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小康菜譜”
一碗香軟甜糯的淮安大米飯,搭配鮮嫩鹹鮮的漣水捆蹄,再伴以一盤辣味適度的淮安紅椒,這既是一份讓百姓吃飽吃好的“淮揚菜譜”,亦是助力當地農(nong) 民增收致富的“小康菜譜”。
眼下正值秋收時節,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的種糧大戶趙國鋒正與(yu) 合作社的農(nong) 戶們(men) 搶抓農(nong) 時,在田裏勞作。“今年收成不錯,稻子的價(jia) 格高於(yu) 去年,農(nong) 民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
淮安區是重要的商品糧生產(chan) 基地,耕地麵積110萬(wan) 畝(mu) ,糧食種植麵積及產(chan) 量居淮安市前列。2004年,趙國峰創立聖玉米業(ye) 有限公司,並以農(nong) 機合作社為(wei) 紐帶,通過發展基地種植,推廣優(you) 質稻種,延伸從(cong) 種到銷的產(chan) 業(ye) 鏈。
趙國鋒說,目前公司已具備倉(cang) 儲(chu) 2萬(wan) 噸、年烘幹糧食1.5萬(wan) 噸、生產(chan) 大米5萬(wan) 多噸的能力。“合作社每年收購糧食3萬(wan) 噸左右,收購價(jia) 格高於(yu) 市場價(jia) 格,可以帶動周邊農(nong) 戶增收300多萬(wan) 元。”
“立政之本則存乎農(nong) ”。近年來,淮安堅持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進農(nong) 業(ye) 綠色化、優(you) 質化、特色化、品牌化,通過構建現代農(nong) 業(ye) 體(ti) 係,打造“淮味千年”全品類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帶動農(nong) 民增收致富。
淮安作為(wei) 江蘇生豬主產(chan) 區之一,當地以豬肉為(wei) 原料的食品種類豐(feng) 富。走進位於(yu) 淮安市漣水縣的江蘇康強食品有限公司,生產(chan) 線的工人們(men) 熟練地包紮著捆蹄。捆蹄精選豬蹄膀瘦肉,用豬小腸衣捆紮,經過多道工序製作而成。“隨著漣水捆蹄的品牌效應不斷放大,今年公司的銷售額已達4000多萬(wan) 元,其中線上銷售增幅明顯,帶動了周邊百餘(yu) 位農(nong) 民就業(ye) 。”該公司總經理胡新江說。
為(wei) 推動捆蹄、雞糕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去,漣水縣與(yu) 電商平台共建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館,集中展示地方特色產(chan) 品以及經濟薄弱村、低收入村、低收入農(nong) 戶生產(chan) 的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並在線上同步發布產(chan) 品信息,定期組織產(chan) 品營銷活動,著力構建扶貧增收項目產(chan) 品銷售平台。
“米袋子”“肉盤子”充實,“菜籃子”也更加豐(feng) 富。淮安位於(yu) 我國地理南北分界線,氣溫和降雨適中,適合多種蔬菜生長,個(ge) 大鮮紅的淮安紅椒就源於(yu) 該市清江浦區。今年44歲的鮑家旺是當地第一批帶頭種植紅椒的大戶,如今他的紅椒種植麵積有3000餘(yu) 畝(mu) ,畝(mu) 均產(chan) 量6000多斤,畝(mu) 均收益3萬(wan) 多元。
鮑家旺說:“紅椒個(ge) 大,辣味適中,既可生食,也適用於(yu) 炒食和花色搭配,老少皆宜。”在他的家庭生態農(nong) 場上,除種植春秋兩(liang) 季紅椒外,還種有西藍花、花菜、豇豆及草莓、火龍果等新鮮果蔬。“每份農(nong) 產(chan) 品的包裝盒上會(hui) 貼有一張合格證,隻需掃描其中的二維碼,就可一目了然地看到企業(ye) 信息、產(chan) 品詳情、質檢信息等內(nei) 容。”
為(wei) 將分散在各地的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整合起來,淮安通過製定區域公用品牌準入標準體(ti) 係和溯源機製,累計注冊(ce) 地理標誌商標和農(nong) 產(chan) 品商標9800餘(yu) 件,引領淮安大米、淮安黑豬、盱眙龍蝦等成熟型產(chan) 業(ye) 和食用菌、中藥材、休閑農(nong) 業(ye) 等成長型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帶動數十萬(wan) 農(nong) 民增收致富。
“十三五”以來,淮安實施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類扶貧項目297個(ge) ,投入財政資金約5.3億(yi) 元,2019年度產(chan) 生收益約3339萬(wan) 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食物需求從(cong) 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轉變。”淮安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倪建華說,下一步,淮安將全方位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的品種、品質和品牌,促進農(nong) 民增收致富,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把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美好現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脫貧路上齊奮進 步履鏗鏘奔小康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拉薩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詳細] -
“扶”直腰杆奔小康
“以前完全不敢去想如今的生活,沒想到……”說起自己生活的變化,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德登鄉東北部的仁真都村村民紮西激動不已,他告訴記者,以前他們家沒有固定收入。[詳細] -
全力以赴助脫貧 攜手聚力奔小康
1994年,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北京市對口支援拉薩市。2020年,中央召開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強調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中央的一貫政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