業裏走出“新牧民”
在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濱達鄉(xiang) 央宗犛牛育肥基地,28歲的向巴饒丁正在為(wei) 牛棚裏的犛牛補喂飼草。2018年,育肥基地投產(chan) ,在央宗村招聘了7名牧民作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
此前,向巴饒丁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的收入主要靠蟲草采挖和國家政策性補助。如今,向巴饒丁每月有2500元的穩定工資,加上分紅,家庭年收入翻了一番。
向巴饒丁一家生活發生巨變,離不開類烏(wu) 齊縣大力發展犛牛產(chan) 業(ye) 。類烏(wu) 齊縣平均海拔4500米,東(dong) 有高山峽穀,西為(wei) 草原牧場,植被豐(feng) 富,為(wei) 犛牛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生態環境。
為(wei) 促進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類烏(wu) 齊縣按照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著力發展犛牛產(chan) 業(ye) ,建立犛牛短期育肥基地,引導牧民將犛牛、草場入股,打造“種草—養(yang) 畜—加工—銷售”產(chan) 業(ye) 扶貧模式。
央宗犛牛育肥基地是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興(xing) 村強鄉(xiang) (鎮)試點項目。濱達鄉(xiang) 副鄉(xiang) 長司李軍(jun) 說,當地農(nong) 牧民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犛牛、草場入股,“成為(wei) 育肥基地的一員”,享受土地租金和利潤分紅。目前共有153戶農(nong) 牧民參與(yu)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7戶。
類烏(wu) 齊縣農(nong) 牧局副局長李發保說,全縣建立了3座犛牛育肥基地,年出欄量逾4000頭,培育犛牛養(yang) 殖大戶240餘(yu) 戶。
藏家犛牛股份有限公司是類烏(wu) 齊縣引進企業(ye) ,是西藏自治區規模最大的犛牛加工企業(ye) 之一,央宗犛牛育肥基地的犛牛出欄後將被送到這裏加工。該企業(ye) 通過標準化、無菌化生產(chan) ,開展犛牛產(chan) 品多元化加工,形成高、中、低三個(ge) 品係,以“類烏(wu) 齊犛牛”品牌敲開市場,不斷擴大產(chan) 品銷售規模。公司質檢員許義(yi) 說,產(chan) 品除銷售到西藏各地外,已進入天津、重慶、四川、廣東(dong) 等地市場。2019年,企業(ye) 產(chan) 值突破6000萬(wan) 元。
“類烏(wu) 齊縣通過產(chan) 品優(you) 化和品牌推廣為(wei) 當地犛牛產(chan) 業(ye) 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帶來了更多實惠。”李發保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點的幸福時光
在西藏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的千畝矮化蘋果種植園裏,搬遷群眾嘎瑪正在采摘紅彤彤的蘋果,豐收的喜悅寫在她的臉上。[詳細] -
西藏類烏齊:犛牛產業升級惠及當地農牧民
在西藏昌都市類烏齊縣濱達鄉央宗犛牛育肥基地,28歲的向巴饒丁正在為牛棚裏的犛牛補喂飼草。[詳細] -
養殖“金犛牛” 甩掉“窮帽子”
聶榮縣實施的冬季犛牛保暖補飼、短期育肥出欄的“金犛牛”科技工程,讓藏北草原畜牧業走上了奶牛、肉牛專業養殖、提升單位產量的路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