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文化扶貧在行動】“農家樂+庭院經濟”唱響脫貧致富新樂章

發布時間:2020-10-22 16:07:00來源: 人民網

  “原來我們(men) 家挺困難的,現在開了農(nong) 家樂(le) 飯店,一天最多的時候能接待一百多人,一年收入是20萬(wan) 左右。”家住內(nei) 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浩日彥艾勒嘎查的村民白秀花告訴記者。

  花吐古拉鎮浩日彥艾勒嘎查是科爾沁左翼中旗西部地區較為(wei) 貧困的鄉(xiang) 鎮,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04戶,2810人。

  “因為(wei) 我們(men) 附近有旅遊景點,今年國慶節期間來吃飯的遊客也非常多,農(nong) 家樂(le) 裏都坐滿了。”白秀花的兒(er) 子兒(er) 媳也在這裏一同經營農(nong) 家樂(le) ,店裏的服務員也都是嘎查的村民,幹一月的活兒(er) 也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白秀花口中的旅遊景點,就是浩日彥艾勒嘎查20公裏外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孝莊園文化旅遊區。花吐古拉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石斌告訴記者,依托孝莊園文化旅遊區,浩日彥艾勒嘎查這些年積極發展以農(nong) 家飯菜和蒙古族食品為(wei) 主的 “農(nong) 家樂(le) ”,每戶年盈利均在50萬(wan) 元以上。

  在經營農(nong) 家樂(le) 的同時,白秀花也會(hui) 種一些玉米,今年也有8萬(wan) 斤的糧食收成,加上農(nong) 家樂(le) 的20多萬(wan) 收入,一家人的年收入能達到30萬(wan) 元。白秀花高興(xing) 地說:“現在我的日子過得好了,家裏不忙的時候我也會(hui) 到附近的廣場和大家一起跳舞,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

  近年來,花吐古拉鎮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頭號民生工程,重點推進落實節水農(nong) 業(ye) 、肉牛養(yang) 殖、庭院經濟、生態產(chan) 業(ye) 、光伏發電等五大方麵的產(chan) 業(ye) 扶貧,尤其是發展庭院經濟助推脫貧方麵,花吐古拉鎮結合本地區農(nong) 牧戶居住分散、庭院閑置土地麵積大的實際,旗委政府統籌研究,提出“因地製宜、合理布局、提升效益、改善環境”的目標,全麵推行“小果園、小田園、小菜園”的庭院經濟發展模式,拓寬貧困戶增收致富渠道,真正把農(nong) 家“小庭院”建成了致富增收的“小產(chan) 業(ye) ”。

  目前,花吐古拉鎮904戶貧困戶“庭院經濟”實現了全覆蓋,並且在浩日彥艾勒、柏林艾勒、韓家窩堡等嘎查村打造了“一村一品”的產(chan) 業(ye) 鏈模式。截至2020年10月,花吐古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扶貧產業興 群眾笑開顏

    “咬上一口,細嚼幾下,就是這個味道。”購買了一大袋林芝蘋果的德吉女士說,“小時候,奶奶每次來拉薩都會帶一箱林芝蘋果。我今天專門到林芝館,尋找兒時的味道。” [詳細]
  • 江蘇3年幫扶25萬名低收入農民就業脫貧

    江蘇省人社廳22日消息,近3年來,江蘇新增幫扶省內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創業24.96萬人,確保零轉移家庭至少一人實現就業;幫助低收入人口等困難群體100%參保,100%享受城鄉居保待遇。 [詳細]
  • 河北巨鹿縣:金銀花開富農家

    “金銀花是我們的致富花。成長期產出的金銀花,可以當藥材賣;枯萎期可以做盆景,即使完全枯萎了還能做根雕用。”河北省巨鹿縣金玉莊金銀花園藝小鎮裏。[詳細]